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机协同视域下基于认知智能大模型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牟智佳 岳婷 朱陶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方式,为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和创新个性化学习设计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人机协同视域下的个性... 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知识获取和人机交互方式,为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和创新个性化学习设计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人机协同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设计在转变理路上呈现出由片段式向全程化、由推送式向定制化、由单模态向多模态的本体流变,在发展理路上表现为人机共教、人机共学、人机共评、人机共管的多重向度,在逻辑理路上体现为导引目标、激活进程、定制方法、创新范式的适配赋能。个性化学习设计的结构体系是以学习者差异认知基础为逻辑起点,以支持学习者个性发展为目标导向,以人机协同对话提示语模式为基础,通过学习模块设计与协同路径规划构建个性化学习流程框架,形成三元主体协同、适性服务闭环的个性化学习设计范型。人机协同对话提示语模式依托内容生成机制与提示工程技术,通过需求描述、角色设定、示例指定引导对话轮转以促进个体思维链形成,为个性化学习过程提供协同支持。研究探讨以类人化智慧赋能个性化学习交互场景形成新的人机协同学习样态,为垂类模型的教育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认知智能大模型 个性化学习 学习设计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教育场景中的智能化学习支架:内涵、设计方略与发展路向
2
作者 单俊豪 洪越洋 +1 位作者 郭付民强 刘永贵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智能化学习支架是促进人机协同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可执行教与学程序。智能技术在知识创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价值潜能为学习支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学习支架的三种演化形态及典型特征:传统学习支架、技术支持型... 智能化学习支架是促进人机协同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可执行教与学程序。智能技术在知识创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价值潜能为学习支架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契机。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学习支架的三种演化形态及典型特征:传统学习支架、技术支持型学习支架以及智能化学习支架;其次,研究以促进素养跃迁为目标,提出人机协同场景中智能化学习支架的内涵,并系统梳理了学习支架的表征形式及划分依据,将智能化学习支架划分为动机性、概念性、策略性和元认知四种表征类型,并提出智能技术支持学习支架创变的“辅助—优化—重塑”三层次内涵;第三,研究从支架表征、支架设计、支架内嵌和支架优化四方面提出智能化学习支架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了包含“需求分析层—AI赋能层—框架设计层—学习环节层”四个层级的智能化学习支架设计流程。最后,研究从智能化学习支架的领域垂直化发展、证据启发的实践理性增强以及教学智能体的多元嵌入集成三方面,探索智能化学习支架未来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学习支架 人机协同教育 学习支架设计 最近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仕鉴 于慧伶 +4 位作者 张景森 张泷予 王瑶 沈诚仪 刘长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0,共10页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 单一主体主导的创新设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设计需求,为了高效整合人类创造力与人工智能感知、推理、生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方法。提炼了群智创新背景下人智团队智能体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基于人智团队智能体协同进化的群智创新设计模型,并从认知融合、交互迭代、优化升维3个步骤研究了该模型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初步原型系统,以办公座椅设计为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人机共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群体智能应用以及智能设计工具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人智团队智能 群智创新设计 人机共创 协同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效能优化设计研究
4
作者 孙迎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2-578,共7页
目的在城市化加速拓展与城市交通安全风险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针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缺乏动态人机权责分配机制的短板,旨在构建基于多模态感知与人机协同框架的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稳定的模式与路径。方... 目的在城市化加速拓展与城市交通安全风险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针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缺乏动态人机权责分配机制的短板,旨在构建基于多模态感知与人机协同框架的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稳定的模式与路径。方法以安防数智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安全需求分析,探讨如何细化轨道交通站场安全节点,架构系统化的安防逻辑体系,以提升其感知效率、响应速度,以及乘客交互的舒适度与视觉体验。结果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智能安防系统效能优化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的解构与研究,完善了其整体安防结构,构建了站场安防系统线性逻辑优化的可借鉴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智能安防系统 多模态人机协同 升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机器人协同学习:智能指导交互系统设计及实践进路 被引量:5
5
作者 公雪 马正婧 +1 位作者 谢中取 刘秉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虚拟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新型载体,以其显著的多模态交互优势而受到重视,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式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提升其在针对不同课程的智能协同学习精准性,文章提出了基于MTV模型的虚拟机器人智能指导交互系统,通过定... 虚拟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新型载体,以其显著的多模态交互优势而受到重视,以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式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提升其在针对不同课程的智能协同学习精准性,文章提出了基于MTV模型的虚拟机器人智能指导交互系统,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旨在分析虚拟机器人交互的耦合关系。文章以K12阶段不同类型课程的学习者学习数据为个案,结合虚拟机器人交互系统设计中用户逻辑、介质逻辑以及过程逻辑三层交互逻辑,对学习者与课程交互、学习者与系统交互以及学习者与虚拟机器人交互这三类交互形式进行分析,创建学习者情感偏好标签。通过结合ChatterBot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出K12阶段五类学习者在学习取向、学习风格及学习需求三个维度的状态特征,提升中国式教育环境中集成虚拟机器人的教育交互精准度。文章发现,虚拟机器人智能指导交互系统在个性化学习路径指导、多维度课程资源推荐方面优势明显,为虚拟机器人发挥“智慧学伴”同伴效应及智能学习跟踪等提供实践层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交互设计 教育数字化 人机协同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婕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208,共6页
