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茎灯草"是"败笔"——严监生人物形象分析及教材选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永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8-62,共5页
《两茎灯草》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第六回,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经典动作"伸着两个指头",舍不下的经典事件"点的是两茎灯草",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 严监生... 《两茎灯草》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第六回,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经典动作"伸着两个指头",舍不下的经典事件"点的是两茎灯草",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经典形象. 严监生真的是一个吝啬鬼吗?相信不少读过《儒林外史》原著的人,都会感到疑惑.让我们回到小说,去重新认识这位不幸的冤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吝啬鬼 吴敬梓 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生 统编教材 教材选编 经典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灵魂的共振:电影《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5-67,共3页
影片《刺猬的优雅》由法国导演莫娜·阿查切执导,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所著的同名畅销书,获开罗国际电影节大奖。通过塑造天才女孩芭洛玛、博学的门房荷妮及优雅的小津先生三个主要角色,讲述了巴黎左岸一幢高级公... 影片《刺猬的优雅》由法国导演莫娜·阿查切执导,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所著的同名畅销书,获开罗国际电影节大奖。通过塑造天才女孩芭洛玛、博学的门房荷妮及优雅的小津先生三个主要角色,讲述了巴黎左岸一幢高级公寓中的人生百态。刺猬性喜孤独,用尖锐的刺保护弱小的自己,正如影片中的几位角色,他们将丰富的内心世界隐藏在外表下,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灵魂的共振。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入手,对芭洛玛、荷妮、小津格郎三个主要角色进行分析,讲述影片对人生、艺术与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分析 国际电影节 优雅 刺猬 共振 灵魂 内心世界 平凡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爱读书:电影《朗读者》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丽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82,共3页
12年前,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泰坦尼克号》中高贵的露丝惊艳了世界,却与金像奖擦肩而过。12年后,电车售票员汉娜终于为她加冕桂冠,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朗读者》,这部超越了爱情的界限,集历史、家庭、伦理、救赎等主题于一身的电影。... 12年前,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泰坦尼克号》中高贵的露丝惊艳了世界,却与金像奖擦肩而过。12年后,电车售票员汉娜终于为她加冕桂冠,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朗读者》,这部超越了爱情的界限,集历史、家庭、伦理、救赎等主题于一身的电影。该片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西德,15岁的少年麦克爱上了36岁的售票员汉娜,在他们约会时,麦克是总为她朗读文学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汉娜 《泰坦尼克号》 人物形象分析 同名小说 金像奖 德国作家 露丝 施林克 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典型失分点”例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席欣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6,共3页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众多考生因舍本逐末,遗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或概念不清,将性格特点和形象特点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应有的失分。要想规避这两种失分现象,唯有正其本,清其源,抓住小说根本要素.明辨相关概念...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一直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但众多考生因舍本逐末,遗漏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或概念不清,将性格特点和形象特点混为一谈而造成不应有的失分。要想规避这两种失分现象,唯有正其本,清其源,抓住小说根本要素.明辨相关概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 经典失分点 正本清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春宝娘的多重奴隶身份及文化意义——《为奴隶的母亲》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6年第4期56-57,共2页
1930年,柔石在他的优秀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中,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典型——春宝娘,她的多重奴隶地位,使这一形象具有鲜明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
关键词 《为奴隶的母亲》 春宝娘 人物形象分析 文化意义 劳动妇女 思想启蒙 劳动群众 典妻 人与人关系 精神弱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的成长——《海边的曼彻斯特》主人公李·钱德勒人物形象分析
6
作者 刘珊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3-66,共4页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擅长刻画人物在多舛的命运带来创伤前的真实表现,剧情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他使用克制内敛却细腻真挚的镜头刻画了李?钱德勒这样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创伤理论的真实呈现。影片一开始讲述一名生活在波士顿...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擅长刻画人物在多舛的命运带来创伤前的真实表现,剧情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他使用克制内敛却细腻真挚的镜头刻画了李?钱德勒这样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创伤理论的真实呈现。影片一开始讲述一名生活在波士顿的公寓管理员李?钱德勒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工作:倒垃圾,铲雪,修理公寓住户家里的电灯、水管、马桶等。他颓废冷漠,对向他示爱和搭讪的人毫无回应;他狂躁易怒,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能激怒他大打出手。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一通电话,得知自己的哥哥乔?钱德勒心脏病突发去世,他不得不驱车赶回海边的曼彻斯特小镇,着手料理哥哥的后事。随着再次与曼彻斯特发生联系,影片开始以闪回的形式展开第二条故事线,主要讲述李过往在曼彻斯特的生活,由于李的失误导致房屋失火,三个孩子全部丧生火海,再现创伤原因和创伤发生场景。自此,两条时间线相互穿插,现实中李要应付告知亲友、领取遗物、选殡仪馆、选墓地等一系列冗繁的事项。回忆中他重温了哥哥从发现心脏患病开始家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勒 曼彻斯特 人物形象分析 刻画人物 殡仪馆 肯尼斯 公寓 创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电影《后裔》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7
