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秦国人殉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文笑
德省
-
出处
《文博》
1998年第6期45-49,共5页
-
文摘
人殉,作为我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其产生、发展、衰落自有它本身的规律.那么,当历史的车轮驶入秦代后,其情况又是如何呢?它的发生、发展、衰落是否也有规律可循?秦国人殉制度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又有什么联系?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教.人殉,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起源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它是伴随着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在父权家长制时期,一些民族的族长和部落联盟的酋长,具有无上的权威,他们相信人有灵魂,相信人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为了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过现实生活,就必须有一批现实中所宠信和亲近的人从死,以便继续为他们服务.这样,就出现了以人殉葬的现象.
-
关键词
人殉制度
公元前
殉葬制度
春秋晚期
奴隶制
考古研究所
丧葬制度
秦人
统治阶级
军队
-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春秋战国时期人殉制度的演变——兼论曾侯乙墓的时代
- 2
-
-
作者
刘先枚
-
机构
湖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8期73-76,共4页
-
文摘
人殉是奴隶制社会产生的一种事物。它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有它自身的演变过程。演变到后来,奴隶制社会“骈首赴死”的人殉消失了,非奴隶制社会的“以身殉”代之而兴;“身首异处”的杀殉惨状不见了,“慷慨就义”或“从容赴死”(或叫作“殉情而死”)的烈士贞女接踵而起。这个转折点在春秋、战国之际。这个问题,在考古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证。
-
关键词
奴隶制社会
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
演变过程
转折点
墨子
秦穆公
战国策
史记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黄鸟》与人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晁福林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1期94-94,共1页
-
文摘
《诗经·秦风·黄鸟》历来被视为反对人殉制度的名篇。《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赋《黄鸟》。”这首诗讲殉葬时“临其穴,惴惴其粟”,殉葬的“三良”当是被活埋于秦穆公墓穴的,残忍之状,令人发指。难怪诗人骂天了:“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就连树上交交而鸣的黄鸟似乎也在鸣不平。《黄鸟》的作者对于“三良”之殉,哀之痛之,颇有一点子正义感,可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葬殉以人,从死者百七十人。”诗人对这百余人之殉不置一词,而仅仅对“三良”的从死感之慨之,并且说“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由此可见,《黄鸟》不是反对人殉,而是反对以“三良”这样的贵族为殉。“
-
关键词
贵族
死者
人殉制度
秦穆公
左传
殉葬
秦风
诗经
反对
正义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明代禁宫人殉葬考
- 4
-
-
作者
师里
-
机构
明清史研究所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40-40,共1页
-
文摘
人殉人性之制,始于中国的奴隶制时代,至商朝尤盛。在商王及大奴隶主陵寝周围陪葬着数十百计的臣妾奴隶等屈死的冤魂。降至封建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晚期的明朝初年,这种罪恶的人殉制度亦未根除《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朱元璋)崩,宫人多从死。对殉死者的族人,惠帝(朱允炆)、成祖(朱棣)曾予以体恤,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户、百户,算是对殉人宫人的一点慰籍。当时人称之“朝天女户”(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其后,成祖、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祖孙三人死后。
-
关键词
封建社会
人殉制度
奴隶制
朱元璋
廿二史札记
奴隶主
锦衣卫
商朝
臣妾
赵翼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析契丹族人的祖先崇拜活动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席岫峰
宋志发
-
机构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2-93,共2页
-
文摘
祖先崇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活动,但这种宗教活动的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在各民族的早期社会生活中都不尽相同,我国古代北方契丹族人的祖先崇拜活动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特例。
-
关键词
祖先崇拜
契丹族
契丹人
《辽史》
社会生活
人殉制度
宗教活动
牺牲品
弗洛伊德
阿保机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秦始皇陵地宫探秘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占民
-
出处
《文博》
1999年第2期3-13,97,共12页
-
文摘
座落在骊山之阿的秦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宫,千百年来各种传说、猜测不胜枚举.然而沉睡了两千余年的兵马俑被农民打井偶然发现了,接着,由省、县文物部门组成的第一支考古发掘队开赴现场.专家们在骊山脚下这片荒漠的石头滩上开始探寻、试掘兵马俑,之后对秦始皇陵园也展开了全面的勘探工作,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揭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神秘面纱.地宫形制露端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贵族们活着的时候便按官爵的大小分为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死后到了“冥国世界”尊卑也不例外.就拿墓葬形式来说,秦国一般贵族为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而秦国国君墓有的为两条墓墓道的中字形,有的为4条墓道的亚字形,那么,秦始皇陵究竟延用了亚字形墓,还是创造了新的形制呢?
-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地宫
星象图
人殉制度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水经注》
秦陵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