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推动(1948—1953)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志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9,共13页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推行的一种重要民主议政制度。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方面的关键性职能并不断推动地方落实该制度。从参与对象维度来看,强调以统一战线为内核的制度设计,...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地方推行的一种重要民主议政制度。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方面的关键性职能并不断推动地方落实该制度。从参与对象维度来看,强调以统一战线为内核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扩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参与范围;从参与方式维度来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突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解决现实问题的运行理念;从参与效果维度来看,以提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化水平为基本目标,将其作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稳定运行的保障机制。从政治参与角度认识新中国成立前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此时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人民代表大会实现制度转换的内在理路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参与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格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74,共7页
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前的政权形式,对各地民主建政和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学术界迄今对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对这一制度的产生、组织和职权,以及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等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各界代表 各界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萧树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75,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之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型和准备,是建国初期人民参加管理政权的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国情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一届人大召开之前,召开了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型和准备,是建国初期人民参加管理政权的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设人民政权的光辉实践。它开创了我国民主建政的辉煌时期,保证了建国初期各项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为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 建国初期 毛泽东 政权组织形式 土地改革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政权建设 民主建政 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利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区实行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一基层政权的过渡组织形式。通过区代会,中共领导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建立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在区代会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中共将自己"阶级政策"和"民主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协商"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民主。但区代会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协商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九年前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确立与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凯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97,共14页
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如何在从乡村转向城市、从占领转向接管、从战争转向建设的过程中找到并确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一种复合性体制,其运行既依托协商式民主的组织形式,又依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其... 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如何在从乡村转向城市、从占领转向接管、从战争转向建设的过程中找到并确立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一种复合性体制,其运行既依托协商式民主的组织形式,又依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其功能既作为一种政府管理形式、诉诸"民主的回应性"来解决社会矛盾和民生需求,又须承担民主革命"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任务;其性质既是一种根本制度,又是一种工作方法。它的生成和演变过程特别能体现这一阶段中共对"民主"的理解、需求和构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实质民主 城市接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建国初期地方民主建政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百尧 《安徽史学》 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建国初期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建政 地方民主 《共同纲领》 统一战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毛泽东 权力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七大酝酿召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 被引量:1
7
作者 占善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8,共7页
作为中共七大在实践上探索之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针对国民党的独裁阴谋,在酝酿组织解放区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此,中共在七大召开前精心准备,在七大决议中正式通过和确定,在七大召开后还进行了认真的筹备工作;但由于... 作为中共七大在实践上探索之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是中共针对国民党的独裁阴谋,在酝酿组织解放区联合委员会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此,中共在七大召开前精心准备,在七大决议中正式通过和确定,在七大召开后还进行了认真的筹备工作;但由于形势的变化,筹备工作中断。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是过渡性质和统一战线性质相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提出反映了中共在抗战后期开始有组织独立政府的决心和步骤,也是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设想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联合委员会 中共七大 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 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建国初期的政权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段永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22-26,62,共6页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为建立各级...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为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建国后,党在人民民主政权建设中,创造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它是建国初期人民行使权力的最好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过渡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好的过渡形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结束了以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建国初期 人民代表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主政权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
9
作者 杨临萍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0-50,共1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直接反映我们国家的阶级本质,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总结我国革命政权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希望有民主的政治制度。从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直接反映我们国家的阶级本质,体现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总结我国革命政权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希望有民主的政治制度。从19世纪起,康梁维新变法试图在中国不改变政权性质的基础上实行西方议会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创“权能分开”,立“五权宪法”学说,实践证明他的方案在中国也不适宜。到20世纪2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组织形式 五权宪法 政治生活 革命政权 维新变法 康梁 人民代表会议 行使国家权力 政权性质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创议——回忆谢觉哉同志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作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定国 《人民论坛》 1994年第10期38-39,共2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建设的核心。长期实践证明,这个根本制度符合我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所拥护。这个根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老一辈无产阶...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建设的核心。长期实践证明,这个根本制度符合我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所拥护。这个根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为我国人民政权建设工作和人民政权的实现形式,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建设 人民愿望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民主制度 副议长 人民政权 代表机关 政权组织 国家政权 边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改革中完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11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地方人大制度研究课题组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实施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人民群众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选举政务官组成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来实现对国家的管事,因而人民代表选举制度,是国家整个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实施民主政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人民群众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选举政务官组成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来实现对国家的管事,因而人民代表选举制度,是国家整个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民主选举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也集中表现在人民代表的选举制度上。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制度 人民代表会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代表候选人 选民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间接选举 选举权 直接选举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见证北京市各界代表会议