作者 王会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后裔"一词有着很深刻的含义,但是这个词在这部影片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后裔这个词不单指个体,它是代表有着共同身份的一群人,这个身份很特殊,它的相对面是个体、多个祖先。《后裔》此部影片荣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本影片讲述... "后裔"一词有着很深刻的含义,但是这个词在这部影片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后裔这个词不单指个体,它是代表有着共同身份的一群人,这个身份很特殊,它的相对面是个体、多个祖先。《后裔》此部影片荣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本影片讲述的是在全球经济日益衰退的情境下,美国的中产阶级凭借自己的各种优异品质化解了种种棘手的问题,美国的新一代年轻人继承了先辈的血脉,拥有了祖先的传统美德,在他们那乖张的外表下,被掩盖了的是千疮百孔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裔》 矛盾的刻画 人物形象分析 影片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动画电影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莉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58,共2页
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这些形象典型、性格鲜明、富有感情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效果的动画形象,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冰河世纪3》中的一大亮点人物——配角巴克即为如此。巴克造型独特,喜欢... 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这些形象典型、性格鲜明、富有感情并有着加强叙事和传情效果的动画形象,逐渐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冰河世纪3》中的一大亮点人物——配角巴克即为如此。巴克造型独特,喜欢独自冒险,充满自信,傲慢勇敢而又乐于助人,同时孤独寂寞,语言幽默。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展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从巴克这一形象中可以看到动画电影对传统正面人物形象及传统故事情节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冰河世纪3》 巴克 人物形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困惑与挣扎──试析老舍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6-90,共5页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优秀的小说大师,塑造了很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老舍不仅真实地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命悲剧,而且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他们复杂深邃、矛盾痛苦的灵魂,并且由此表现出来他独特的文化思考,这些是构成老...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优秀的小说大师,塑造了很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老舍不仅真实地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命悲剧,而且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他们复杂深邃、矛盾痛苦的灵魂,并且由此表现出来他独特的文化思考,这些是构成老舍小说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舒 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 精神世界 生命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见”什么与如何“看见”——论文学形象的教学内容取向
10
作者 任富强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 主观体验 文学教育 相对 存在 联系 新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固有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红楼梦》中李纨形象新论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训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心理说、升华说原理剖析了《红楼梦》中李纨的形象塑造 ,指出李纨并非形如槁木 ,其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压抑而被迫进行了移情与升华 ,使得一颗鲜活的心不得不包裹在槁木似的外表里。从而指出封建礼教、伦理对... 本文用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心理说、升华说原理剖析了《红楼梦》中李纨的形象塑造 ,指出李纨并非形如槁木 ,其性格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压抑而被迫进行了移情与升华 ,使得一颗鲜活的心不得不包裹在槁木似的外表里。从而指出封建礼教、伦理对正常人性的摧残的残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小说 <<红楼梦>> 人物形象分析 李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雨式人物”面面观——繁漪悲剧性格新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清凤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曹禺 戏剧 《雷雨》 人物形象分析 繁漪 悲剧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的自私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冬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自私性 希刺克利夫形象 凯瑟琳形象 小说 人物形象分析 艾米莉·勃朗特 文学评论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离骚》句群及其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林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6-90,共5页
