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生的思考
- 1
-
-
作者
秀清
-
出处
《会计之友》
1989年第1期41-41,共1页
-
-
关键词
人生的思考
-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自然、宗教、死亡扎努西电影的三重哲学命题
- 2
-
-
作者
易琴
-
机构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5-67,共3页
-
文摘
在东欧诸国中,悲怆雄浑的波兰电影向来是东欧电影的风向标,扎努西作为"波兰电影在欧洲和世界的形象大使",关注的始终是人,特别是处于十字路口的人[1],在静穆的影像中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本文以波兰社会现实为背景,立足扎努西导演的具体作品,试图从自然、宗教、死亡三个角度分析这位波兰电影大师的哲学探索道路。一、自然——灵性之光扎努西曾学过4年物理。
-
关键词
扎努西
哲学命题
生命个体
哲学探索
三重
人生的思考
片尾
片中片
人物设置
兰克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好看”就够了吗?——漫话张艺谋电影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宗干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9-9,共1页
-
文摘
当初看《红高粱》时,那晓霞中迎风飞舞的红高粱,那颠轿曲,那宗教仪式般高粱地里我爷爷、我奶奶的野合,那凤凰涅槃一般打日本的场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张艺谋很善于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红色对于人的感官确实能起到张扬生命意识的情绪感染作用。但以后看了期待已久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却给人以表现手法老一套的雷同之感。只不过高粱地在《菊豆》中换成了挂满五颜六色的布疋和有着污浊染池的染房,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换成了大红灯笼与封闭的大院。
-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
菊豆
红高粱
大红灯笼
凤凰涅槃
《秋菊打官司》
生命意识
布努艾尔
人生的思考
情绪感染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基于文体学视角的《项链》主题探析
- 4
-
-
作者
许玉婷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41,共3页
-
文摘
近年来,伴随着重读经典浪潮的兴起,对《项链》主题的阐释呈现出见仁见智的景象。其中,有人认为作者无意对人物进行褒贬,而是对人的命运的变化莫测深感疑惑;也有人认为作者先是同情,而后肯定女主人公,想通过女主人公的遭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感叹。"命运说"体现了论者对人性的宽容和理解,极富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然而笔者却不免产生一丝怀疑。
-
关键词
文体学
《项链》
间接引语
玛蒂尔德
时代精神
人生的思考
叙述语言
高中语文教材
短篇小说选
过去时态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建构与闯入:《雷雨》“客厅”功能解析
- 5
-
-
作者
甄洪永
-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5-57,共3页
-
文摘
曹禺的《雷雨》通过讲述两个家庭的八个主要成员的感情悲剧,集中反映了曹禺对人生的思考。雷雨交加的深夜,当侍萍的身份公之于众时,其余的角色都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体认,这种“突转”与“发现”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雷雨》讲述的是关于家庭隐私的故事,私密的故事本应该发生在更为密闭的空间,曹禺却偏偏将其安排在“客厅”这个公共性较强的空间中展开。
-
关键词
《雷雨》
功能解析
人生的思考
画面感
公共性
客厅
曹禺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女人的恋包情结
- 6
-
-
作者
宫佳
-
出处
《绿色中国》
2007年第7X期70-72,共3页
-
文摘
如今,不论什么年龄、职业的女人都是包不离手,或大或小、或背或挎,因为包里装着女人的生活与爱好,也记录了女人的成长秘密……于是,女人与包像闺中好友一样,形影不离。
-
关键词
时尚气息
翻盖手机
音乐手机
背袋
金属带
色彩绚丽
人生的思考
防晒
资料包
时尚感
-
分类号
TS976.4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