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联合国人权条约实施机制:现状、问题和加强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令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41,共9页
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实施机制是国际人权法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各种人权利益攸关者聚焦的热点。现有的改革和加强建议,无论是联合国的专家报告,还是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的"加强进程",或是联合国大会启动的"政府间...
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实施机制是国际人权法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各种人权利益攸关者聚焦的热点。现有的改革和加强建议,无论是联合国的专家报告,还是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的"加强进程",或是联合国大会启动的"政府间进程"都没有取得缔约国的广泛认同。加强核心人权条约实施机制,除了从技术上改进缔约国报告制度和人权条约机构的审议程序之外,应在现行的核心人权条约框架下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并始终坚持缔约国主导的原则,且从根本上着力提高缔约国的履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约
实施
人权条约
机构
国际
人权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人权条约的特点及其解释的特殊性——以迪亚洛案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万鄂湘
黄赟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国际人权条约解释的特殊性与其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权条约模糊抽象的特点为解释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非互惠性的特点使人权条约在解释时特别强调其目的与宗旨;解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权条约难以形成特定的解释;人权条约在内容上的重合为...
国际人权条约解释的特殊性与其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权条约模糊抽象的特点为解释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非互惠性的特点使人权条约在解释时特别强调其目的与宗旨;解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权条约难以形成特定的解释;人权条约在内容上的重合为各解释主体相互引证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无论国家及国际机构采取何种解释方法,它们解释国际人权条约的基础都应源于条约当事国的共同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约
解释方法
迪亚洛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影响人权条约国家间指控机制实施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
4
3
作者
古祖雪
柳磊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1期13-20,共8页
国家间指控机制是国际人权条约的四种国际实施机制之一,在实践中该机制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国际政治面向的若干原因之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在微观层面,它是国际法实施机制的相互原则与国际人权条约的非对应性特...
国家间指控机制是国际人权条约的四种国际实施机制之一,在实践中该机制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国际政治面向的若干原因之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在微观层面,它是国际法实施机制的相互原则与国际人权条约的非对应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直接反映;在宏观层面,它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共存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之间结构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克服指控机制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指控机制
国际关系
国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孙世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国际人权条约是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本文从形式角度研究了国际人权条约 ,介绍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名称 ,区分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类别 ,总结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特点 ,并分析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结构。
关键词
人权
国际
人权
法
国际
人权条约
多边
条约
序言
实质部分
程序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的保留及其执行改进措施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中国迄今已参加26项人权条约并且对其中的16项条约提具了保留,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的原因、保留的内容和保留的决定机关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国的保留国内法完全空白;没有说明保留的...
中国迄今已参加26项人权条约并且对其中的16项条约提具了保留,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的原因、保留的内容和保留的决定机关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国的保留国内法完全空白;没有说明保留的理由;保留实践比较单一;迄今为止没有全面回顾审查已经作出的保留。国际法院对灭种罪公约的咨询意见、《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与《实践指南》逐步确立了现代人权条约保留制度,促使中国采取更加谨慎的保留态度和灵活的措施。我国在执行人权条约过程中关于保留的改进措施包括:中国应该积极制定条约保留法律规则,为人权条约的保留提供法律依据;对人权条约作出保留应该尽可能说明理由;重视应对外国对人权条约的保留;全面评估已经提具的关于人权条约的保留,然后把它们分为继续保留类、撤回保留类和需要改进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约
保留
局限性
执行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被引量:
10
6
作者
万鄂湘
杨成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5期61-67,共7页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条约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法上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从一般理论到部门法发展了国际法、从程序到实体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约
实践
国际法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被引量:
7
7
作者
万鄂湘
陈建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9-24,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为保证缔约国履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些条约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程序,形成了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国政府和学者往往从自己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为保证缔约国履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些条约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程序,形成了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国政府和学者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对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试图从国际监督的角度出发,对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准司法监督机制
国际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
被引量:
4
8
作者
万鄂湘
郑曦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6期70-77,共8页
本文对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概括分析了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十个方面的因素;重点论述了“和谐一致”规则;对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如绝对禁止保留规则、泛美规则、明确列举规则、多数规则和欧洲联盟规则进行了...
