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公社体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益元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人民公社体制的构建和买践,把土改以后出现的合作化运动,推向了集体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在社会发展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④。作为一种存在了20多年的重要制度模式,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随... 人民公社体制的构建和买践,把土改以后出现的合作化运动,推向了集体化的发展道路。这样,在社会发展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就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④。作为一种存在了20多年的重要制度模式,人民公社体制并没有随着它的瓦解而消解。公社体制转向后公社体制后②,在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乡村企业的运作、乡村基层政权权力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以及干群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诸方面,都有公社制度留下的痕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体制研究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述评 社会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社会 乡村基层政权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其荣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因此是艰难的,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些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毛泽东"一大二公"的理想模式,但却是当时促进全国农业形势好转的关键性措施,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人民公社体制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公社体制在五小工业建设绩效中的作用分析——以河南林县化肥厂为例
3
作者 蔡浩田 《现代盐化工》 2020年第6期145-146,共2页
以20世纪70年代河南林县化肥厂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制度安排使得五小工业建设具有群众运动和节约生产的优势,但也存在请示审批速度较慢的不足。总体上,人民公社体制对五小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中国县域农村工业迅... 以20世纪70年代河南林县化肥厂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制度安排使得五小工业建设具有群众运动和节约生产的优势,但也存在请示审批速度较慢的不足。总体上,人民公社体制对五小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中国县域农村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对支援农业生产和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林县化肥厂 工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公社时期的贫困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彬彬 《经济研究参考》 1992年第Z1期821-837,共17页
人民公社时期是指1958—1982年公社体制在中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这个历史阶段。自1958年7月河南遂平、平舆两县首先办起人民公社始,到11月,仅4个月的时间,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被组成26000多个人民公社,全国有90%以上的农户在公社... 人民公社时期是指1958—1982年公社体制在中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这个历史阶段。自1958年7月河南遂平、平舆两县首先办起人民公社始,到11月,仅4个月的时间,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被组成26000多个人民公社,全国有90%以上的农户在公社体制下劳动.因此,这是公社时期的开始。1979年,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解体,到1981年,有84.8%的生产队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但真正实行大包干的还很少,公社体制还在起作用。直到1982年,“大包干”式的生产责任制遍及全国,全国99%的生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农民消费水平 农民收入 营养状况 生产责任制 绝对贫困 贫困问题 中国农民 分配制度 主导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邛崃县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调查
5
作者 陈培源 王前进 《林业经济》 1983年第1期45-49,共5页
邛崃县是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试点县之一。自1980年以来,先后对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法、商业流通体系及县级管理体制和干部责任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林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 邛崃县是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试点县之一。自1980年以来,先后对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生产结构、经营方式、分配方法、商业流通体系及县级管理体制和干部责任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林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体制也相应地做了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生产 经济体制改革 森林资源 邛崃县 林业经济 生产结构 人民公社体制 商业流通 林业生产 总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管理体制的设想
6
作者 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29-33,共5页
1979年前,国家对粮食、棉花及其它大宗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队是独立经济核算单位,农副产品交售与收购方式比较简单,主要通过银行转帐结弹,以现金形式付给农民的款项有限,银行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保证供应。
关键词 农副产品收购 资金供应 资金筹措 人民公社体制 专项贷款 收购企业 收购方式 现金形式 转帐结算 资金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苑鹏 《经济研究参考》 2008年第31期20-22,共3页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沿着两大路径展开,一是政府主导下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形成的社区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农民自发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者由于创立的基础是政府自上而下、一相情...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沿着两大路径展开,一是政府主导下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形成的社区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农民自发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者由于创立的基础是政府自上而下、一相情愿的设计,没有彻底脱离传统人民公社体制的窠臼,因此收效甚微;后者则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我创新,并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未来发展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成为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改革 人民公社体制 政府主导 市场经济发展 基本经营制度 自我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一个新兴阶层留影──关于“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的写作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新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1 就当代中国而言,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当代农民获得解放的程度性标志,其进步意义不可低估。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公社体制下,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时的农民被牢牢捆绑在土地上,没有迁徙的自由,也没有... 1 就当代中国而言,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当代农民获得解放的程度性标志,其进步意义不可低估。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民公社体制下,这一切是不可能的。那时的农民被牢牢捆绑在土地上,没有迁徙的自由,也没有择业的自由,如果哪个农民私自外出居留,就是“盲流”,要被抓捕遣返;如果哪个农民胆敢私自出卖自己的劳动,就被视作“资本主义尾巴”,受到严厉惩处;甚至遇到大饥荒,也不准外出逃荒、讨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打工 当代农民 写作 人民公社体制 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 进步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派工作队领导方式的继承与革新 被引量:4
9
作者 龙泽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28-29,共2页
县级以上党委向农村派驻工作队帮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把党的农村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已经成为我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建国之初,党委派工作队到农村征粮支前、清匪反霸、土改建政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县级以上党委向农村派驻工作队帮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把党的农村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已经成为我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建国之初,党委派工作队到农村征粮支前、清匪反霸、土改建政和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又派工作队到农村帮助领导“大跃进”、整风整社、社会主义教育(即四清)、农业学大寨;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中断了一段时间,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号召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体制 清匪反霸 农业学大寨 党政机关干部 继承与革新 地方党委 乡镇党委 社会主义教育 三同一片 十三届四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盛锐 《北方经济》 2008年第11期90-91,共2页