关于《离骚》句法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而《离骚》句群之探讨,却一直不被人注意。虽然前人如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张德纯《离骚节指》、林云铭《楚辞灯》等,对《离骚》段落也作过一些讨论;但其着重点仍... 关于《离骚》句法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而《离骚》句群之探讨,却一直不被人注意。虽然前人如钱杲之《离骚集传》,王邦采《离骚汇订》、张德纯《离骚节指》、林云铭《楚辞灯》等,对《离骚》段落也作过一些讨论;但其着重点仍在于揭示篇章大旨,而于章节内部更小单位的句群及其结构特点,却未加深论。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离骚》句群略述己见,望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句法研究 句群 单型句群 复合型句群 人物形象分析 情节发展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龙》:生命教育的人性之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定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90,共4页
《变色龙》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展开:一是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还有小警员、首饰匠、看客,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分析视角。二是艺术手法分析,包括语言分析、讽刺艺术分析、... 《变色龙》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当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来展开:一是人物形象分析,包括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还有小警员、首饰匠、看客,这也是最为常见的分析视角。二是艺术手法分析,包括语言分析、讽刺艺术分析、重复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龙》 生命教育 人性 中学语文教材 人物形象分析 奥楚蔑洛夫 主要人物 艺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材研读的阅读课堂教学改进——以《故乡》结尾段的教学为例
16
作者 吴欣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故乡》的教学接近尾声,小说的情节梳理得很清楚,人物形象分析得全面而深入——只差最后一段。教师提出了教师用书“问题探究”栏目设计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改进 《故乡》 阅读课堂 教材研读 结尾段 人物形象分析 “问题探究”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看眉眼处 风情在其中
17
作者 周世忠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6-26,共1页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我突然发问:“王熙凤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在七嘴八舌的应和声中,我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家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不看重这扇‘窗户’的。那么,请大家仔细对照一下文中对王...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我突然发问:“王熙凤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在七嘴八舌的应和声中,我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家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没有不看重这扇‘窗户’的。那么,请大家仔细对照一下文中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的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人物性格 贾宝玉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形象分析 柳叶吊梢眉 叛逆精神 王熙 课内课外 电视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莉莉·巴特的悲剧命运
18
作者 杨庆萍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3期82-84,共3页
《欢乐居》是首次奠定伊迪丝·华顿文学声誉的作品。伊迪丝·华顿通过戏剧性地再现 2 0世纪初纽约旧贵族与新兴工业社会理想的冲突 ,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人悲哀和个人牺牲 ,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浪费 ,对杰... 《欢乐居》是首次奠定伊迪丝·华顿文学声誉的作品。伊迪丝·华顿通过戏剧性地再现 2 0世纪初纽约旧贵族与新兴工业社会理想的冲突 ,揭示了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个人悲哀和个人牺牲 ,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人才的浪费 ,对杰出人物的毁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纽约社会的牺牲品 ,而社会腐败和个人弱点两方面造成了莉莉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小说 《欢乐居》 人物形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御人”与“人御”的战斗——论《狂人日记》的权欲书写兼谈鲁迅的“人国”理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寒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8-94,共7页
《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被经典化,其动态与鲁迅在接受视域下被推向经典化的漫长过程基本同步进行。以往《狂人日记》的相关研究可分为文本内部结构探究及文本外部生态考察两大类,前者包括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表达技巧... 《狂人日记》自发表以来,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被经典化,其动态与鲁迅在接受视域下被推向经典化的漫长过程基本同步进行。以往《狂人日记》的相关研究可分为文本内部结构探究及文本外部生态考察两大类,前者包括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文本结构设计、作品主题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文本内部 人物形象分析 接受视域 文本结构 语言表达技巧 主题思想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
作者 陈洁怡 《职教论坛》 2003年第22期42-42,共1页
当代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将教学、求知、审美、创造等多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其美的人格和心灵.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 职业教育 人物形象分析 朗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