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漱溟对中西人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儒学复兴的逻辑基础
1
作者 袁洪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qu...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的所谓孔子理性人生模式的建构,从而为其儒学复兴理论奠定了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人生模式 比较 儒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 被引量:25
2
作者 於可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2-77,共6页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於可训1作为在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 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於可训1作为在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人生模式 社会人生 “新写实” 道家哲学 《来来往往》 相对幸福 自然能力 自然本性 受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模式论
4
作者 金崇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人生模式 行为模式 自我意识 生存目标 物质人生 精神人生 奉献人生 索取人生 智力人生 体力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人生:“入世”与“遁世”的价值和困惑
5
作者 靳义增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遁世" 文学人生理论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人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生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沉思
6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2-48,共7页
要推动中国目前有关人生问题的理论研究,必须首先探讨面向21世纪中国人生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其中有三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应将人生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从阶级转变为社会阶层,研究的重点是人生观与人生实践有机统一的人生... 要推动中国目前有关人生问题的理论研究,必须首先探讨面向21世纪中国人生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其中有三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应将人生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从阶级转变为社会阶层,研究的重点是人生观与人生实践有机统一的人生模式问题;二是应注意分析传统中国人与当今的中国人在建构其人生模式过程中所受的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三是在人生理论的探讨中,应该把人死观与人生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帮助人们建构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问题 方法论 人生模式 人生 死亡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新世纪的“热点”与“显学”
7
作者 郑小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45-47,共3页
人生:新世纪的“热点”与“显学”郑小江新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了。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在人生观与人生模式的问题上,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进入新世纪呢?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大振兴、大崛起的时代;关系到中... 人生:新世纪的“热点”与“显学”郑小江新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了。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在人生观与人生模式的问题上,将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进入新世纪呢?这关系到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进入大振兴、大崛起的时代;关系到中国人能否拥有科学的、合意的、积极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人生模式 新世纪 人生 人生实践 大讨论 科学人生 类型学 玄学人生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