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的元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黎飞 卫旭华 程德俊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81-2695,共15页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二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且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为了厘清职场负面八卦与被八卦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对2000年以来51个研究、61个样本的197个效应值进...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二者关系机制的研究视角较为分散,且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分歧。为了厘清职场负面八卦与被八卦员工行为之间的关系,对2000年以来51个研究、61个样本的197个效应值进行了定量整合,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了职场负面八卦影响员工行为的解释机制,探索了负面八卦感知属性和文化差异在调和职场负面八卦与员工行为矛盾结论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职场负面八卦具体通过降低积极人际认知对被八卦员工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从负面八卦感知属性的调节作用来看,当员工感知已被负面八卦时会表现出更加消极的行为,而当员工感知将被负面八卦时则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行为。从文化差异的调节作用来看,西方文化情境中职场负面八卦对被八卦员工行为的负向影响弱于东方文化情境。以上结论对于研究和管理职场负面八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负面八卦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负面八卦感知属性 文化差异 员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创意实施贡献——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2
作者 张慧颖 米学娇 曲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128,共10页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如用户的创意实施贡献)展开研究。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模型,以MIUI社区用户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用户开放性人格特质显著正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而神经质人格特质显著负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②认知能力、用户契合行为在开放性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③同伴认可显著正向调节认知能力在开放性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具体机制,优化企业在开放创新社区中的用户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用户创意实施贡献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用户契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慧芳 郭永玉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理论的契合说明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最后,指出了CAPS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对人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APS) 人际关系 二人群体 情境中的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会计系统人格假设的权益要素属性探讨
4
作者 李馨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54,共2页
本文根据会计的人造经济系统特征,提出"会计系统人格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对权益要素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权益要素的属性。
关键词 权益要素 会计系统人格假设 会计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研究生创造力系统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玉平 孙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1,共5页
认为在全民共享知识和信息的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教育应由原来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转为以"创造力系统"教育为主。简要概述了"创造力系统"中的三个环节和三个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创造力系统"中的&qu... 认为在全民共享知识和信息的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教育应由原来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转为以"创造力系统"教育为主。简要概述了"创造力系统"中的三个环节和三个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创造力系统"中的"创造力"的培养和"复杂和谐人格系统"的塑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系统 研究生 人格系统 认知系统 社会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现代人格的建构
6
作者 李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现代人格的建构李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现代人格的建构李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经历人格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现代人格 人格系统 智慧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 道德型 人格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研究中的“能动”与“共生”及其关系 被引量:22
7
作者 潘哲 郭永玉 +1 位作者 徐步霄 杨沈龙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0,共12页
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融入集体。能动与共生是一种人格分类系统,能够对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领域进行有效划分。对于能动与共生在不同的人格领域中是何种关系,以往的... 能动意为个体通过权力、控制等方式追求自身的独立;共生意为个体通过关爱、交流等方式追求融入集体。能动与共生是一种人格分类系统,能够对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领域进行有效划分。对于能动与共生在不同的人格领域中是何种关系,以往的理论和研究存有分歧:在特质领域中正交关系受到了较多支持,在动机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不完全对立的分歧,在价值观领域中存在着对立与正交的分歧。分歧的可能原因包括研究者对于概念界定的差异、不同人格领域的独特属性以及领域间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于这两者的含义及关系的影响,考察这一分类系统在中国文化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 共生 人格分类系统 特质 动机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祖平 阮荣彬 宋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平台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主动型人格 用户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修巧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米契尔在满足延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成为这方面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来解释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和坎特一起探讨了...  米契尔在满足延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成果,成为这方面的头号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个体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来解释个体间行为的差异,和坎特一起探讨了个体对人和情境进行分类的认知原型方法。1995年,米契尔等人扩展了社会认知方法,提出了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做出了整合人格心理学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契尔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人格心理学 自我控制行为 满足延宕研究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人格变量理论 认知原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的伦理—非伦理“悖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可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共6页
 儒学是以性善论为滥殇,片面凸现人格系统中的伦理因素,偏重于从伦理视角进行理想人格设计,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强调重义轻利、重理轻欲等道德价值,从而被赋予伦理主义乃至泛伦理主义特质。儒学也将非伦理因素视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强调人...  儒学是以性善论为滥殇,片面凸现人格系统中的伦理因素,偏重于从伦理视角进行理想人格设计,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强调重义轻利、重理轻欲等道德价值,从而被赋予伦理主义乃至泛伦理主义特质。儒学也将非伦理因素视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强调人的智、志、美在人格结构中的地位,它所推崇的圣贤人格也具有非伦理品格,因而它也注意到了人的非道德品性、修养和境界。儒学的伦理—非伦理"悖论"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它过于偏重于人的道德层面,也会压抑人多方面才能和个性的展现,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人学 伦理主义 非伦理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悖论 人格系统 人生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人的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转化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雪一 尹小平 《湖湘论坛》 1991年第3期12-15,共4页
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确证和发展,并不断地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使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潜能得以实现,使人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的价值。人的内在价值是指人潜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创造力,人的人... 社会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确证和发展,并不断地实现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使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潜能得以实现,使人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的价值。人的内在价值是指人潜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创造力,人的人格系统和道德修养等也是人的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尚和健全的人格系统、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使人根本区别于动物,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良好和谐关系,不断演化出有利于不同个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人格系统 道德修养 使人 个体发展 价值取向 价值转化 利益需要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白的隐逸
12
作者 孙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6-60,共5页
试论李白的隐逸孙波一、中国古代的隐逸原型隐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李白的隐逸只不过是这现象中的一角风景。因此,只有把李白的隐逸投放在中国古代的隐逸现象的大背景中,才能正确把握李白的隐逸。中国有记载的比较早的隐... 试论李白的隐逸孙波一、中国古代的隐逸原型隐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李白的隐逸只不过是这现象中的一角风景。因此,只有把李白的隐逸投放在中国古代的隐逸现象的大背景中,才能正确把握李白的隐逸。中国有记载的比较早的隐士是尧时代的许由。据载,尧想把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中国古代 司马承祯 元丹丘 政治家 政治理想 《五经正义》 庄子 唐玄宗 人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