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职代表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7
1
作者 何鹏程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0,共3页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推行专职代表制则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推行专职代表制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专职代表制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加以了... 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推行专职代表制则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推行专职代表制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专职代表制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加以了介绍 ,然后分析了推行专职代表制对进一步完善人大制度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被引量:2
2
作者 上官丕亮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2-59,共8页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更能准确反映政体的本质,使用"人民代表大会制"一词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政体类型进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概念在我们新中国的宪法史上有广泛...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念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更能准确反映政体的本质,使用"人民代表大会制"一词有利于与世界各国的政体类型进行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概念在我们新中国的宪法史上有广泛使用的经验,"人民代表大会制"概念的使用有利于促使人们重视我国各国家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完善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概念有其存在和广泛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宪法学应有的一个重要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 政体 国家机构 权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宪政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邓世豹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0-84,共5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既是一种民主体制,也是一种宪政体制。五十年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属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其宪政品格有待深入研究。建设法治国家,实行宪政,有必要纠正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既是一种民主体制,也是一种宪政体制。五十年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民主属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其宪政品格有待深入研究。建设法治国家,实行宪政,有必要纠正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和认识,依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诠释 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民主体 宪政体 法治国家 民主宪政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
4
作者 金怡顺 高剑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基于民主宪政体制关于代议机关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与合理性运用之普遍诉求,从赋权和限权两个维度,对代议制度的起源和西方分权理论作了历史考察,论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以往民主制度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民意代表的选拔体制、民... 基于民主宪政体制关于代议机关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与合理性运用之普遍诉求,从赋权和限权两个维度,对代议制度的起源和西方分权理论作了历史考察,论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以往民主制度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民意代表的选拔体制、民意表达的渠道体制、政治协调的体制、政治权利运用以及社会监督的体制四个方面,既吸收了人类以往政治文明的合理内核,表现为开放的形态;又呈现出严密的逻辑结构,克服了古代代议活动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立宪民主制度的弊端,将最终保证中华民族和平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议活动 间接代议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分权 合法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议会制度的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春荣 黄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7,共4页
当今时代最主要的两种间接民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议会制是人类追求民主的两个标志。但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不仅其外在的名称和形式有区别,而且最主要的是其实质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二者的组成人员、组织结构、职权、权力构成以及与... 当今时代最主要的两种间接民主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议会制是人类追求民主的两个标志。但二者的差别是明显的,不仅其外在的名称和形式有区别,而且最主要的是其实质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二者的组成人员、组织结构、职权、权力构成以及与政党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为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制度提供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民主 代议 人民代表大会 议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萧树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75,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之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型和准备,是建国初期人民参加管理政权的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国情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之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型和准备,是建国初期人民参加管理政权的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人民政权的光辉实践。它开创了我国民主建政的辉煌时期,保证了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建国初期 毛泽东 政权组织形式 土地改革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政权建设 民主建政 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7
作者 吕世伦 《学习与探索》 1980年第2期4-1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国家本质(国体)问题,又包括国家形式(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国家本质(国体)问题,又包括国家形式(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7——638页)无产阶级要建立在本质上同资产阶级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但它“对国家形式问题不但不抱冷淡态度,相反,却非常细致地去分析那些过渡形式,以便根据各个不同场合的具体历史特点来估计某一个过渡形式,是从什么到什么的过渡。”(《列宁全集》第25卷第433页)就是说,必须认真地研究、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的国家形式,发现国家形式演变的规律,适应各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实现新型民主国家和新型专政国家的最恰当的形式或最适宜的“政治外壳”。实践证明,这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本文拟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入手,尝试着对近代的国家形式,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发展变化及其经验作一点初步的和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 资产阶级民主 三权分立学说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 苏维埃 发展变化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议制下中西代表与议员的差异性比较
8
作者 饶玉颖 孙昌兴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1期65-67,共3页
代议制的核心价值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各国代议制又有各自独特之处。本文从人大代表与议会议员这一代议制度的组成细胞入手,通过分析代议制下我国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差异,管中窥豹,力透中西代议制度的差异。并从中国... 代议制的核心价值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但各国代议制又有各自独特之处。本文从人大代表与议会议员这一代议制度的组成细胞入手,通过分析代议制下我国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差异,管中窥豹,力透中西代议制度的差异。并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当借鉴西方议会制为我所用的东西,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以期使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既能体现中国特色又不失代议民主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议 人民代表大会 议会 人大代表 议会议员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惠岩 麻宝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8,共2页
政治体制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行使政治权力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专制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二是用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采用什么方式,是由政权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行使政治权力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专制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二是用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采用什么方式,是由政权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采取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我国的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改革的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 社会主义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民主性质 民主程度 人民代表大会 生产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0年——两次“蜕皮”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萧斌 《学习与实践》 1998年第7期28-29,共2页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 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有所回避的话题。现在拿某些生物的“蜕皮现象”同其相喻,似乎有点不恭,缺乏严肃性。但是,蜕皮不是坏事,而是从量的普遍积累到部分质变的飞跃过程,是通过新陈代谢走向成熟的阶段性标志。依此而论,20年来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也的确是一个“蜕皮”过程,至少有过两次。政治体制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体改革 蜕皮 邓小平 市场经济要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经济体改革 运行方式 机构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原则 两种体制 不容混淆——评“三权分立”