本文对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概括分析了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十个方面的因素;重点论述了“和谐一致”规则;对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如绝对禁止保留规则、泛美规则、明确列举规则、多数规则和欧洲联盟规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述评。作者认为,每种规则都各有利弊,条约究竟应选择适用何种保留规则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最终将取决于缔约各国的协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维也纳
条约
法公约》
多数规则
当事国
条约
目的
多边
条约
国际不法行为
条约
的保留
国际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的评估与反思
9
作者
柳华文
张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6,共13页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的条约机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影响在监督程序中从“信息收集”阶段扩展到“法律适用”阶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督程序自身强调与缔约国合作的初衷和定位。《禁止酷刑公约》的监督结构也演变和...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的条约机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影响在监督程序中从“信息收集”阶段扩展到“法律适用”阶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督程序自身强调与缔约国合作的初衷和定位。《禁止酷刑公约》的监督结构也演变和扩大为禁止酷刑委员会、缔约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三方互动,引发了对禁止酷刑委员会使用和筛选非政府组织信息的能力不足的担忧以及该委员会利用非政府组织扩张职权的质疑。非政府组织参与条约机构的工作需要在法理上证成,而并非天然合理。与缔约国开展合作和对话是条约监督程序的核心,禁止酷刑委员会可以通过界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标准、规范各类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工作、准确界定自身在条约监督中的作用来实现基于公约的建设性对话的目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但对其负面影响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酷刑委员会
非政府组织
人权条约
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基本权利制度变迁之国际人权法动因
被引量:
6
10
作者
戴瑞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国际人权宪章"生效后的近40年中,受到国际人权法的启发和影响,各国宪法基本权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权利的主体从公民逐步扩展至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内容从公民及政治权利扩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基本权利的保障从...
"国际人权宪章"生效后的近40年中,受到国际人权法的启发和影响,各国宪法基本权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权利的主体从公民逐步扩展至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内容从公民及政治权利扩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基本权利的保障从传统的公权力保障扩展到有专门人权机构参与的保障;基本权利的救济途径从普通的司法救济、宪法救济扩展到国际机构的救济。国际人权法日渐增强的监督机制、各国对国际人权法的普遍接受、宪法对国际人权法的高度定位等因素,为国际人权法促成基本权利制度的变迁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基本权利
人权
国际
人权条约
保障
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
被引量:
1
11
作者
任学强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是国际人权法中一项人权救济制度,由于全球性、区域性人权保障制度框架的差别,个人来文审查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制度框架下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历史发展的考察和现有制度的对比,可以发现它由政治型审查模式向法...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是国际人权法中一项人权救济制度,由于全球性、区域性人权保障制度框架的差别,个人来文审查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制度框架下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历史发展的考察和现有制度的对比,可以发现它由政治型审查模式向法律型审查模式发展;由任择性规则向强制性规则发展;由大规模侵犯人权救济向个体人权救济发展的趋势,这将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和国际人权法主体理论带来一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
联合国宪章
国际
人权
公约
区域性
人权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联合国人权条约实施机制:现状、问题和加强
被引量:
4
1
作者
曾令良
机构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41,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1世纪国际人权条约的实施与中国的改革与应对"(12JD820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实施机制是国际人权法核心的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是各种人权利益攸关者聚焦的热点。现有的改革和加强建议,无论是联合国的专家报告,还是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的"加强进程",或是联合国大会启动的"政府间进程"都没有取得缔约国的广泛认同。加强核心人权条约实施机制,除了从技术上改进缔约国报告制度和人权条约机构的审议程序之外,应在现行的核心人权条约框架下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并始终坚持缔约国主导的原则,且从根本上着力提高缔约国的履约能力。
关键词
人权条约
实施
人权条约
机构
国际
人权
法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人权条约的特点及其解释的特殊性——以迪亚洛案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万鄂湘
黄赟琴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4AFX007)
文摘
国际人权条约解释的特殊性与其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权条约模糊抽象的特点为解释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非互惠性的特点使人权条约在解释时特别强调其目的与宗旨;解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权条约难以形成特定的解释;人权条约在内容上的重合为各解释主体相互引证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无论国家及国际机构采取何种解释方法,它们解释国际人权条约的基础都应源于条约当事国的共同意志。
关键词
人权条约
解释方法
迪亚洛案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影响人权条约国家间指控机制实施效果的因素
被引量:
4
3
作者
古祖雪
柳磊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1期13-20,共8页
文摘
国家间指控机制是国际人权条约的四种国际实施机制之一,在实践中该机制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国际政治面向的若干原因之外,更有着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在微观层面,它是国际法实施机制的相互原则与国际人权条约的非对应性特征之间内在矛盾的直接反映;在宏观层面,它是现代国际法体系中共存国际法与人权国际法之间结构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克服指控机制的实施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指控机制
国际关系
国际法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D50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孙世彦
机构
吉林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摘
国际人权条约是国际人权法最重要的渊源。本文从形式角度研究了国际人权条约 ,介绍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名称 ,区分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类别 ,总结了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特点 ,并分析了国际人权条约的结构。
关键词
人权
国际
人权
法
国际
人权条约
多边
条约
序言
实质部分
程序部分
Keywords
human rights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ct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的保留及其执行改进措施
