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小说中人物话语的戏剧艺术审美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淑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
从戏剧艺术审美来看,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话语明显地体现出戏剧话语的审美特点——不仅显示人物的性格,更具有很直观的动作性。具体表现在人物"自然"对话的动作性和个人独白的动作性两个方面。鲁迅小说中这两种富有动作性的人物... 从戏剧艺术审美来看,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话语明显地体现出戏剧话语的审美特点——不仅显示人物的性格,更具有很直观的动作性。具体表现在人物"自然"对话的动作性和个人独白的动作性两个方面。鲁迅小说中这两种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话语,不仅指向人物的生存状态,更指向人物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西方戏剧的现代性。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手段上对戏剧艺术的借鉴、融合和创新,增加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其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展示获得了更为直观、客观、生动的戏剧艺术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人物话语 动作性 戏剧审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用学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人物话语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姝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X期56-57,共2页
简·奥斯丁是18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女性情感为主题,反映社会压迫下女性的自由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特征,情节简单但内容并不空洞,语言优美动人,情节细... 简·奥斯丁是18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女性情感为主题,反映社会压迫下女性的自由意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作者用一个通俗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特征,情节简单但内容并不空洞,语言优美动人,情节细致入微,环环相扣,给读者带来张弛有度的阅读体验。人物对话能体现作家的语言风格,读者基于语用学理论解析作品,能从表达中品味出多重含义。本文主要研究《傲慢与偏见》的对话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人物话语 伊丽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圣母像》中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主题呈现
3
作者 莫露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64-67,共4页
人物话语是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小说中人物话语不同表达形式的运用来呈现主题的,分析上尉斯托克和战俘米开尔两人关系从敌对、亲密到最后决裂的过程。
关键词 人物话语 《黑色圣母像》 殖民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疏离走向沟通——浅析《大教堂》中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及其主题呈现
4
作者 余杨帆 《戏剧之家》 2019年第8期221-221,248,共2页
雷蒙德·卡佛在小说《大教堂》中呈现了与他以往小说中不同的人物相处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止步于僵硬的疏离状态,而是露出了一丝走向沟通交流的曙光。本文试图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话语不同表达方式的运... 雷蒙德·卡佛在小说《大教堂》中呈现了与他以往小说中不同的人物相处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止步于僵硬的疏离状态,而是露出了一丝走向沟通交流的曙光。本文试图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话语不同表达方式的运用呈现小说主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教堂》 雷蒙德·卡佛 主题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文体学视域下《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叙述视角与人物话语分析
5
作者 严晓茵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27期47-51,共5页
《善良的乡下人》是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本文融合叙事学与文体学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一方面从空间视角、心理视角以及意识形态视角三个方面解读人物的叙述视角,另一方面则从人物的引语表达及句式上分析人物话语行... 《善良的乡下人》是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本文融合叙事学与文体学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一方面从空间视角、心理视角以及意识形态视角三个方面解读人物的叙述视角,另一方面则从人物的引语表达及句式上分析人物话语行为的文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良的乡下人》 叙事文体学 叙述视角 人物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史记》人物话语的翻译——以《大宛列传》为例
6
作者 熊风 张丽红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2期30-32,共3页
人物话语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应用于小说之外,作为历史典籍的《史记》也借此塑造人物,讲述历史事件,因此在翻译时应更加注意人物话语的表达。该文选取了《史记·大宛列传》中几处关键的人物话语,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华兹生译... 人物话语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应用于小说之外,作为历史典籍的《史记》也借此塑造人物,讲述历史事件,因此在翻译时应更加注意人物话语的表达。该文选取了《史记·大宛列传》中几处关键的人物话语,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华兹生译本中人物话语的翻译。通过分析可见,华兹生对人物话语的处理有得有失,译者在翻译人物话语时应具备充分的文体意识,才可使译文更加切近原文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人物话语 文体学 华兹生译本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人物话语的解析中细品《老王》的“愧怍”
7
作者 郭跃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5期97-101,共5页
