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别现代: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与内在根据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72,共9页
从别现代而非后现代的角度看,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需要厘清,它是在同社会美研究、伦理美研究、自然美研究以及同美育研究、境界研究的区分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人生论美学具有形态学特征,这就是内审美形态。内审美包括无对象审美、内... 从别现代而非后现代的角度看,人生论美学的学科边界需要厘清,它是在同社会美研究、伦理美研究、自然美研究以及同美育研究、境界研究的区分中确立自己的地位的。人生论美学具有形态学特征,这就是内审美形态。内审美包括无对象审美、内景型审美和精神境界型审美,是人生论美学的识别标志和内在根据。中国修养文化中的人生理想、人生境界和修养方式构成了中国人生论美学的具体内涵。只有通过对学科边界的把握、对审美形态的确认和对学科基础的了解,才能深化人生论美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形态特征 文化背景 人生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玉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美学在伦理型文化的制约之下 ,从先秦时代以来就造就了“向内求善”的审美品格 ,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使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了人生论美学的特征 ,同时相应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悲剧意识。由于西方哲学美学对中国近代美学的影响 ,中国美学逐渐靠拢了哲学的、形而上的探寻 ,王国维、鲁迅、朱光潜、蔡仪等在移植西方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的美学体系包括悲剧观 ,虽然他们仍然关注艺术、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 ,但人生论美学这个中国传统美学的优长之处仍然在当代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期被中断或淡漠。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人类的自然实现为根本目标 ,能够把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 ,真正阐明悲剧的内在根源和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悲剧观 人生论美学 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王元骧人生论美学的理论探索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水平 张学文 《美育学刊》 2018年第3期61-66,共6页
王元骧近年来所倡导的人生论美学,是其学术思想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推动下,向人生本体论方向的深入。人生论美学的"中观"视角既能涵盖实践论的宏观研究,又能走向后实践论美学的微观、具体研究。王元骧把美学研究的起点规... 王元骧近年来所倡导的人生论美学,是其学术思想在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推动下,向人生本体论方向的深入。人生论美学的"中观"视角既能涵盖实践论的宏观研究,又能走向后实践论美学的微观、具体研究。王元骧把美学研究的起点规定为与"抽象的人"相对的"社会性的个人"或曰"具体的人"。对审美对象的内感性、超验性以及审美关系的意向性静观性质的阐发,构成了人生论美学的主要理论内涵。对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以及审美关系这三者的创造性阐发,正是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创新价值所在,其实践价值则突出地体现在他的美育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骧 人生论美学 “具体的人” 内感性 意向性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元骧与人生论美学的当代发展
4
作者 陶水平 张学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将美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探讨。这一人生论美学传统发端于儒道哲学,并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中得到稳固传承。具备了学科意识的现代美学先驱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对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内涵做了进一步地明确。五六十年代后我...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将美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探讨。这一人生论美学传统发端于儒道哲学,并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知识分子中得到稳固传承。具备了学科意识的现代美学先驱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对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内涵做了进一步地明确。五六十年代后我国美学研究更多受到西方认识论美学的影响,使人生论的传统短暂中断。晚近以来,王元骧教授与他的团队以实践论美学为理论前提,倡导走两大美学系统的融合之路,从基本概念、理论资源、理论内涵等多个方面对人生论美学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赋予了人生论美学一个明确的理论形态。王元骧与金雅等人的人生论美学不仅是中国传统人生论美学的创新发展,而且在对人的理解上显示出对西方人文主义美学的某种超越。人生论美学在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促成中西方美学交流对话等方面具有突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王元骧 当代发展 实践论美学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育在人生论美学中的“目的论”地位
5
作者 吴时红 《美育学刊》 2019年第2期9-15,共7页
