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安经验“进城”与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从艺员登记风波讲起
1
作者
黄英豪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8,共8页
艺员登记政策并非骤现于1946年,其历史源流可溯至战前城市管理与社会风气整治等实践,这为战后风波埋下伏笔。1946年艺员登记风波的爆发,源于双重因素:一方面是战时沦陷区文艺殖民记忆与战后国民身份认同焦虑的叠加;另一方面是该政策将...
艺员登记政策并非骤现于1946年,其历史源流可溯至战前城市管理与社会风气整治等实践,这为战后风波埋下伏笔。1946年艺员登记风波的爆发,源于双重因素:一方面是战时沦陷区文艺殖民记忆与战后国民身份认同焦虑的叠加;另一方面是该政策将艺员视同舞女娼妓的侮辱性定位,与抗战中形成的崇高性艺员工作伦理形成强烈反差。中共进步文人在此间发挥了关键的阐释引导作用。他们通过创办《艺月》副刊、进行剧艺改革座谈、塑造典型等实践路径,在收复区城市的民主戏剧运动中引入并转化了延安文艺工作伦理,促成新型艺员工作伦理的创生。其核心特质体现在为广大人民(包括市民群体)服务的崇高性、政治文化地位平等性、文艺团体民主互助性、城市文艺工作游击性等,意味着从延安范式、城市商业娱乐范式的文艺工作伦理向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转换。重审延安经验“进城”以及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将为社会主义中国文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打开新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经验
人民文艺工作伦理
延安
文艺
艺员登记
民主戏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经验“进城”与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从艺员登记风波讲起
1
作者
黄英豪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半殖民处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4FZWB031)。
文摘
艺员登记政策并非骤现于1946年,其历史源流可溯至战前城市管理与社会风气整治等实践,这为战后风波埋下伏笔。1946年艺员登记风波的爆发,源于双重因素:一方面是战时沦陷区文艺殖民记忆与战后国民身份认同焦虑的叠加;另一方面是该政策将艺员视同舞女娼妓的侮辱性定位,与抗战中形成的崇高性艺员工作伦理形成强烈反差。中共进步文人在此间发挥了关键的阐释引导作用。他们通过创办《艺月》副刊、进行剧艺改革座谈、塑造典型等实践路径,在收复区城市的民主戏剧运动中引入并转化了延安文艺工作伦理,促成新型艺员工作伦理的创生。其核心特质体现在为广大人民(包括市民群体)服务的崇高性、政治文化地位平等性、文艺团体民主互助性、城市文艺工作游击性等,意味着从延安范式、城市商业娱乐范式的文艺工作伦理向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转换。重审延安经验“进城”以及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将为社会主义中国文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打开新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
延安经验
人民文艺工作伦理
延安
文艺
艺员登记
民主戏剧运动
Keywords
Yan'an experience
work ethics of people's literature and art
Yan'an Literature and Art
art-ist registration
democratic theatre movemen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安经验“进城”与人民文艺工作伦理的在地化生成——从艺员登记风波讲起
黄英豪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