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_(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_(50))在10^(-6.0)/0.2 m L~10^(-6.8)/0.2 m 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展开更多
为了获得抗病毒能力较强的海南番木瓜转基因新品系,采用海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外壳蛋白(PapayaRing Spot Virus-Capsid Protein of Hainan,HPRSV-CP)和重组人源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 2b,rhIFNα-2b)为目的基因...为了获得抗病毒能力较强的海南番木瓜转基因新品系,采用海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外壳蛋白(PapayaRing Spot Virus-Capsid Protein of Hainan,HPRSV-CP)和重组人源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 2b,rhIFNα-2b)为目的基因,利用pBI121、pCAMBIA2300载体及相关技术(如技术基因内部位点突变套叠PCR),实施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多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技术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明确麻雀源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鸡群的致病性,既有利于了解麻雀在H9N2亚型AIV传播生态链中的作用,对科学防控H9N2亚型AIV的暴发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3株HA基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的广西麻雀源H9N2亚型AIV进行SPF鸡致病性试验,将84羽4周龄SPF鸡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3个感染组)。感染组每组以100μL稀释至106EID_(50)/100μL的病毒液经鼻腔感染16羽SPF鸡,于病毒感染24 h后分别在各感染组放入剩余的5羽SPF鸡作为空白接触组,感染后观察鸡群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器官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检测不同器官中的病毒滴度及分布情况。【结果】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HA蛋白裂解位点处不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插入现象,表现为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LPAIV)的典型分子特征;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_(50))在10^(-6.0)/0.2 m L~10^(-6.8)/0.2 m L,半数致死量(ELD50)在10^(-6.8)/0.2 mL~10^(-7.2)/0.2 mL。3株H9N2亚型AIV均可直接感染SPF鸡,且病毒在不同器官中的滴度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感染SPF鸡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现象,但在上呼吸道的气管及肺脏出现一定程度的充血和出血、气管纤毛脱落及炎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感染SPF鸡后的排毒期主要介于第1~7 d,且能不经体内适应而直接感染鸡群并排毒;3株麻雀源H9N2亚型AIV在SPF鸡各器官中的复制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可在气管和肺脏中进行有效复制,而在肝脏、脑、胰腺、胸腺、心脏、盲肠扁桃体及法氏囊中均未检测到对应的病毒。【结论】麻雀源H9N2亚型AIV可直接感染鸡群且具有在鸡群间水平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在家禽饲养、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切断AIV在野鸟与家禽间的传播途径,减少禽流感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成釉细胞瘤(am elob lastom a,AB)中的表达,探讨AB发生发展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AB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对75例AB(原发31例,复发37例,恶变组7例)进行BCL-2和BAX蛋白检测,正常口腔黏膜(norm al oralmucosa,NOM)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 ic keratocyst,OKC)做对照。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AB、12例OKC中的bcl-2和baxmRNA表达。结果: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B中为88.0%(66/75),OKC中为74.3%(26/35),NOM中为44.4%(4/9)(P<0.001),主要在AB外周层细胞和少数星网状层细胞中表达。BAX蛋白阳性率AB为74.7%(56/75),OKC为65.7%(23/35),NOM为77.8%(7/9)(P<0.001),BAX在AB的外周层和星网状层细胞都有强度相似的表达。伴随着AB的复发恶变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蛋白表达则不同:复发组阳性率较原发组高,但恶变组低。BCL-2与BAX蛋白表达呈中度负相关(rκ=-0.331,P<0.001)。结论:AB中凋亡抑制蛋白表达多于凋亡促进蛋白表达,凋亡抑制在AB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cl-2和bax在不同组织及良、恶性AB中的表达方式及强度有差异。
文摘为了获得抗病毒能力较强的海南番木瓜转基因新品系,采用海南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外壳蛋白(PapayaRing Spot Virus-Capsid Protein of Hainan,HPRSV-CP)和重组人源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 2b,rhIFNα-2b)为目的基因,利用pBI121、pCAMBIA2300载体及相关技术(如技术基因内部位点突变套叠PCR),实施双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多价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提供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