12
作者 王小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55,共2页
北平和平解放后,面对新中国越来越近的步伐,如何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1949年八九月间,毛泽东主席几次发电报给各中央局,要求各地立即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北平市各界代表会... 北平和平解放后,面对新中国越来越近的步伐,如何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1949年八九月间,毛泽东主席几次发电报给各中央局,要求各地立即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最有代表性,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对各地代表会议以及之后召开的政协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北平市首届各界代表会议到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地方最高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协的肇始和雏形,在北京乃至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最高权力机关 政协会议 人民政协 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权 新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纪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金平 卓兆恒 艾道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9-66,共8页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 十六日 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率领由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董必武、王若飞二同志已在重庆)。随员有李澄之(山东大学校长)、何思敬(延安... 一九四五年 十二月 十六日 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的派遣,率领由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董必武、王若飞二同志已在重庆)。随员有李澄之(山东大学校长)、何思敬(延安大学法学系主任)、齐燕铭(中国人民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王世英(十八集团军总部副参谋长)、沈其震(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二十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会议 王若飞 董必武 解放区 周恩来 人民代表会议 筹备委员会 延安大学 叶剑英 常务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藏高原升起了一颗启明星——回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
14
作者 魏克 《西藏研究》 1982年第2期92-95,共4页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了,这是康藏高原升起的一颗启明星,她给昌都地区和西藏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昌都在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解放了,原西藏地方之噶厦政府派驻昌都的行政机构沙王府也彻底垮台了。随着我们...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了,这是康藏高原升起的一颗启明星,她给昌都地区和西藏人民带来了曙光和希望。昌都在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解放了,原西藏地方之噶厦政府派驻昌都的行政机构沙王府也彻底垮台了。随着我们部队进驻昌都地区各宗县工作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都地区 人民解放军 行政机构 人民代表会议 和平解放 宗教信仰 政权性质 民族团结 主任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民主建政——以广西和云南的民族区域自治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素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6,共12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建政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中心任务,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及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民主建政工作宣告完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建政以民族区域自治为重点。新中国初期,西南边疆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建政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中心任务,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及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民主建政工作宣告完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建政以民族区域自治为重点。新中国初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民族问题呈现出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几大特征。在面临剿匪、反特、救荒以及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社会改革的复杂形势下,西南边疆地区按照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完成了当地的民族民主建政,并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民主建政 民族区域自治 人民代表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毛泽东关于地方政权建设的基本思想
16
作者 刁田丁 《社会主义研究》 1985年第3期15-18,共4页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 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是实行农村武装割据,首先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然后逐步发展到夺取全国政权。因此,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地方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亲自动手,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讨,对地方政权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思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权 “议行合一” 毛泽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略述 民主集中制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会议 基本思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17
作者 吴显庆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8-22,共5页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一是说现实生活对它提出的要求相当紧迫,因而必须坚持推进而不能延缓和中断它的进程,把这一任务留待将来去完成,对目前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来个以后再谈。显然,没有渐进的积累,长期性的改革就是空话,没有...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性,一是说现实生活对它提出的要求相当紧迫,因而必须坚持推进而不能延缓和中断它的进程,把这一任务留待将来去完成,对目前应该和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来个以后再谈。显然,没有渐进的积累,长期性的改革就是空话,没有起步和发展,也就没有“过程”可言。二是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可以化解,实现新旧体制的转变,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决不是几年之内就可以办到的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因而切不可脱离现实条件,急切从事。本文着重从后一方面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代表会议 农村政治体制 董必武 阶级和阶层 企业民主管理 资产阶级思想 终目标 封建主义影响 苏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30~40年代国共两党不同的村级管理制度
18
作者 孔凡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8-93,共6页
浅谈30—40年代国共两党不同的村级管理制度孔凡岭中国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农业大国,村很早以来便是国家最基层的单位,其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兴败、社会的稳乱、经济的盛衰。30—40年代,国民党南京政府把已废弛... 浅谈30—40年代国共两党不同的村级管理制度孔凡岭中国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农业大国,村很早以来便是国家最基层的单位,其管理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兴败、社会的稳乱、经济的盛衰。30—40年代,国民党南京政府把已废弛的保甲制度重新推行开来,既承袭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会议 村级管理 国共两党 保甲制度 40年代 村政委员会 甲组织 《防制异党活动办法》 抗日民主政权 村民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伟大成就
19
作者 童昌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0-70,86,共22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新民主主义建设 毛泽东 人民代表会议 刘少奇 资产阶级 “三反”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0
作者 尹瑢 《国际论坛》 1987年第4期1-4,共4页
波兰结合本国的国情,并以历史为借鉴,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改革,认为只有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波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明确指出:'应全面地对待改革。单独的经济改革是一个孤儿。为了取得... 波兰结合本国的国情,并以历史为借鉴,十分重视政治体制改革,认为只有将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波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明确指出:'应全面地对待改革。单独的经济改革是一个孤儿。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益,必须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波总理梅斯内尔也强调:'不仅需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而且还需要改变执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雅鲁泽尔斯基 统一工人党 经济管理体制 斯内尔 工会组织 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决策民主化 人民代表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