"人物话语"原本是小说文体学的术语,即小说作者如何运用人物的言词和思想来塑造人物形象。英国小说批评家把人物话语分为八类:直接引语、被遮覆的引语、间接引语、"平行的"间接引语、"带特色的"间接引语... "人物话语"原本是小说文体学的术语,即小说作者如何运用人物的言词和思想来塑造人物形象。英国小说批评家把人物话语分为八类:直接引语、被遮覆的引语、间接引语、"平行的"间接引语、"带特色的"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从间接引语"滑入"直接引语等。《老王》从文体上讲虽是散文,但在人物话语方面与小说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间接引语 自由直接引语 小说作者 《老王》 人物话语 小说文体学 相通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语用原则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人物话语
8
作者 陈丽媚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6期29-31,共3页
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由大量的人物对话构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典型对话进行列举,运用语用原则理论对人物话语进行分析,探讨人物违背语用原则后对小说所产生的效果,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 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由大量的人物对话构成,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典型对话进行列举,运用语用原则理论对人物话语进行分析,探讨人物违背语用原则后对小说所产生的效果,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把握作者的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原则 人物话语 《许三观卖血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会话原则理论分析《白鹿原》小说人物话语片段
9
作者 王娅妮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3期225-226,共2页
该文用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的会话原则理论分析《白鹿原》小说人物话语片段,具体以会话原则的四条准则研究人物话语在语境中的实际语用意义,揭示了该理论不仅能帮助作者突显作品主题,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人物性格,推动故... 该文用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Grice的会话原则理论分析《白鹿原》小说人物话语片段,具体以会话原则的四条准则研究人物话语在语境中的实际语用意义,揭示了该理论不仅能帮助作者突显作品主题,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丰富的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也给读者鉴赏和研究文学作品的内涵提供了新视角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话原则理论 《白鹿原》人物话语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英译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2,共8页
故事与话语是叙事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化概念,前者指作品内容,后者指内容的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的英译,具体包括叙述视角和人物视角的英译、人物话语和思想呈现方式以及不可靠叙述的英译。在译文对比... 故事与话语是叙事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化概念,前者指作品内容,后者指内容的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的英译,具体包括叙述视角和人物视角的英译、人物话语和思想呈现方式以及不可靠叙述的英译。在译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楼梦》中话语翻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视角处理的一致性,不可靠叙述再现的必要性以及对人物话语/思想呈现方式进行转换的合理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话语 视角 人物话语 思想呈现方式 不可靠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手》中话语英译对比研究
11
作者 韩江洪 刘天娇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2-67,共6页
《手》是萧红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叙事技巧独特新颖、立意深刻。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两个方面对《手》的三个英译本——任玲逊、戴乃迭和葛浩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手》是萧红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叙事技巧独特新颖、立意深刻。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两个方面对《手》的三个英译本——任玲逊、戴乃迭和葛浩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译本在叙事策略和技巧上有所不同。任译倾向于调整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表达更接近中文习惯;戴译和葛译则更多保留和再现了原文叙述特征,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 话语 叙述视角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话语归属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修辞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 《外语研究》 2003年第5期9-13,共5页
现实主义的诗体小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没有叙述结构的创新,不可能以简洁凝练的诗歌语言来反映繁复庞杂的现实生活。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小说话语理论,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话语进行分析,揭示该小说叙述结构的创新性——... 现实主义的诗体小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学体裁。没有叙述结构的创新,不可能以简洁凝练的诗歌语言来反映繁复庞杂的现实生活。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小说话语理论,对《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话语进行分析,揭示该小说叙述结构的创新性——人物话语和作者话语的复杂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归属 作者话语 人物话语 话语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圣经》人物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129-130,共2页
