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视角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长福 白静 谢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中。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引领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学界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之中。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引领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学界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新质生产力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新质生产力有其生产力起点,新质生产力属于生产力范畴,“新质”是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而出现质的变化。新质生产力在动力上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要素上实现创新性配置,在产业上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具有高技术性、高效能性和高质量性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一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人民生活品质由客观和主观两部分构成。客观生活品质指一定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经济收入、能够享受的各种服务等。主观生活品质则是对客观方面的自我感受和满意程度。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真正提升,就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加速社会财富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财富分配的均衡,所以新质生产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一定的实践路径完成的。这些路径有:进一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堵点卡点;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主体支撑;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人民生活品质 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
作者 潘爱玲 李广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也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以马克思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也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以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明晰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机理,解析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从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文化产业价值链、构筑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发挥数字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数字文旅深度融合、增强数字技术创新与数据管理能力、提高数字文化产业监督和治理能力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通过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的实践路径。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为坚持“两个结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人民生活品质 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诠释
3
作者 韩一凡 辛世俊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性”是指...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包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性”是指生活内容的多元性、涵盖人群的广泛性和生活品质提升的渐进性。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里的“实践”既有党和政府通过方针政策指导、带领中国人民顽强奋斗的社会实践,也包括公民个人主体性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的全面发展 个人整体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