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庆南
刘国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再现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靳丛林
姜文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射出他们的拯救意识。比较两位作家具有互文性的创作,深入挖掘他们作品中相似的叙事策略下潜藏的不同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意蕴,能够为解读大江健三郎迷宫式的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空间意象
人物再现
时代精神
拯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剧翻译的关联观
3
作者
周红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2,共4页
文章从话剧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关联理论探讨话剧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原剧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译文只是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翻译话剧时,为使原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
文章从话剧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关联理论探讨话剧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原剧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译文只是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翻译话剧时,为使原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译者应力图以灵活的方式在再现人物角色和保持表演效力两个方面使译文向原剧本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翻译
关联理论
人物
角色
再现
表演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庆南
刘国屏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摘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关键词
人物再现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超结构
Keywords
figure reappearance
Ba Lazc, De
Ren Jian Xi Ju
extra - structur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I56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靳丛林
姜文莉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ZW046)
文摘
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都在与自我和他者的互文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救赎人类灵魂的作品。在两位作家各自互文性的书写中,家宅空间意象的构建与蛛网式作品群内人物的穿梭与再现,使作品内涵与文学传统得以传承;与宗教经典《圣经》的对话中,折射出他们的拯救意识。比较两位作家具有互文性的创作,深入挖掘他们作品中相似的叙事策略下潜藏的不同的历史、文化与政治意蕴,能够为解读大江健三郎迷宫式的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互文性
空间意象
人物再现
时代精神
拯救意识
Keywords
Intertextuality
Spatial Image
Reappearance of Characters
Spirit of Times
Consciousness of Salvation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剧翻译的关联观
3
作者
周红专
机构
长沙交通学院外语系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9-72,共4页
文摘
文章从话剧本身的特性出发,以关联理论探讨话剧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原剧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译文只是相关因素间的趋同。翻译话剧时,为使原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译者应力图以灵活的方式在再现人物角色和保持表演效力两个方面使译文向原剧本趋同。
关键词
话剧翻译
关联理论
人物
角色
再现
表演效力
Keywords
drama translation
relevance theory
character revival
performing effect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刘庆南
刘国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学记忆与时代精神的碰撞——福克纳与大江健三郎互文性创作的比较研究
靳丛林
姜文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话剧翻译的关联观
周红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