11
作者 刘春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56-59,110,共5页
本文拟从两种原则、两种体制的对比中,谈谈我对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反对在我国搞“三权分立”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 两种原则、两种政治制度的根本对立 分权,如果作为通常的工作分工,即国家机关各部门之间职权的划分,那是在... 本文拟从两种原则、两种体制的对比中,谈谈我对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反对在我国搞“三权分立”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 两种原则、两种政治制度的根本对立 分权,如果作为通常的工作分工,即国家机关各部门之间职权的划分,那是在任何一个形态的阶级社会里都存在着的。但政治学所探讨的“三权分立”,显然不是一般意义的职权划分,而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作为一种组织国家的政权原则及其体制,与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及其体制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根本对立,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政权组织原则、政治思想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 两种体 人民代表大会 政权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 无产阶级 分权学说 政治思想体系 分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主制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12
作者 李家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9,共3页
民主,在现代社会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无论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国家,都是采用民主的原则。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民主原则的贯彻,民主权利的行使,主要是取决于健全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法规。但不容忽视,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 民主,在现代社会是指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无论是实行民主共和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国家,都是采用民主的原则。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民主原则的贯彻,民主权利的行使,主要是取决于健全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法规。但不容忽视,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意识强烈及普及,这对推进民主制的建设同样起着导向和催化作用。在我国,由于民主制建设时间不长,由于长期封建专制集权思想的影响,公民的民主意识较为淡薄,这就使我们民主制的建设受到制约。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认识问题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权利 民主意识 社会文化观念 观念变革 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体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保证
13
作者 李志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反腐倡廉 人民监督 人民群众 反腐败斗争 “一府两院” 领导干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腐败行为 人民代表大会 反腐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政制模式
14
作者 吴志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0,共2页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政制模式吴志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政制模式吴志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12、13、1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行政长官 《基本法》 立法会议 澳门特别行政区 模式 人民政府 澳人治澳 一国两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人民民主与党的建设
15
作者 石良平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1,共3页
党的领导的实现,是以人民民主作用发挥为前提和基础的.党要制订和执行符合国情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在全面了解人民的意愿,广泛听取群众呼声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和执行顺民心、合民意的大政方针.党中央近几年来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无... 党的领导的实现,是以人民民主作用发挥为前提和基础的.党要制订和执行符合国情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是在全面了解人民的意愿,广泛听取群众呼声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和执行顺民心、合民意的大政方针.党中央近几年来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无不都是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尊重群众创造性实践的基础上的产物.即使是一个单位,要制定和执行符合本单位的方针政策,也莫不如此.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指导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巨大作用,其力量是人民群众.离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谈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人民群众 方针政策 人民代表大会 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干部 社会主义民主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议与参与——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反思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璐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当代公众参与作为参与民主的表现,是在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危机、公民社会已经十分成熟、公众民主意识较强等背景下在西方兴起的。目前我国的立法也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这股热潮具有政府主导过多、参与效果差强人意、公众参与能力不强... 当代公众参与作为参与民主的表现,是在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危机、公民社会已经十分成熟、公众民主意识较强等背景下在西方兴起的。目前我国的立法也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这股热潮具有政府主导过多、参与效果差强人意、公众参与能力不强等缺陷。我国应以西方的经验为参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途径,公众参与为补充,改进立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参与民主 代议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委员会独立性地位的三个认识维度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茂云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共11页
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是由宪法法律来赋予的。要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应该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初心和监察权的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形态、"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权力关系三个维度来认识。国家监察体... 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是由宪法法律来赋予的。要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地位,应该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初心和监察权的属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力结构形态、"一府一委两院"之间的权力关系三个维度来认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定了监察委员会的职责和使命,监察权是一种制约权力的监督权,监察委员会应该获得足够的独立性以保持其监督权的权威和力量。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又是相对的。监察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下的专司监察的国家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但人大对监察委员会的监督既要考量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共性,更要考量人大监督监察委员会的特殊性。监察委员会监察权的行使,受"一府两院"的配合和制约。"一府"对监察委员会应该是配合在先、监督在后,"两院"对监察委员会应该是监督在先、配合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监察权 监察体改革 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 监督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死刑核准权规定的法律冲突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建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死刑核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高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死刑案件 法院组织法 法院核准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常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8,共5页
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权研究周伟1982年宪法和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施行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单行条例作为我国民族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制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完善单行条例的制定... 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立法权研究周伟1982年宪法和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施行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单行条例作为我国民族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制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完善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使之更好地适应民族区域自治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民族区域 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权 补充规定 变通规定 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主历史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0
作者 郑保洪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40-41,44,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公有 民主权利 社会协商对话 人民代表制 政治体改革 雅典民主政体 国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