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人格发展理论的视角探索道德创伤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强
王璐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人格发展理论从个体的生理需求出发,提出“潜意识”和“意识”为主体的“二部人格结构”进而推导“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主体的“三部人格结构”,以此为框架构建本能的人格动力图式,探索出自我失衡的成因。以此为落脚点,从人格动力图式...
人格发展理论从个体的生理需求出发,提出“潜意识”和“意识”为主体的“二部人格结构”进而推导“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主体的“三部人格结构”,以此为框架构建本能的人格动力图式,探索出自我失衡的成因。以此为落脚点,从人格动力图式推导出道德创伤的形成,从自我、本我和超我自相矛盾中发现的道德焦虑,基于弗洛伊德的“焦虑”推导道德创伤的表征形式。进而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差异性引入道德创伤研究,区分焦虑情绪与道德创伤症状中的内疚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
道德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被引量:
54
2
作者
王家军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0,共4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前儿童相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阶段、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些阶段依次出现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个体能否顺利度过每...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前儿童相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阶段、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些阶段依次出现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个体能否顺利度过每个阶段,形成相应的良好品质则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度过人生的前三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基本人格特征,成人应重视早期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机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让孩子体验成功中培养其自信、独立的心理品质,通过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和家园共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32
3
作者
林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 :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 ;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是倡导儿童游戏 ,重视情绪疏导 ;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游戏
道德观念
情绪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少年人格发展新模型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单洪雪
宋广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tt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又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
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tt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又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了“以动机为中介”的人格发展模型,其理论上传承发展和方法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新进展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人格发展理论
动机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人公成长的困惑 伊斯兰女性的悲哀——《风的女儿》的成长主题初探
被引量:
2
5
作者
毛新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不同文化和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所遇的困惑与难题表现出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苏珊.费雪.史戴伯斯的《风的女儿》以巴基斯坦女性成长主题为叙述主线,叙述了一位生活在焦利斯坦沙漠游牧家庭中的12岁少女莎巴努的成长困惑。从女性主义的视...
不同文化和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所遇的困惑与难题表现出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苏珊.费雪.史戴伯斯的《风的女儿》以巴基斯坦女性成长主题为叙述主线,叙述了一位生活在焦利斯坦沙漠游牧家庭中的12岁少女莎巴努的成长困惑。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结合人格发展理论,分析莎巴努最终选择向命运妥协的成长困惑,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女性很难摆脱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和男性主宰的社会的束缚。主人公成长的困惑就是伊斯兰女性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
困惑
悲哀
女性主义
人格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人格发展理论的视角探索道德创伤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强
王璐颖
机构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采购管理科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道德创伤:一种新的战争创伤范式”(2016M592210)
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道德创伤:军事创伤的实践转向”(2019-SKJJ-C-022)
+1 种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医学生群体道德创伤防治与道德韧性建构研究”(2019EKS005)
上海市教育科学一般项目“虚拟现实在医学生道德创伤教育防治中的应用研究”(C20038)。
文摘
人格发展理论从个体的生理需求出发,提出“潜意识”和“意识”为主体的“二部人格结构”进而推导“本我、自我和超我”为主体的“三部人格结构”,以此为框架构建本能的人格动力图式,探索出自我失衡的成因。以此为落脚点,从人格动力图式推导出道德创伤的形成,从自我、本我和超我自相矛盾中发现的道德焦虑,基于弗洛伊德的“焦虑”推导道德创伤的表征形式。进而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差异性引入道德创伤研究,区分焦虑情绪与道德创伤症状中的内疚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创伤。
关键词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
道德创伤
Keyword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
Freud
moral injury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被引量:
54
2
作者
王家军
机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0,共4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DDA090187)的资助
文摘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与学前儿童相关。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的阶段、自主对害羞和怀疑的阶段、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些阶段依次出现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个体能否顺利度过每个阶段,形成相应的良好品质则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度过人生的前三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基本人格特征,成人应重视早期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机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让孩子体验成功中培养其自信、独立的心理品质,通过创设适宜的家庭环境和家园共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创新精神与能力。
关键词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
培养
Keywords
Erik H Erikso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
32
3
作者
林菁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文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 :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 ;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是倡导儿童游戏 ,重视情绪疏导 ;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人格发展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防御机制
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游戏
道德观念
情绪疏导
Keywords
Freu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
分类号
B8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少年人格发展新模型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单洪雪
宋广文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年第1期70-74,共5页
文摘
在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引人注目的有两个重要理论模型:Blatt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定义”模型以及Deci和Ryan提出的“心理需要与动机”模型。2003年以来,Shahar和Henrich等人又在对这两个模型的整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和完善了“以动机为中介”的人格发展模型,其理论上传承发展和方法上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新进展进行梳理,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研究展望。
关键词
青少年
人格发展理论
动机中介模型
Keywords
adolescence,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tivation mediating model.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人公成长的困惑 伊斯兰女性的悲哀——《风的女儿》的成长主题初探
被引量:
2
5
作者
毛新耕
机构
湖南理工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金
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美国纽伯瑞文学奖的成长主题研究"(2010WLH2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不同文化和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所遇的困惑与难题表现出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苏珊.费雪.史戴伯斯的《风的女儿》以巴基斯坦女性成长主题为叙述主线,叙述了一位生活在焦利斯坦沙漠游牧家庭中的12岁少女莎巴努的成长困惑。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结合人格发展理论,分析莎巴努最终选择向命运妥协的成长困惑,可以看出巴基斯坦女性很难摆脱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和男性主宰的社会的束缚。主人公成长的困惑就是伊斯兰女性的悲哀。
关键词
成长
困惑
悲哀
女性主义
人格发展理论
Keywords
growth
confusion
tragedy
Feminism
the the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人格发展理论的视角探索道德创伤的作用机理
黄强
王璐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王家军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1
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林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青少年人格发展新模型述论
单洪雪
宋广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主人公成长的困惑 伊斯兰女性的悲哀——《风的女儿》的成长主题初探
毛新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