中国的改革是由农村开始的.从土地承包入手.在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经营的普遍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集体和国家主导的状况.重新恢复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中国的改革是由农村开始的.从土地承包入手.在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经营的普遍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集体和国家主导的状况.重新恢复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经营制度的改善.极大地刺激了农民增加对土地耕作的劳动力和生产性资本的投入.从而带来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民收入 政策 人民公社体制 土地承包 生产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飞跃”思想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
11
作者 郭跃军 孙嘉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373-16374,16378,共3页
对邓小平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进行了评述,第一个飞跃是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指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是集体经济的丰富和发展;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 对邓小平提出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进行了评述,第一个飞跃是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分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创新,指出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是集体经济的丰富和发展;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集体经济,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指出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且我国农业发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必然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两个飞跃"思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之路指明了方向:巩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时推进农村制度的创新;激励我们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代化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飞跃”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农业部<农民负担问题综合研究>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1993年第Z7期922-929,共8页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民与集体经济间的关系经历了很大变化,但无论哪一个时期,二者都是紧密相连的。研究农民负担问题,必须分析与之相关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集体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民与集体经济间的关系经历了很大变化,但无论哪一个时期,二者都是紧密相连的。研究农民负担问题,必须分析与之相关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分配 集体经济组织 生产资料所有者 人民公社体制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公积金 农民负担问题 性分配 农村经济发展 分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广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暹秋 邹泉华 《广东经济》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状况调查 广东 人民公社体制 双层经营体制 解放初期 生产合作 私有财产 八十年代 统分结合 微观基础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土地 农民 入股 所有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广东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回顾与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声驰 《南方农村》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农村经济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体制 中央一号文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民致富 广东 基本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农村资金投向的新变化
15
作者 钱育文 钱楚白 《农村金融研究》 1983年第4期24-26,共3页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农村经济冲破了单一经济的格局,结束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农业迈进,整个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而带来了农村资金需求横向和纵向的变化。一是资金需求的...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农村经济冲破了单一经济的格局,结束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农业迈进,整个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而带来了农村资金需求横向和纵向的变化。一是资金需求的横向变化。即从以前单一粮食生产的资金需求横向扩展到农、林、牧、副、渔业,以及农村社队工业的资金需要,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给经济 社队工业 粮食生产 横向扩展 生产领域 生产力水平 三业 人民公社体制 企业产值 价值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银行在国民经济调整改革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凃西畴 《农村金融研究》 1982年第2期13-20,共8页
三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是大量数据证明的事实。但调整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人关注的是重工业没有搞活、产值有所下降、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不小,影响了财政收入。农... 三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银行在这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是大量数据证明的事实。但调整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人关注的是重工业没有搞活、产值有所下降、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不小,影响了财政收入。农业和轻工业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社会购买力仍高于市场可供商品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 银行投资 社会购买力 利润减少 农村购买力 人民公社体制 使人 农村经济形势 资金周转 统计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组织的行政介入对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经济行为研究"课题组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95期35-35,共1页
任何经济组织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它或多或少地要与其他组织发生联系,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曾有着长期中央集权制传统的国家,行政组织介入经济组织已属司空见惯。虽然经过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 行政介入 外部组织 合作组织 经济行为 中国农村 行政组织 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其他组织 人民公社体制 社区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制度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
18
作者 朱有志 向国成 《经济研究参考》 1997年第A5期36-,共1页
农地制度的变迁史表明,土地私有制是微观上有效率的制度。但是,人民公社是缺乏效率的体制,为什么又没有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公有制取代了土地私有制,形成了集体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 人民公社体制 土地产权 集体经营 变迁史 承包经营责任制 “耕者有其田” 家庭承包经营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要向第二个飞跃推进
19
作者 刘国华 《南方农村》 1994年第4期37-38,共2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谈话(90年与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飞跃 适度规模经营 人民公社体制 发展问题 邓小平文选 国际形势 家庭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制 经营规模 两田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20
《上海农村经济》 2009年第10期47-47,共1页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让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废除了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市场,建立了农产...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让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期盼。改革开放以来,废除了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市场,建立了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着手构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农村经济 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农产品市场 繁荣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承包经营 双层经营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