美育是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的某些美学研究由于歪曲地阐释"美"和"美感",从而导致对"美育"的探讨流于片面,致使"美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都无法落到实处,陷入"无学无美&q... 美育是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的某些美学研究由于歪曲地阐释"美"和"美感",从而导致对"美育"的探讨流于片面,致使"美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都无法落到实处,陷入"无学无美"的泥淖。为此需要对"美育"的本真内涵进行辨析和还原,并对其与"美"及"美感"的逻辑关联进行重审的前提下,进而确立"美育"在美学中的"目的论"地位。唯如此,美学研究才能真正将"美"和"美感"的研究最终落脚到"美育"问题上,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美的本质 美感 目的论 人生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全国高层论坛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莫小不 李梅 王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9-270,共2页
为进一步将人生论美学的研究推向深入,持续推动人生论美学的民族化理论与当代艺术、美育、生活等实践的深度交融,积极推动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的多元对话,由中华美学学会、浙江理工大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 为进一步将人生论美学的研究推向深入,持续推动人生论美学的民族化理论与当代艺术、美育、生活等实践的深度交融,积极推动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的多元对话,由中华美学学会、浙江理工大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联合主办,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浙江省一流学科“艺术学理论”(浙江理工大学)承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百家》杂志社、《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协办的“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全国高层论坛,于2017年6月18日在杭州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当代艺术 高层论坛 人生论 实践 浙江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战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现代四位美学家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金雅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9期33-39,共7页
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美学的人生精神,吸纳化合西方美学的理论滋养,初步发展创化了以审美艺术人生、真善美、物我有无出入相统一的大美情韵为聚焦的人生论美学思想。包括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等在内的一批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美学的人生精神,吸纳化合西方美学的理论滋养,初步发展创化了以审美艺术人生、真善美、物我有无出入相统一的大美情韵为聚焦的人生论美学思想。包括梁启超、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等在内的一批中国现代重要美学(育)家,都是人生论美学思想最早的倡导者。梁启超的"趣味"美、朱光潜的"情趣"美、宗白华的"哲诗"美、丰子恺的"真率"美等,都是对人生论美学精神的生动诠释,既为人生论美学的理论建设拓展了重要的基础,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华美学独特的精神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中华美学精神 大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人生论稿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本红 吴怀东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陶渊明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觉的反思精神,他始终面对着严重的人生危机。贫困是纠缠其一生的问题,而精神问题则更为严重:隐居前,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矛盾转化为仕与隐的尖锐冲突;隐居于田园之中,他并非一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要面对新的心理矛盾和精神痛苦,即孤独感、死亡忧患和功名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人生态度:创作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方东美的“人生论美学”思想
9
作者 王欢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8-104,共7页
用"生命美学"界定方东美的美学思想并不合适,因为方东美美学思想中的生命内涵乃是一种形而上的价值性存在,不同于伯格森把生命当成一种物质。这个生命的情感内涵不是伯格森哲学中的本能或者冲动,而是一种超越性的、非感性的... 用"生命美学"界定方东美的美学思想并不合适,因为方东美美学思想中的生命内涵乃是一种形而上的价值性存在,不同于伯格森把生命当成一种物质。这个生命的情感内涵不是伯格森哲学中的本能或者冲动,而是一种超越性的、非感性的同情论的爱之情感。中国人这样的宇宙观使得现实具有了审美意味,审美世界并不在现实世界之外,审美与现实乃是合一的。如此,也就解决了科学与人生观争执的实践问题。因此,我们把方东美美学思想界定为"人生论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生命 人生论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引论》
10
作者 金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89,共1页
