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障碍对审美心理的影响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焦岚 唐菁华 +1 位作者 胡娟 郭秀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9-93,共5页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审美体验,健康人格对审美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人格障碍问题已经是遍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普遍社会问题,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正在引起关注。通...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审美体验,健康人格对审美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人格障碍问题已经是遍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普遍社会问题,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正在引起关注。通过人格障碍与审美认知、审美体验、审美人格等三个方面探讨人格障碍对审美心理的影响,可以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不同特质的人格障碍与审美心理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格 人格障碍 审美心理 审美认知 审美体验 审美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自我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年耀 彭文晓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0,共2页
大学生审美人格的自我构建对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远离病态人格、追求理想人格,也关系到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乃至人生幸福。审美人格源于大学生返身审美创造,具有契于真善、合乎中道的性质。主体超越论、学习... 大学生审美人格的自我构建对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远离病态人格、追求理想人格,也关系到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乃至人生幸福。审美人格源于大学生返身审美创造,具有契于真善、合乎中道的性质。主体超越论、学习积淀说是大学生审美人格自我构建的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审美人格 自我构建 契于真善 合乎中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的道教审美人格理想 被引量:7
3
作者 雷晓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作为一代文化巨子,苏轼一生崇道,并通过内外丹道的实践来践证道教的神仙审美人格理想。通过对苏轼道教审美人格理想的解读,也是对传统士大夫精神世界认识的丰富。
关键词 苏轼 道教 审美人格理想 内丹 外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名、无功、无己与庄子的审美人格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智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9,共6页
庄子所追求的审美人格,有一个从"有待"而"无待"的转变,一个从逻辑层面、实践层面向审美层面的递升,也是庄子以"无名"超越理性与价值,以"无功"超越功利,以"无己"回归"神人以和&q... 庄子所追求的审美人格,有一个从"有待"而"无待"的转变,一个从逻辑层面、实践层面向审美层面的递升,也是庄子以"无名"超越理性与价值,以"无功"超越功利,以"无己"回归"神人以和"的审美境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格 无名 无功 无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钧的审美人格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颜钧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他构想了仁、真、乐三个人格审美境界,并以心、性、情作为人格审美境界的层次,其中,心与仁对应,性与真相联,情与乐同构。这三者之中,心起总摄作用,统领性情。"心"(仁)是本体,是... 颜钧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他构想了仁、真、乐三个人格审美境界,并以心、性、情作为人格审美境界的层次,其中,心与仁对应,性与真相联,情与乐同构。这三者之中,心起总摄作用,统领性情。"心"(仁)是本体,是人格美的发生处,"性"(真)是心的表现,是人格美的回归处,由心本体而来的"性情"、"情"(乐)是性的外显,也是人格美的生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钧 审美人格 孔仁颜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审美人格及其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卫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共6页
欧阳修虽位至三公,却没有官架子和官腔习气;他博学淹贯、精通多门,却没有变成"书呆子";他"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却没有成为文阀学霸、"卫道士"、"假道学"。换言之,欧阳修既没有被官场腐... 欧阳修虽位至三公,却没有官架子和官腔习气;他博学淹贯、精通多门,却没有变成"书呆子";他"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却没有成为文阀学霸、"卫道士"、"假道学"。换言之,欧阳修既没有被官场腐化,也没有被道德异化,他始终保持着生命的灵性、敏锐的感性、睿智的理性和丰富的情感,他心态宽容、超越功利、情趣盎然、乐观豁达、生活简朴,其人格具有超越理性和道德的审美性。欧阳修审美人格对于现代人格建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人格 审美人格 现代人格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审美人格培育探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芳 涂一昂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内部动力、外部刺激以及其它促成内化生成、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之总和。受教育者内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是最基本却又最困难的一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内部动力、外部刺激以及其它促成内化生成、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之总和。受教育者内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是最基本却又最困难的一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需要融合多种内外因素,并且不断优化完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下,如何使受教育者在兼顾自身需要和社会要求的内化过程中,注入审美情感,形成审美人生观,实现育德与育美的统一,由道德人格向审美人格升华,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应对的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格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 内化机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融汇文学 垂范践行致远——钱谷融先生的审美人格发微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3,共8页
