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吧,理想,展开金色的翅膀”——谈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及《茶花女》中音乐人物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由于多部歌剧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久演不衰,因此又被誉之为"歌剧之王"。本文立足于多年来在艺术与教学实践上的积累,重点介绍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历程与在《茶花...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27部歌剧,由于多部歌剧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久演不衰,因此又被誉之为"歌剧之王"。本文立足于多年来在艺术与教学实践上的积累,重点介绍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历程与在《茶花女》这部经典歌剧中的音乐人物形象塑造,以此来展示这位伟大作曲家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第 歌剧创作 茶花女 音乐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商刻羽,拈韵抽豪——徐占海歌剧音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安潮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近年来,徐占海的歌剧创作以其不断的创新日益受到各方关注,他已在中国民族歌剧探索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文力图深入徐占海歌剧音乐,剖析其歌剧创作的理念、技法及风格特点,以期探寻出其歌剧成功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 徐占海 中国歌剧 中国民族音乐 理念 人物音乐形象 戏剧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舞剧《粉墨春秋》音乐的创作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晋 《音乐时空》 2014年第3期38-39,共2页
舞蹈的表演是离不开音乐的,舞剧更是需要高质量的音乐来表达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只有在舞蹈和音乐高度有机的结合下,才能达到视听的高品质感受。舞剧《粉墨春秋》的音乐里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当然这是由剧情决定的。舞剧的音乐既要舞蹈... 舞蹈的表演是离不开音乐的,舞剧更是需要高质量的音乐来表达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只有在舞蹈和音乐高度有机的结合下,才能达到视听的高品质感受。舞剧《粉墨春秋》的音乐里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当然这是由剧情决定的。舞剧的音乐既要舞蹈性强,又得拥有戏曲的元素,这无形就增加了舞剧音乐的创作难度。而且在舞剧音乐中也借鉴了国外作品的创作手法,人物的音乐形象也是很有特点的,用音乐来表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让观众在视听上都能很直观地了解人物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戏曲化 人物音乐形象 作曲技术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音乐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冰清 《黄河之声》 2011年第13期118-120,共3页
本文是对音乐表演,(包括形体,声乐,刻画人物性格形象等表演)在歌剧中的重要意义而进行的的研究学习。
关键词 歌剧 形体表演的价值 声乐表演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中的人物性格与形象刻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咏叹调《每逢那节日到来》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雪波 《北方音乐》 2013年第2期47-47,共1页
本文将咏叹调《每逢那节日到来》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她的人物音乐形象作为研究载体,从音乐背景,曲式结构,核心主线近一步剖析该咏叹调,希望以此来丰富咏叹调的研究及演唱。
关键词 咏叹调 吉尔达 人物音乐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歌剧《永乐》
6
作者 王尚 《北方音乐》 2015年第22期72-73,共2页
"歌剧",源于古希腊戏剧的西方舞台艺术形式,17世纪在意大利正式产生后,继而传播到各国。中国的原创歌剧作品,近年来层出不穷,多数作曲家都努力在作品中凸显民族化的个性元素。作曲家叶小纲的原创歌剧作品《永乐》,是以明朝皇帝朱棣为... "歌剧",源于古希腊戏剧的西方舞台艺术形式,17世纪在意大利正式产生后,继而传播到各国。中国的原创歌剧作品,近年来层出不穷,多数作曲家都努力在作品中凸显民族化的个性元素。作曲家叶小纲的原创歌剧作品《永乐》,是以明朝皇帝朱棣为打造"永乐盛世"为主线,而展开的一系列文治武功、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了许多音乐手段来表现人物性格,本文以这部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这部作品中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中国音乐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创歌剧 人物音乐形象 中国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歌的歌剧化思维——以漫瀚调为例
7
作者 文硕 彭媛娣 《歌剧》 2020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中国民歌,作为一种依然鲜活的客观存在,是经过不断借鉴、筛选、变形、改良而沉淀下来的音乐叙事形式。那么,如何跳出当代人已经固化的思维惯性,回到中国歌剧发展的应有认识框架内,去探求民歌与歌剧的融合点呢?一般而言,在民间,有些民歌... 中国民歌,作为一种依然鲜活的客观存在,是经过不断借鉴、筛选、变形、改良而沉淀下来的音乐叙事形式。那么,如何跳出当代人已经固化的思维惯性,回到中国歌剧发展的应有认识框架内,去探求民歌与歌剧的融合点呢?一般而言,在民间,有些民歌演唱者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但其感情真挚而纯粹,可以以主体意识一心一意地投入到歌唱中;而歌剧表演者塑造的是音调独特、个性鲜明的人物音乐形象,演唱的同时还要考虑剧情的衔接、台词和舞蹈的适当表现。单纯的民歌,因其歌曲形态简单,表情范围也有局限,虽然在歌剧或大歌剧中某些抒情和叙事场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旦进入戏剧性特强的场景,则无法胜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演唱 音乐叙事 漫瀚调 中国民歌 歌剧发展 人物音乐形象 融合点 个性鲜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