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独特的文化传统。《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语言尤其是英语注入了充足的血液。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也受《圣经》... 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深深地烙印着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和折射着某一社会独特的文化传统。《圣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之一,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语言尤其是英语注入了充足的血液。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也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物对英语习语的影响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人名 人物故事 人物话语 英语习语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阿Q正传》的英译本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霍跃红 王璐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76-81,共6页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阿Q正传》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叙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姥姥的“搞笑”艺术与语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祝敏青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刘姥姥 语境 艺术 《红楼梦》 人物话语 《语文读本》 “表演” 人物形象 人物 大观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叙事视角的碰撞——英美译者对汉诗叙事视角的调整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苏凌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英美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由于不了解中国诗歌的叙事特点,受英语诗歌叙事传统的影响,或试图操纵诗篇主题,可能对原作的叙事视角进行一定的调整,即改叙述者话语为人物话语,或改人物话语为叙述者话语,改变受叙者及改第三人称叙述为... 英美译者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由于不了解中国诗歌的叙事特点,受英语诗歌叙事传统的影响,或试图操纵诗篇主题,可能对原作的叙事视角进行一定的调整,即改叙述者话语为人物话语,或改人物话语为叙述者话语,改变受叙者及改第三人称叙述为第一人称叙述。对第一种调整的三种形式即改叙述者话语为人物话语、改人物话语为叙述者话语、对人物话语的不同分配及其对诗篇风格的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叙事视角 叙述者话语 人物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阿Q正传》看引语形式的汉英转换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伟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6,共6页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学者的关注 ,他们已对各种引语形式的表达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 ,汉语的语言特点及中文小说发展的自身特点使中文小说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从《阿Q正传... 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学者的关注 ,他们已对各种引语形式的表达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 ,汉语的语言特点及中文小说发展的自身特点使中文小说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从《阿Q正传》及其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出发 ,描述这些引语形式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方式及控制这些转换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叙述学 文体学 《阿Q正传》 汉英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第安人营地》语言艺术探究
18
作者 赵玉闪 高晓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2-63,共2页
海明威的"现代叙事艺术"在其小说中叙事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对小说《印第安人营地》进行分析认为,运用语言提示、动词、名词写作、叙事语言的选择与限制是海明威小说敦事语言和人物话语的特点,并充分体现... 海明威的"现代叙事艺术"在其小说中叙事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对小说《印第安人营地》进行分析认为,运用语言提示、动词、名词写作、叙事语言的选择与限制是海明威小说敦事语言和人物话语的特点,并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印第安人营地》 叙事语言 人物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叙事文体学解读
19
作者 王爱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0-82,共3页
叙述技巧和文体特征共同构建了叙事文体的结构。叙事文体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叙事文体学的共同特征,开辟了文学分析的新视角,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角。南非作家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叙事文体学综合框架下... 叙述技巧和文体特征共同构建了叙事文体的结构。叙事文体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叙事文体学的共同特征,开辟了文学分析的新视角,为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角。南非作家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叙事文体学综合框架下彰显了章与章的巧妙。由空间视角和意识形态视角建构的多元视角,从叙述学角度表达了受压抑的主人公在充满战争、军队、种族隔离的社会中苦苦挣扎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体学 叙事视角 人物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3
20
作者 诸国忠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9-92,共4页
再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诸国忠笔者曾在拙文《(德伯家的苦丝)胁语言特色》①中从三个方面即表意寄情的音韵;丰富多采的叙述词汇;灵活多变的句法形式对小说的语言技巧进行了论述,本文再从另外三个方面对小说的语言作进一步... 再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诸国忠笔者曾在拙文《(德伯家的苦丝)胁语言特色》①中从三个方面即表意寄情的音韵;丰富多采的叙述词汇;灵活多变的句法形式对小说的语言技巧进行了论述,本文再从另外三个方面对小说的语言作进一步的阐述。一、耐人寻味的典故。哈代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伯家的苔丝》 自由间接引语 莎士比亚戏剧 语言特色 语言行为 哈姆雷特 自由直接引语 小说 叙事视角 人物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