本文从钱谷融先生自选集的编排体例,探析“人的文学观”理论体系及其批评实践特色,辨析他批评理论的内涵底色,并从文章所见的性格表现,论析其审美人格的风范。以知识经验和趣味修养论,钱先生是融通古今、兼达中外的学院学者,尤以经典审... 本文从钱谷融先生自选集的编排体例,探析“人的文学观”理论体系及其批评实践特色,辨析他批评理论的内涵底色,并从文章所见的性格表现,论析其审美人格的风范。以知识经验和趣味修养论,钱先生是融通古今、兼达中外的学院学者,尤以经典审美的人格化育为重,以接续传统文化为专业己任。以专业身份及其实践论,钱先生形塑了一个坚守自身文艺观和价值立场的理论批评家人格,成为中国士人风骨的当代典范。以德性境界论,钱先生则是一位明哲保身、体用相融的达观智者。其生命百年示范了从才子,经名士,至君子的精神气质的蜕变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谷融 审美人格 《艺术·人·真诚》 人的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人格理想变奏:基督教信仰与道教理想
9
作者 雷晓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8,共4页
宗教在对其崇拜对象的追求中曲折地表达了自身的美学诉求,分析基督教和道教对审美人格理想的宗教化追求,不仅可以丰富对基督教和道教的认识,也应该对理解中西美学传统有所裨益。
关键词 审美人格理想 宗教化 基督教 道教 美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形成及培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娜 张荣国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09年第6期96-99,共4页
审美人格是关于人格发展状态的预设和期待,是人格发展的较高境界,同实用人格是相对的。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主要有三个障碍:片面强调理性主义教育;强调共性要求,忽视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价值取向功利化。因此,大学生应该使个体... 审美人格是关于人格发展状态的预设和期待,是人格发展的较高境界,同实用人格是相对的。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主要有三个障碍:片面强调理性主义教育;强调共性要求,忽视大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价值取向功利化。因此,大学生应该使个体心理结构的知、情、意三层面平衡发展,形成审美化的心理行为模式,从而塑造出全面和谐的审美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 审美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阶层的审美人格塑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琦璋 陈雪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1,共3页
创意经济时代造就了全新的创意阶层,这一新兴阶层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观和工作观,究其本质,审美人格是创意阶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审美的超越性、体验性、创造性在创意阶层那里获得了新时代的内容。把握创意阶层的审美人格,有助于理解... 创意经济时代造就了全新的创意阶层,这一新兴阶层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观和工作观,究其本质,审美人格是创意阶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审美的超越性、体验性、创造性在创意阶层那里获得了新时代的内容。把握创意阶层的审美人格,有助于理解并扶持创意人员,以经济为杠杆,实现审美的社会改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经济 创意阶层 审美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重阳“狂颠”人格之审美意蕴——全真道审美人格建构(之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7,共5页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人格上表现出一种“狂颠”的特征,其狂颠人格经历了一个由“人”之狂颠到“仙”之狂颠的演变过程。这一人格的演变是王重阳自觉的宗教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是王重阳审美人格的形成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王重阳...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人格上表现出一种“狂颠”的特征,其狂颠人格经历了一个由“人”之狂颠到“仙”之狂颠的演变过程。这一人格的演变是王重阳自觉的宗教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是王重阳审美人格的形成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王重阳实现了从与现实社会相对立到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达到了与道合一的自由逍遥的审美人生境界。通过王重阳“狂颠”人格与魏晋名士“狂放”人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宗教实践对于审美人格建构的独特意义及深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重阳 颠狂 审美人格 全真道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审美人格建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毕玉芳 刘骞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163,共5页
培养拥有审美人格的人是美育的核心本质。基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误区,以当前高职生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高职生审美人格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实施路径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构建审... 培养拥有审美人格的人是美育的核心本质。基于高职生审美人格的内涵特征、现状及存在误区,以当前高职生审美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高职生审美人格为落脚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高职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实施路径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构建审美人格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创新审美人格建构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水平审美修养的师资队伍,弘扬传统文化的美学基因,发挥家庭美育的积极主动性,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升华审美体验的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审美人格 高职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美学推崇审美人格之成因