常规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主要采用视觉模型获取用户交互定位信息,其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导致系统任务数量较少。因此,提出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上,设计俯仰与旋转双关节的全范围激光视觉传感器。... 常规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主要采用视觉模型获取用户交互定位信息,其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导致系统任务数量较少。因此,提出基于激光视觉传感器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在系统的硬件设计上,设计俯仰与旋转双关节的全范围激光视觉传感器。在系统的软件设计上,通过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为传感器回传的定位信息添加畸变系数,校正系统用户的交互定位,并根据用户给定的交互指令数量规划交互指令任务约束,引入意图识别技术分析交互指令特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多级交互指令数量下完成的任务数量较多,系统运行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交互系统 激光视觉传感器 智能交互 系统设计 人机交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张汇坷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突破教学设计长期存在的瓶颈,重构教学设计形态:将传统线性流程转变为以会话为纽带的迭代式设计进程,即教师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持续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设计的生成、反馈、调整和迭代。这种基于人机会话的教学设计新范式,通过人机认知系统的深度耦合,将教学设计从静态方案产出升级为动态智慧生长。本研究基于会话理论和认知支架理论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人机会话模型,尝试打开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的黑箱,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新范式提供解释、分析和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学设计 人机协同 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温控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时惠 吕佳辉 +4 位作者 张军 李志榕 刘宏智 黄伟红 胡建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160,共5页
根据用户为中心的经典设计理论及AI设计方针,以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地调查所得的患者温控需求为基础,综合考虑ICU特殊情境、温控护理任务特点及患者病情处理的复杂性,通过护理人员参与式设计与迭代优化,构建了以护理床为中心的ICU患... 根据用户为中心的经典设计理论及AI设计方针,以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地调查所得的患者温控需求为基础,综合考虑ICU特殊情境、温控护理任务特点及患者病情处理的复杂性,通过护理人员参与式设计与迭代优化,构建了以护理床为中心的ICU患者温控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设定了系统中智能护理床的温控能动性程度与范围,进行了智能护理床温控的情境自适应、主动交互模式及动态人机学习与修正设计。经三甲医院ICU资深护理人员对解决方案的评估及反馈,证明了系统的自主性、监控效率、操作易用性及信息易懂性,为传统ICU监控信息系统提供了精准化、个性化与智能化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温控 人机智能协同系统 智能护理床 用户界面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毅雄 洪兆溪 +3 位作者 李志武 宋俊杰 娄山河 谭建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27-4151,共25页
设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设计需求的日益复杂,使得当前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变得更加难以把控。作为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优势互补的新型智能模式,人机混合智能为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人机混合智能驱动产品创新设计评... 设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设计需求的日益复杂,使得当前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变得更加难以把控。作为实现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优势互补的新型智能模式,人机混合智能为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人机混合智能驱动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可以精准应对设计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因素,从而在众多设计方案中筛选出最优解。系统梳理了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中的相关概念,聚焦于设计评价决策流程,围绕设计问题的约束满足求解、设计主体的口语语义分析、设计数据的多模态感知融合、设计知识的跨域搜索迁移、设计方案的交互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深入分析了概念原理方案验证与协同虚拟产品评价、结构形态意向设计与多模感性产品评价、创新设计要素提取与智能协同方案演化和产品创新方案寻优与人机交互群智决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场景。针对当前人机混合智能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评价决策中存在的人机认知差异、意识性与形式化连接难题、休谟因果伦理问题等,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混合智能 产品创新设计 方案评价 智能协同演化 交互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例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谢胜利 黄强 +1 位作者 林兰芬 董金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7-99,103,共4页
针对传统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的缺陷与不足 ,结合基于实例推理 (Case BasedReasoning,CBR)和基于规则推理 (Rule BasedReasoning,RBR)的方法 ,设计了一个基于实例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给出了工艺实例一个完整清晰的形式化描述 ,阐述了新零... 针对传统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的缺陷与不足 ,结合基于实例推理 (Case BasedReasoning,CBR)和基于规则推理 (Rule BasedReasoning,RBR)的方法 ,设计了一个基于实例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给出了工艺实例一个完整清晰的形式化描述 ,阐述了新零件与实例进行比较和匹配的策略和算法。在检索出相符的实例后 ,调用RBR方法对实例进行修正 ,最终完成复杂的工艺设计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例 智能工艺设计系统 实例推理 规则推理 C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智能协同工程装备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卫平 占飞 +1 位作者 王佳 吴庆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5-682,共8页