本书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方东美等为主要个案,首次从人生论美学角度予以整合、挖掘、梳理、阐释、总结,着重提炼、探研了以趣味、境界、情趣、哲诗、真率、生生等为重要标识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思想的民族化范... 本书以梁启超、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方东美等为主要个案,首次从人生论美学角度予以整合、挖掘、梳理、阐释、总结,着重提炼、探研了以趣味、境界、情趣、哲诗、真率、生生等为重要标识的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思想的民族化范畴命题。全书力求凸显中国现代人生论美学话语典范个案的风采面貌,观照其在20世纪上半叶传承化合中西古今的风范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美学 方东美 朱光潜 宗白华 王国维 梁启超 丰子恺 生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生论美学的思考
11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127,256,共3页
近十余年来,以金雅教授为领军人物的学术团队锲而不舍地高举起"人生论美学"的旗帜,可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成果累累,已成气候。笔者是"人生论美学"的赞成者、信奉者。理由如次:第一,"人生论美学"传承和... 近十余年来,以金雅教授为领军人物的学术团队锲而不舍地高举起"人生论美学"的旗帜,可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成果累累,已成气候。笔者是"人生论美学"的赞成者、信奉者。理由如次:第一,"人生论美学"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第二,"人生论美学"昭示了中华传统美学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条正确路径。第三,"人生论美学"紧扣"人生",即以人为本、以人生为对象的美学研究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因而具有强大坚实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用武之地,前途未有限量。第四,"人生论美学"为创建中国现当代美学美育理论和话语体系、创建中国美学学派,开通了一条充满希望和生气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体系 人生论美学 中华传统美学 中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人生论的现代意义
12
作者 刘奕宏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年第2期222-224,共3页
文章认在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传统儒家思想所提供的和谐互助、积极入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儒家 人生论 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子恺人生论美学与大学生人格养成
13
作者 姜琳 《艺术评鉴》 2021年第1期178-181,共4页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人生美学,即人生审美化,也就是人生与艺术的结合。中国现代美学家丰子恺先生指出,人生是苦闷的,艺术可以助人脱离苦海,他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提炼出“万物一体”“艺术心”“审美的眼光”等人生论美学思... 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人生美学,即人生审美化,也就是人生与艺术的结合。中国现代美学家丰子恺先生指出,人生是苦闷的,艺术可以助人脱离苦海,他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提炼出“万物一体”“艺术心”“审美的眼光”等人生论美学思想,展现了他极力追求的“人生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人生”的审美理想。他的人生论美学富含浓重的人生关怀意蕴,不仅对中国现代人的人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人格养成也有重要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人生论美学 大学生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论ノ一卜
14
作者 胡俊 邹菊云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8年第3期55-58,共4页
人生■ノ一卜(人生随想录)三木清作胡俊,邹菊云泽幸福幸福常显露于外。如心情愉悦,举止谦恭,为人热情,胸怀宽广。正如不沤深藏于内心的幸福非真正孤独不在山林而在闹市,不在一己之中而在众人的恐怖”──并非物质的恐怖而是人间... 人生■ノ一卜(人生随想录)三木清作胡俊,邹菊云泽幸福幸福常显露于外。如心情愉悦,举止谦恭,为人热情,胸怀宽广。正如不沤深藏于内心的幸福非真正孤独不在山林而在闹市,不在一己之中而在众人的恐怖”──并非物质的恐怖而是人间的恐怖。无论何种情感,当其表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 追求更高的目标 三木清 随想录 迥然不同 非物质 相似之处 降低到 命运 山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论美学的中国底蕴:以杨恩寰的审美人生论为例
15
作者 李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2期8-13,共6页
实践论美学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艺术精神。杨恩寰的实践论美学以审美人生为其美学理论的核心与审美实践的归宿。以实践为本体,从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两个方面揭示美的本质及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历史根源。审... 实践论美学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艺术精神。杨恩寰的实践论美学以审美人生为其美学理论的核心与审美实践的归宿。以实践为本体,从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两个方面揭示美的本质及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历史根源。审美人生是创造、超越、自由的人生。"天人合一"是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一最高境界须通过审美实践,将审美能力转化为物质造形力量而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美学 杨恩寰 审美人生 中国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文艺创造之谜,洞察人生价值境界——蔡毅学术生涯自述
16
作者 蔡毅 《艺术广角》 2025年第1期24-30,共7页