被引量:
5
5
作者
王勇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9,共10页
基金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完善我国的条约保留制度研究"(12CF093)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条约保留实践指南>及其与中国条约保留制度完善之研究"(11YJA820079)
文摘
中国迄今已参加26项人权条约并且对其中的16项条约提具了保留,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的原因、保留的内容和保留的决定机关均有一定的特点。但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保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中国的保留国内法完全空白;没有说明保留的理由;保留实践比较单一;迄今为止没有全面回顾审查已经作出的保留。国际法院对灭种罪公约的咨询意见、《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与《实践指南》逐步确立了现代人权条约保留制度,促使中国采取更加谨慎的保留态度和灵活的措施。我国在执行人权条约过程中关于保留的改进措施包括:中国应该积极制定条约保留法律规则,为人权条约的保留提供法律依据;对人权条约作出保留应该尽可能说明理由;重视应对外国对人权条约的保留;全面评估已经提具的关于人权条约的保留,然后把它们分为继续保留类、撤回保留类和需要改进类。
关键词
人权条约
保留
局限性
执行
改进措施
Keywords
human rights treaties
reservations
limitations
implementations
improvement measures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被引量:
10
6
作者
万鄂湘
杨成铭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5期61-67,共7页
文摘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条约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法上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从一般理论到部门法发展了国际法、从程序到实体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关键词
人权条约
实践
国际法发展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被引量:
7
7
作者
万鄂湘
陈建德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6期19-24,共6页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为保证缔约国履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些条约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程序,形成了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国政府和学者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对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试图从国际监督的角度出发,对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作一探讨。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准司法监督机制
国际监督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
被引量:
4
8
作者
万鄂湘
郑曦林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6期70-77,共8页
文摘
本文对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概括分析了影响国家作出保留的十个方面的因素;重点论述了“和谐一致”规则;对与保留有关的其他规则,如绝对禁止保留规则、泛美规则、明确列举规则、多数规则和欧洲联盟规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述评。作者认为,每种规则都各有利弊,条约究竟应选择适用何种保留规则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最终将取决于缔约各国的协议一致。
关键词
国际
人权条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维也纳
条约
法公约》
多数规则
当事国
条约
目的
多边
条约
国际不法行为
条约
的保留
国际法院
分类号
D815.7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的评估与反思
9
作者
柳华文
张昊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6,共13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34)。
文摘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的条约机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影响在监督程序中从“信息收集”阶段扩展到“法律适用”阶段,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督程序自身强调与缔约国合作的初衷和定位。《禁止酷刑公约》的监督结构也演变和扩大为禁止酷刑委员会、缔约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三方互动,引发了对禁止酷刑委员会使用和筛选非政府组织信息的能力不足的担忧以及该委员会利用非政府组织扩张职权的质疑。非政府组织参与条约机构的工作需要在法理上证成,而并非天然合理。与缔约国开展合作和对话是条约监督程序的核心,禁止酷刑委员会可以通过界定非政府组织参与的标准、规范各类信息的收集和评估工作、准确界定自身在条约监督中的作用来实现基于公约的建设性对话的目的。禁止酷刑委员会的实践表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但对其负面影响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关键词
禁止酷刑委员会
非政府组织
人权条约
机构
Keywords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
NGOs
human rights treaty bodies
分类号
D990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基本权利制度变迁之国际人权法动因
被引量:
6
10
作者
戴瑞君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文摘
"国际人权宪章"生效后的近40年中,受到国际人权法的启发和影响,各国宪法基本权利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权利的主体从公民逐步扩展至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内容从公民及政治权利扩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基本权利的保障从传统的公权力保障扩展到有专门人权机构参与的保障;基本权利的救济途径从普通的司法救济、宪法救济扩展到国际机构的救济。国际人权法日渐增强的监督机制、各国对国际人权法的普遍接受、宪法对国际人权法的高度定位等因素,为国际人权法促成基本权利制度的变迁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宪法
基本权利
人权
国际
人权条约
保障
救济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
被引量:
1
11
作者
任学强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
出处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文摘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是国际人权法中一项人权救济制度,由于全球性、区域性人权保障制度框架的差别,个人来文审查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不同制度框架下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历史发展的考察和现有制度的对比,可以发现它由政治型审查模式向法律型审查模式发展;由任择性规则向强制性规则发展;由大规模侵犯人权救济向个体人权救济发展的趋势,这将对传统国家主权理论和国际人权法主体理论带来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
个人来文审查机制
联合国宪章
国际
人权
公约
区域性
人权条约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联合国人权条约实施机制:现状、问题和加强
曾令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际人权条约的特点及其解释的特殊性——以迪亚洛案为例
万鄂湘
黄赟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影响人权条约国家间指控机制实施效果的因素
古祖雪
柳磊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际人权条约的形式分析
孙世彦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中国对人权条约提具的保留及其执行改进措施
王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万鄂湘
杨成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万鄂湘
陈建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
万鄂湘
郑曦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的评估与反思
柳华文
张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基本权利制度变迁之国际人权法动因
戴瑞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来文审查机制
任学强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