为求解多约束条件下的复杂工程装备系统方案,以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后配套运输方案设计为例,根据其特点和要求,结合实例-规则推理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人机智能协同工程装备方案设计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知识表... 为求解多约束条件下的复杂工程装备系统方案,以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后配套运输方案设计为例,根据其特点和要求,结合实例-规则推理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人机智能协同工程装备方案设计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知识表示与运用、基于实例和规则的混合求解和基于虚拟现实的布局与仿真等;建立了人机智能协同工程装备方案设计环境;结合工程实际,在该环境下实现了隧道掘进机后配套运输系统方案选型、设备布局和虚拟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装备 人机智能协同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招投标/仲裁机制的多Agent智能工艺设计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强 林兰芬 +1 位作者 陈刚 董金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42-1147,共6页
针对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的缺陷 ,从工艺设计和生产规划与控制相集成的角度出发 ,在深入研究工艺设计内在属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基于工艺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和基于加工性质的不同进行模块化划分的工艺设计模型 ,设计了一... 针对采用专家系统技术的智能工艺设计系统的缺陷 ,从工艺设计和生产规划与控制相集成的角度出发 ,在深入研究工艺设计内在属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基于工艺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和基于加工性质的不同进行模块化划分的工艺设计模型 ,设计了一个多 Agent智能工艺设计系统 .系统中各相应 Agent之间的合作采用招投标和仲裁机制实现 ,并通过构造可嵌套的 Agent联邦结构 ,增强了系统的柔性和可扩展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投标 仲裁机制 智能工艺设计系统 CAPP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拉深件工艺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华 陈军 +1 位作者 陶宏之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6-309,共4页
应用特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智能拉深类零件工艺设计系统框架,研究并实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于拉深成形工艺中零件形成的独特方法,面向拉深的特征以复杂的曲面特征为主.讨论了拉深类零件中几何特征向工艺特征的转换,... 应用特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基于特征的智能拉深类零件工艺设计系统框架,研究并实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于拉深成形工艺中零件形成的独特方法,面向拉深的特征以复杂的曲面特征为主.讨论了拉深类零件中几何特征向工艺特征的转换,提出了模糊决策表技术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预测了方盒件理想毛坯外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基于特征的工艺设计知识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设计系统 特征技术 人工智能 拉深类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机协同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小莹 周利平 张琬茂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4,共3页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是设计人员实现快速产品创新开发的重要支持工具。通过分析现有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人机协同设计的系统开发思想。基于这一思想,分析影响设计者创造力的可控因素,提出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库系统、信息...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是设计人员实现快速产品创新开发的重要支持工具。通过分析现有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人机协同设计的系统开发思想。基于这一思想,分析影响设计者创造力的可控因素,提出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库系统、信息检索系统、概念设计空间及创造性思维方法,并描述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支持设计问题外部表征、支持问题空间表象化、支持设计者工作记忆的扩展。最后,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构架及系统的开发技术,并给出原型系统的部分运行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人机协同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信息透明度影响的智能高铁驾驶人机界面可视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永萌 吴昊泷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8,57,共10页
目的驾驶界面的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司机有效监督和接管智能高铁的关键设计特征。针对透明度信息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智能高铁驾驶界面透明度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方法,分别对机器人、民防、核能、航空航天等领... 目的驾驶界面的信息透明度是影响司机有效监督和接管智能高铁的关键设计特征。针对透明度信息增加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智能高铁驾驶界面透明度信息的可视化设计方法。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方法,分别对机器人、民防、核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系统梳理透明度信息的类型、认知任务影响和可视化设计方法;分析智能高铁弹出故障界面的透明度信息,指出目前界面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即任务流程和判断逻辑的视觉呈现不佳,告警信息紧急程度和恢复状态信息缺乏;提出基于逻辑流程图和颜色编码的可视化设计方案,并通过用户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发现逻辑流程可视化设计在提升情境意识、任务绩效和降低认知负荷方面有较好的作用。颜色编码可视化设计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有逻辑流程的呈现,在没有逻辑流程时,可能会降低操作正确率。结论可视化设计有助于降低透明度信息对认知负荷和任务绩效的负面影响,实现智能高铁的高质量人机协同驾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铁 人机协同 人机界面 透明度信息 可视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互补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天钢 宋协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8,I0005,共6页
