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言隐喻角度分析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翻译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冬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91-92,共2页
金圣叹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水浒传》"写一百八人,真是一百八样"。虽然将本书中的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均进行了超越类型化的评论方式,有些过于高估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朝初年... 金圣叹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水浒传》"写一百八人,真是一百八样"。虽然将本书中的一百单八将的性格均进行了超越类型化的评论方式,有些过于高估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明朝初年那个还没有诞生《红楼梦》的时代里,施耐庵的一部《水浒传》打破了前代小说创作中包括《三国演义》在内所有人物形象塑造原则层面的窠臼,在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非比寻常的里程碑作用。然而在人物形象的鲜明表现中,人物绰号的使用存在着比较有代表性的意义。伴随着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逐渐增强,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以至于《水浒传》的翻译成为了海外汉学研究中比较热议的话题。本论文从语言隐喻的角度出发,通过沙博理英译本的《水浒传》中有关绰号翻译的讨论,进一步展现出西方阅读视野下,人物的绰号及其代表意义在外国读者心目中的感知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隐喻角度 《水浒传》 人物绰号 翻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水浒》的人物绰号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远平 《江汉论坛》 1985年第6期53-57,共5页
作家喜欢给笔下的人物冠以这样的诨名,那样的绰号,从而使性格更鲜明、形象更生动,使读者感受更具体,记忆更深切,可见,起绰号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 作家喜欢给笔下的人物冠以这样的诨名,那样的绰号,从而使性格更鲜明、形象更生动,使读者感受更具体,记忆更深切,可见,起绰号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假使育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罢,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的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水浒》作者施耐庵便是这样一位。深刻博大的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手法 人物性格 民族文化 人物绰号 旋风 评论 关索 英雄人物 水浒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世洪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只要想起某绰号,马上就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某人物来。可见,给人物起绰号这一艺术手段,从美学角度看,无疑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起作用。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给每一个人物都取一个绰号,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少见的。作者给全书一百单八个英雄形象都冠以鲜明生动,蕴蓄深意的绰号,给这部不朽的农民史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绰号 审美意识 水浒 艺术手段 农民起义 特定时代 心理结构 审美观念 人民生活 名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极具“个性”的历史学著作——《民国人物绰号杂谭》评介
4
作者 吴金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民国人物绰号杂谭》 吴十洲 历史真实 前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讹传讹的《水浒传》人物绰号
5
作者 刘锴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I0031-I0031,共1页
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些报刊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中的“旋风”是指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当时有一民间俗语日“神仙难躲一溜烟”,就是形容这一火炮的,故... 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些报刊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中的“旋风”是指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当时有一民间俗语日“神仙难躲一溜烟”,就是形容这一火炮的,故这种火炮又被命名为“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人物绰号 “旋风” 民间俗语 火炮 李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物绰号里的是非——写在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重版的时候
6
作者 杨世洪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79-82,86,共5页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刊载了老作家碧野,为他的那部被埋没了三十年的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所撰写的重版前言。这部作品是作者一九四八年入伍后参加太原战役的收获。它是作者冒着危险,竭尽全力完成的一篇二十万字的力作。作者怀...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刊载了老作家碧野,为他的那部被埋没了三十年的长篇《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所撰写的重版前言。这部作品是作者一九四八年入伍后参加太原战役的收获。它是作者冒着危险,竭尽全力完成的一篇二十万字的力作。作者怀着热烈而赤诚的情感,塑造了高陵、史德明、崔大宝、董二孩、董玉英等英雄的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绰号 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 作品人物 工农兵 重版 作者 作家 三十年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作品的人称艺术
7
作者 曹津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72-76,共5页
鲁迅的语言艺术犹如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花园。漫步其间,读者会不赞叹那“画眼睛”白描艺术之花的千姿百态?会不醉倒于那写景状物语言艺术之花的阵阵芳香?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在百花丛中还有一朵小花,她虽不起眼,但同样艳丽动人——她就是鲁... 鲁迅的语言艺术犹如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花园。漫步其间,读者会不赞叹那“画眼睛”白描艺术之花的千姿百态?会不醉倒于那写景状物语言艺术之花的阵阵芳香?然而你是否注意到,在百花丛中还有一朵小花,她虽不起眼,但同样艳丽动人——她就是鲁迅作品高超的人称艺术。从中学语文的鲁迅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欣赏到这朵小花的绰约风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称呼 语言艺术 人物绰号 红眼睛 人称 艺术匠心 中学语文 人物 孔乙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