14
作者 苏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6-239,共4页
宋代再发现和再突显了原始儒家的对于理想人格的推崇和道德化的美学思想。这源于中唐以来蔓延至宋的特别是士大夫群体的普遍信仰价值体系的危机,源于由社会失范所致的士大夫群体精神生命赖以生存的终极关怀的失落与终极依据的崩溃。宋... 宋代再发现和再突显了原始儒家的对于理想人格的推崇和道德化的美学思想。这源于中唐以来蔓延至宋的特别是士大夫群体的普遍信仰价值体系的危机,源于由社会失范所致的士大夫群体精神生命赖以生存的终极关怀的失落与终极依据的崩溃。宋代美学对于理想人格极为推崇和强调,其最终目标是宋社会特别是宋士大夫群体信仰价值体系之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美学 审美人格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的现实人格与诗的审美人格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登科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3-65,共3页
人格是确定人的情感流向的重要基础。诗是心灵的外化,是诗人对人生、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的审美展现,因此,诗人的人格是确定诗的审美流向的原动力。从诗人的人格追求、人格倾向等角度探讨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审美人格 现实人格 人的现实 人格追求 审美流向 诗的艺术 主调 诗品 席慕蓉 人的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结局观看古希腊人的悲剧审美人格
16
作者 徐兴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7,共4页
关键词 悲剧审美 古希腊人 悲剧结局 悲剧理论 亚里士多德 审美人格 悲惨结局 怜悯与恐惧 悲剧场面 普罗米修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耕:审美人格的嬗变与超越——评《共和国不会忘记》
17
作者 张勤耘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10,共1页
改革的时代,人们无不骤然地感到生活在日益发生着巨大的裂变,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一种来不及思索的茫然中被时代的大潮携裹着前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和观众审美心理,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满载着民族的奋发精神和改革者的壮志豪... 改革的时代,人们无不骤然地感到生活在日益发生着巨大的裂变,甚至每时每刻都在一种来不及思索的茫然中被时代的大潮携裹着前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心态和观众审美心理,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满载着民族的奋发精神和改革者的壮志豪情应运而生。它以恢宏的气势,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阵痛,奏响了一曲雄壮的时代主旋律。没有时代的人,就没有时代的精神。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的艺术格局,明显地摈弃了以往改革片的老套,即仅仅对改革过程的铺陈和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以写“人”为中心,透过人物写改革,赋予企业以人格化的命运感。并努力让改革片的创作之魂超越题材的具象,透视出艺术家对人、人生、人性、人情、人类命运的深沉思索,从而完成了从“写事”到“写人”的重心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耕 人类命运 命运感 艺术格局 审美人格 社会心态 壮志豪情 具象 理念化 时代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逸与狂:古代审美人格的两极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0-40,共1页
张节末在《古典美学与人格》(《文艺研究》89年3期)一文中指出: 逸与狂是古代的两种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如果在它们中间再放进一个中和,那么就形成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风恪范畴系统:逸和狂。
关键词 审美人格 审美趣味 古典美学 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美学 文艺研究 审美活动 代表性 中和 审美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境界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7,共6页
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外化成为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 ,它是更具形上色彩的盛唐之音 ,是对现存的超越和展望 ,是在有限的实践当中对无限的执著追求 ,有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的形成深受孟子道... 李白颇带空想色彩的政治理想外化成为一个比现实更美更自由的“未来现实” ,它是更具形上色彩的盛唐之音 ,是对现存的超越和展望 ,是在有限的实践当中对无限的执著追求 ,有着深刻的理想主义美学意蕴。李白儒家文化人格的形成深受孟子道德人格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独立的人格风范。李白的诗歌境界与艺术手法同孟子的人格审美观亦颇为契合。李白任侠的实践意义就在于 :主体渴望在践履的体验中摆脱庸常机械的循环生活模式 ,并在这一历程中升华到一个新的人性水平。李白仙道文化人格所洋溢的理想主义激情 ,来自于对十全十美尺度的自觉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追求中 ,十全十美的尺度及其追求本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仙道文化 任侠精神 李白 文化人格 美学 诗歌 盂子 艺术手法 人格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逸文化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体现——析张三丰的“隐仙”人格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虹 查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2,共5页
隐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渗透于宗教之中,在道教中形成了不同于“士隐”的“道隐”风范,这在张三丰的“隐仙”人格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隐逸”行为既是一种宗教修炼的手段,又是一种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达到了宗教与审... 隐逸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渗透于宗教之中,在道教中形成了不同于“士隐”的“道隐”风范,这在张三丰的“隐仙”人格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隐逸”行为既是一种宗教修炼的手段,又是一种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达到了宗教与审美交融和谐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三丰 隐逸 审美人格 宗教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