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结构理论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良 唐志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66,共2页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是由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人格结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亚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X期69-70,共2页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核心,这一学说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并且与文学始终保持着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的关系,弗洛伊德在创建这一理论之初就曾大量引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论证,其后,不少英美文学作家在进...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核心,这一学说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并且与文学始终保持着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的关系,弗洛伊德在创建这一理论之初就曾大量引用英美文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论证,其后,不少英美文学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也大量借鉴了这一理论结构,进行人物的刻画。笔者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对这一理论在英美文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其对英美文学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英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野下的文本分析——以施蛰存《鸠摩罗什》为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晓杰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105-106,共2页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文学中有较为广泛的体现,在文学批评中也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于揭示作品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进而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蛰存的《鸠...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在文学中有较为广泛的体现,在文学批评中也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于揭示作品人物的深层心理活动,进而全面理解人物形象、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蛰存的《鸠摩罗什》体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纠葛不断的冲突和斗争,可视为对于此一理论的自觉运用或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理论 施蛰存 《鸠摩罗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Dan Millman人物形象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帅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1期57-58,共2页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是由美国导演维克多·沙尔瓦拍摄的电影。现代艺术欣赏是一种理论自觉运用过程,在欣赏影片时"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影片有不同解读,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析...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是由美国导演维克多·沙尔瓦拍摄的电影。现代艺术欣赏是一种理论自觉运用过程,在欣赏影片时"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影片有不同解读,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发掘影片蕴藏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领导目标制定方法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双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0,共3页
有效的领导目标制定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人的心理动能机制为基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启示我们,领导目标必须最终能满足个人核心利益追求,体现较高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领导目标的制定可以采用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 有效的领导目标制定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人的心理动能机制为基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启示我们,领导目标必须最终能满足个人核心利益追求,体现较高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领导目标的制定可以采用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外显、个人核心利益内隐制定法,“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组合制定法,分层领导目标制定法。领导目标制定应注意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展示领导目标的现实可操作性,领导者本人在实现领导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躬身垂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领导目标 制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解读电影《老无所依》
6
作者 葛咏 《电影评介》 2012年第8期81-82,共2页
《老无所依》是由美国科恩兄弟导演并荣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金像奖的电影。现代艺术欣赏是一种理论自觉运用过程,在欣赏影片时"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影片有不同解读,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 《老无所依》是由美国科恩兄弟导演并荣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金像奖的电影。现代艺术欣赏是一种理论自觉运用过程,在欣赏影片时"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对影片有不同解读,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发掘影片蕴藏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无所依》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及其知识系统建构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秉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9,共8页
至今,仍存在"现实的完整人"的学科知识空缺。以往的各个学科均未将"现实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也未给出完整的理论解释。这造成了人的知识空疏化、人性假设的随意性、以文化压抑人的主体性和人类学被边缘化。要解... 至今,仍存在"现实的完整人"的学科知识空缺。以往的各个学科均未将"现实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也未给出完整的理论解释。这造成了人的知识空疏化、人性假设的随意性、以文化压抑人的主体性和人类学被边缘化。要解读"现实的完整人",首先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即实现由本体思维到实践思维的超越,由种思维到类思维的超越,由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超越。其次,必须解读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本体,从本质上看人是实践的主体,从本体(存在)上看人是结构与选择的主体。再次,必须具体解读人格的基本结构及行为选择机制。人格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三级结构"指人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人格行为选择,"八种力量"包括生存需要力、归属需要力、价值需要力(发展需要力)、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反省力和人格行为选择。"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具有填补学科知识空缺和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完整的人性前提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完整人”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 主体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及其价值——兼论“主体人类学”对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的填补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秉公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6,179,共7页
至今,没有学科将具体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造成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和人的形象"支离破碎",危害很大。科学地解读具体的"完整人"已是人类学界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性课题。在这个问... 至今,没有学科将具体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造成具体的"完整人"学科知识空缺和人的形象"支离破碎",危害很大。科学地解读具体的"完整人"已是人类学界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的系统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发现:"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主体─人"的生命本质("实践的主体")和生命本体("结构与选择");人格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及其行为选择机制;人类人格结构的形成历程和个体人格结构的成长历程。这种研究表明,"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对于人类认识自己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正确的人性前提,人类学实现"由边缘到核心"的转变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的“完整人” 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 “生命本质”与“生命本体” 人格结构形成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谈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 被引量:1
9
作者 路晓华 李姝静 廖奖依 《河南农业》 2021年第33期39-40,共2页
当代大学生人格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因此,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谈起,分别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方面论述塑造和谐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及培养有重... 当代大学生人格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因此,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谈起,分别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方面论述塑造和谐人格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及培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结构理论 和谐人格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项链》中玛蒂尔德人格精神分析学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小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3-215,共3页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一直以其精湛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着读者,而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格形象分析多年来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玛蒂尔德的人格,借以重构玛蒂尔德具有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丰富人格... 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一直以其精湛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着读者,而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格形象分析多年来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玛蒂尔德的人格,借以重构玛蒂尔德具有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丰富人格内涵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玛蒂尔德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十一》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沁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拉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对女主人公马柳特卡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十一》的弗洛伊德趋向主要表现在:马柳特卡的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马... 拉甫列尼约夫的中篇小说《第四十一》对女主人公马柳特卡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十一》的弗洛伊德趋向主要表现在:马柳特卡的人格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马柳特卡打出第41枪的抉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更是正合卯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十一》 马柳特卡 自我 本我 超我 死亡本能 反向作用 弗洛伊德 心理学分析 人格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易斯·马拉德的心路历程——解读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宜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6-67,共2页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较成熟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成就。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马拉德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结构,剖析19世纪男权统治下的美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进一步探讨该小说的象征意义及...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较成熟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成就。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马拉德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结构,剖析19世纪男权统治下的美国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进一步探讨该小说的象征意义及小说所蕴涵的自由与死亡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我,自我,超我——《金色笔记》中安娜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晓辉 《河南农业》 2016年第9期56-57,共2页
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经典著作《金色笔记》凭借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结构、深刻的内涵,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着手,分别分析了几本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她最终实现从... 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经典著作《金色笔记》凭借其精巧的构思、独特的结构、深刻的内涵,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着手,分别分析了几本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了她最终实现从人格分裂到统一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笔记》 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本我 超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评《喧嚣与愤怒》
14
作者 王如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喧嚣与愤怒》是一部关于美国南部的寓言。堕落的凯蒂象征蒙垢的南方,康普森三兄弟的性格则契合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他们对凯蒂的迥异态度代表了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人面对光荣的... 《喧嚣与愤怒》是一部关于美国南部的寓言。堕落的凯蒂象征蒙垢的南方,康普森三兄弟的性格则契合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他们对凯蒂的迥异态度代表了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人面对光荣的失落和现实的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矛盾彷徨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嚣与愤怒》 人格结构理论 分裂矛盾的南方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批评的真实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15
作者 张惠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文章指出: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蕴含更真实的一面,对于洞察人物真实复杂的性格和内心更有意义,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及批评都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影响。
关键词 精神分析批评 真实性 中国 文学批评 无意识概念 文学理论 梦境 人格结构理论 性本能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