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性大肠癌抗原基因噬菌体表达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宇虎 张振书 +7 位作者 钟东 武金宝 但汉雷 杨兴龙 杨晓强 陈学清 赖卓胜 肖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8-541,545,共5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大肠癌抗原基因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方法从人大肠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合成cDNA第1链,用LD-PCR合成cDNA第2链,除去小于500p的小片段,与去磷酸化的λTriplEx2噬菌体左、右臂连接,体外包装,构建成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 目的构建人源性大肠癌抗原基因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方法从人大肠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合成cDNA第1链,用LD-PCR合成cDNA第2链,除去小于500p的小片段,与去磷酸化的λTriplEx2噬菌体左、右臂连接,体外包装,构建成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转化E.coli XL1-B1ue感受态细胞,滴定文库的滴度,确定文库容量大小;用ITPG诱导和X-gal显色测定重组率;用Sfi Ⅰ酶切鉴定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结果构建成含2.39×106pfu/ml重组噬菌体的人大肠癌抗原基因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重组率为97.5%,插入cDNA片段大小范围从600~4000bp,平均长约1400bp.结论成功构建高质量人源性大肠癌抗原基因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适合于大批量筛选cDNA克隆的大肠癌相关抗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性大肠癌抗原基因 噬菌体 表达文库 构建 鉴定 结肠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抗原在实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波 李龙江 +2 位作者 王虎 张少平 黄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 2种常见类型实性成釉细胞瘤的细胞增殖性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Ki 67抗原在 3 0例 2种常见实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其阳性染色指数。结... 目的 :探讨 2种常见类型实性成釉细胞瘤的细胞增殖性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Ki 67抗原在 3 0例 2种常见实性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 ,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其阳性染色指数。结果 :滤泡型成釉细胞瘤阳性染色指数 (4 .3 1± 2 .2 5 ) %明显高于丛状型成釉细胞瘤 (3 .76± 1.96) %。结论 :不同类型实性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差异 ,滤泡型成釉细胞瘤的细胞增殖能力较丛状型强 ,生物学行为上更具侵袭性 ,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抗原 成釉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颌骨牙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 Ag单链Fab抗体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宁 粟宽源 +2 位作者 王珣章 杨林 龙綮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69,共3页
采用重叠PCR技术 ,以抗乙肝表面抗原 (HBsAg)IgG铰链区基因为Linker将Fab抗体基因的重链和轻链连接起来 ,构成单链Fab基因。通过测序鉴定 ,克隆的单链Fab基因与理论上的完全一致 ,并成功构建含完整单链Fab基因的毕赤酵母 (P pastoris)... 采用重叠PCR技术 ,以抗乙肝表面抗原 (HBsAg)IgG铰链区基因为Linker将Fab抗体基因的重链和轻链连接起来 ,构成单链Fab基因。通过测序鉴定 ,克隆的单链Fab基因与理论上的完全一致 ,并成功构建含完整单链Fab基因的毕赤酵母 (P pastoris)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单链Fab抗体基因 重叠PCR 酵母表达载体 载体构建 人源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庆军 张永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aentrysite, IRES)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oly(C)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IRES 对翻译的起始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Poly(A)越长,病毒的感染性越强。病毒的ORF包括P1、P2、P3基因。L、P2、P3研究的相对较少,其中3A与病毒的宿主嗜性有关,3D为RNA聚合酶,可作为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P1 为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是研究口蹄疫免疫机制和新型疫苗的基础。VP1 可以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很多国家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基因组结构 POLY(A)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RNA聚合酶 流行病学调查 RNA合成 鉴别诊断 疫苗研制 IRES 诊断抗原 感染动物 抗原结构 新型疫苗 免疫机制 感染 VPG VP1 基础 全长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