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出口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来自中日贸易的证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冬梅
袁君宇
-
机构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
-
出处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4-112,共1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3079)
-
文摘
文章扩展了Yang(2007)的厂商定价模型,对汇率传递非对称性、特点和成立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对称传递需要满足严格的条件,而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非对称汇率传递。在一定条件下,商品需求弹性越大,越可能呈现出口国货币贬值传递率高而升值传递率低的特点。利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出口日本的966种商品价格数据,发现汇率波动向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性:(1)人民币升值时,日元价格上涨较少;而贬值时,价格下降较多。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在日本市场上面对的是一个强竞争结构。(2)若月度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测算约为2. 43%),传递率又会有所上升,说明尽管日元价格易跌难涨,但在升值导致成本上涨较多、明显挤压利润时,厂商不得不适当提高日元售价。采用2000年至2018年9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单位价值指数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类似结论。现阶段稳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是更为有利的。
-
关键词
汇率传递
非对称性
人民币升贬值
需求弹性
-
Key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symmetry
RMB Appreciation and Depreciation
Demand Elasticity
-
分类号
F832.6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