学者的生涯,就是读书写作。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背后都站立着一个真实的自我。他的喜怒哀乐、性情爱好、心性追求都必然流露其间,难以掩饰。他的问题思索、现实关怀、内心趋向全直接或曲折地体现于文字书稿。因此他... 学者的生涯,就是读书写作。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背后都站立着一个真实的自我。他的喜怒哀乐、性情爱好、心性追求都必然流露其间,难以掩饰。他的问题思索、现实关怀、内心趋向全直接或曲折地体现于文字书稿。因此他的人生价值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他的文字和书稿中。学术研究是长跑,比马拉松更漫长更艰苦,得有毅力有韧劲,才能长期坚持;必须矢志不渝,才可能摘取甜美的金苹果,赢得在学术界或思想史上的点滴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寻 文艺创造 人生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互文: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改编的创新实践探究——以《人生之路》为例
17
作者 季伟 吕爱杰 《戏剧之家》 202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知识分子为改变命运所展现的拼搏精神。《人生之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原著的精神内核,重构了高加... 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的陕北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知识分子为改变命运所展现的拼搏精神。《人生之路》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现原著的精神内核,重构了高加林离开陕北、奔赴上海的成长经历以及与剧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同时,为了更加细腻地展现原著的情感表达,《人生之路》通过互文的手法将原著的细节描述与影视剧的细节特写相关联。本文深入分析《人生之路》中重构与互文手法的应用策略,进而探究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改编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方法,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创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以促进该类型作品在艺术表现与主题深化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之路》 现实主义题材 重构 互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哲学审视人生观
18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2,共10页
人们对人生观理解存在的一些误区、偏差,导致人生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从精神哲学的角度看,“人生观”之“观”不是看法或观点和态度,而是观念,是关于人生的根本性、总体性观念。人生观包括有关人性、人格以及从人性到人格、从人格到人... 人们对人生观理解存在的一些误区、偏差,导致人生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从精神哲学的角度看,“人生观”之“观”不是看法或观点和态度,而是观念,是关于人生的根本性、总体性观念。人生观包括有关人性、人格以及从人性到人格、从人格到人生的观念,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聚焦点或落脚点。人生观可以自发地形成,也可以自觉地构建,其系统、完整、正确与否,其层次是高是低,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作为。人生观可以从人生目的角度划分为幸福主义、快乐主义或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和极端主义四种基本形态;也可以从实现人生目的的路径划分为自强厚德、自私自利、合理利己、听天由命四种基本形态。幸福主义人生观和自强厚德人生观的有机结合,即自强厚德的幸福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类全球化和文明化的时代条件下,复归这种古老的人生观并赋予时代精神的意涵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人生观的基本形态 幸福主义 自强厚德 三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智、情感、欲望:论冯友兰的人生哲学
19
作者 张鹏杨 《今古文创》 2025年第6期54-56,60,共4页
在中国哲学史和西洋哲学史的丰厚滋养下,冯友兰在其漫长学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就是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生问题,所谓哲学就是人生哲学。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冯友兰人生哲学的第一阶段,在明确... 在中国哲学史和西洋哲学史的丰厚滋养下,冯友兰在其漫长学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对象就是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生问题,所谓哲学就是人生哲学。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冯友兰人生哲学的第一阶段,在明确了人生真相和人生之目的后,比较深刻地分析了理智、情感、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哲学 理智 情感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杯里的人生哲学
20
作者 庞步高 《中国食品》 2025年第3期144-144,共1页
一个静谧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悄然透过窗棂, 斑驳地洒在古朴的红木茶几上。一只精致的陶瓷茶 杯安然地摆放在那里,仿佛在静候一场庄重仪式的 启幕。我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放入杯中,它们悠悠旋 转,伴随着热水的倾注,一缕淡淡的清香缓缓弥漫 ... 一个静谧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悄然透过窗棂, 斑驳地洒在古朴的红木茶几上。一只精致的陶瓷茶 杯安然地摆放在那里,仿佛在静候一场庄重仪式的 启幕。我小心翼翼地将茶叶放入杯中,它们悠悠旋 转,伴随着热水的倾注,一缕淡淡的清香缓缓弥漫 开来。此刻,时间仿若静止,所有的喧嚣皆被屏隔 在外,我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里,开始思考这杯茶 里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红木 窗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