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南关系
- 1
-
-
作者
罗志刚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8-103,共6页
-
-
关键词
人民解放运动
南斯拉夫人
苏联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贝尔格莱德
苏南关系
西方盟国
游击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巴尔干
-
分类号
K5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茅盾中长篇小说的史诗特征
- 2
-
-
作者
钱诚一
-
机构
杭州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86-91,共6页
-
文摘
茅盾的中长篇小说展现了时代风貌,刻绘了宏大驳杂的社会生活画面,清晰地显示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动和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汇成了一部反映现代中国革命的宏伟史诗。这种史诗特征表现为反映社会历史生活的整体性和客观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使中国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对作家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也产生了消极后果。
-
关键词
现代中国革命
人民解放运动
中国社会
三十年代
历史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
中长篇小说
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家
茅盾小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南关系
- 3
-
-
作者
罗志刚
-
机构
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
-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9-35,共7页
-
文摘
本文分阶段地探讨了战时英南关系。(1)1939年9月—1941年4月,英从默认南持中立立场转入争取南参与“巴尔干联盟”,而阻止其加入三国同盟,但未能成功。(2)德占领南后,英出于军事战略与政治需要,从支持切特尼克运动转到支持人民解放运动,使英南合作关系发生质的飞跃。(3)大战后期,英继续修改对南政策,推动南组成了以人民革命政权为基础的联合临时政府,并予以正式承认,从而奠定了战后英南新关系的基础。
-
关键词
英国
南斯拉夫
切特尼运动
人民解放运动
-
分类号
D856.1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近年来非洲政治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 4
-
-
作者
贺文萍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
出处
《亚非纵横》
2006年第5期56-62,共7页
-
-
关键词
非洲
联合国
安理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南罗得西亚
津巴布韦
苏丹
喀土穆
政治
大选
非洲国家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肯尼亚
-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文学的党性问题
- 5
-
-
作者
郭蔭棠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
文摘
研究文学的党性问题,首先要分别两种党性:一种是反动的党性,即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的党性;一种是革命的党性,即最后的一个被压迫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在无产阶级还没有跃上国际的政治舞台而成为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力量以前的一切历史时代,一切反动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而组成集团,他们的言论行为就都具有党性。但是为了蒙蔽被统治的广大劳动人民而防止引起其反抗的意识和行动。
-
关键词
党性原则
民主主义文学
性文学
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
作家
革命
劳动人民
人民解放运动
现实主义文学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