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言语行为分析 |
乔慧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1
|
|
2
|
人物动机与作者动机(一) |
刘一兵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3
|
《情与爱》人物塑造初窥 |
周少金
|
《民族艺术研究》
|
1993 |
0 |
|
4
|
从编剧到导演——董润年导演作品的叙事建构 |
马浩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楚髹漆家具纹饰之美 |
程艳萍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6
|
作为修辞的诗歌叙述话语与其诗性构建 |
孙基林
王瑞玉
|
《百家评论》
|
2017 |
0 |
|
7
|
由一道语文试题想到的 |
高维迎
|
《江苏教育》
|
2000 |
0 |
|
8
|
“格栅——群体”分析视角下《触不可及》的爱情 |
梁颐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9
|
动作,你能准确刻画吗? |
王振刚
|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
2017 |
0 |
|
10
|
“在场”与“缺席”——香港内地合拍片影像空间的呈现 |
陈峰
|
《电影评介》
|
2014 |
1
|
|
11
|
京剧《孽缘记》观后谈 |
剑秋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2
|
论潜台词在表演中的作用 |
杨健
|
《戏剧之家》
|
2017 |
0 |
|
13
|
编剧教学四题(续) |
田洪英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1987 |
0 |
|
14
|
哑剧语言探微 |
郭溥澜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1989 |
0 |
|
15
|
梨园戏《皂隶与女贼》评论选 |
|
《福建艺术》
|
2014 |
0 |
|
16
|
《花头花脑》导演片析 |
缪依杭
|
《上海戏剧》
|
1988 |
0 |
|
17
|
无情人难成眷属——《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观后 |
叶涛
|
《上海戏剧》
|
1984 |
0 |
|
18
|
抓住特性 塑造角色——我演“小保姆”和“田莉莉” |
张秋英
|
《剧影月报》
|
2014 |
0 |
|
19
|
如何办好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
陶玉香
|
《中国传媒科技》
|
2013 |
0 |
|
20
|
从《碧玉簪》談如何区別精华与糟粕——就教于何慢同志 |
王一綱
|
《上海戏剧》
|
1963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