在分析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生成式设计过程中人类设计者和智能系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补足对方的劣势,以及如何发挥两者的协作优势,总结出了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互补策略... 在分析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智能生成式设计过程中人类设计者和智能系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补足对方的劣势,以及如何发挥两者的协作优势,总结出了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互补策略。结论:智能生成式设计的人机互补策略是发挥人类的优势,补足智能系统的劣势;发挥智能系统的优势,补足人类的劣势;同时发挥设计者和智能系统的协作优势。此互补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挥人机协同效应、充分利用人机综合优势、提高设计过程的整体效能,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具创新性的智能生成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生成式设计 人机互补 策略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实证研究——基于自我生成教学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斓 王阿习 董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师范教育阶段培养的重点。然而,职前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缺少资源支持和个性化指导,容易导致对教学设计理解浮于表面,甚至失去兴趣和信心。而...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发展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师范教育阶段培养的重点。然而,职前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缺少资源支持和个性化指导,容易导致对教学设计理解浮于表面,甚至失去兴趣和信心。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丰富的知识储备、类人的思维逻辑和高效应答行为,在赋能职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方面展现出优势。基于此,研究在自我生成教学理论指导下,分析职前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设计过程,包括“知识检索—结构重建—方案生成”三大环节。基于该模型设计了职前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活动,并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培训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设计理解、高阶思维水平以及教学设计信心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发展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教学设计 职前教师 自我生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交互系统中人机组队协同工效提升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晓蕾 田珍珍 董梅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17,共10页
目的智能交互系统在城市救援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探讨了人机组队作业中人机协同工效提升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以构建人机组队协同的相容性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复杂系统中人机组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采用跨学科交叉分析和文献调研分析... 目的智能交互系统在城市救援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探讨了人机组队作业中人机协同工效提升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以构建人机组队协同的相容性理论模型并应用于复杂系统中人机组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采用跨学科交叉分析和文献调研分析的方法,分别对认知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领域文献进行充分检索和分析,系统梳理了从智能体的界面设计及自动化水平、操作员状态与情境感知能力、人机关系及交互方式等对人机协同工效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共享心理模型、自然主义决策模型、多重表征模型尝试对人机如何协同的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系统的智能交互系统中人机组队相容性理论模型。结果该模型通过对人、智能体、环境和任务特征进行分析,并从物理相容性、认知相容性和情感相容性三个角度,对人机组队协同工效提升的内在规律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有效提升人机组队协同的系统工效和用户体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结论智能交互系统中人机组队的相容性模型可用于未来人机协同工效提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可用于未来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特别是智能化时代人机组队的设计和优化,满足众多复杂的人机系统(如商用飞机驾驶舱、核电站中央控制室)人机高效协同设计的需求,为建立自然高效人机协同作业的交互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互系统 人机组队 协同工效 相容性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猪场通风降温系统生产工艺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桂阳 向志扬 +1 位作者 黄武光 郑春芳 《中国猪业》 2020年第2期93-95,共3页
为解决南方地区夏季猪舍通风降温问题,以及减少热应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智能化猪场新建或改扩建时,通过采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不仅可以使猪舍温度恒定在猪生长的正常范围,还可以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大地减... 为解决南方地区夏季猪舍通风降温问题,以及减少热应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智能化猪场新建或改扩建时,通过采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不仅可以使猪舍温度恒定在猪生长的正常范围,还可以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大大地减少了猪病的发生率,提高猪的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帘-通风系统 工艺设计 智能化猪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饲料厂工艺设计实施要点
20
作者 金楠 姜作奎 +4 位作者 王红英 郭友 赵卫波 王强 邵来民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5-152,共8页
饲料工业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内外需求推动下,建设智能化饲料厂是实现饲料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导入型、由重成本向重防疫、由黑盒生产向过程可视、由依靠操作经验向智能决策、由粗犷生产向精益生... 饲料工业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在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内外需求推动下,建设智能化饲料厂是实现饲料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导入型、由重成本向重防疫、由黑盒生产向过程可视、由依靠操作经验向智能决策、由粗犷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工艺设计是智能化饲料厂工程项目过程中的核心,要坚持对等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工艺设计要与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保持一致,工艺流程、设备、功能三者协调统一,并随着技术的创新、前沿技术向饲料行业的导入及智能化功能的最新需要,在原有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并优化迭代。智能化饲料厂工艺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创新工艺流程、引进智能设备、生产流程的监测与控制三方面对传统工艺设计进行改造和提升,实现智能化饲料厂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决策三层功能。工艺设计的实施要点为智能化饲料厂工程项目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饲料厂 工艺设计 加工技术 设备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