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理念、人本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贾英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0,共7页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对传统物本、人本主义理念、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将以人本理念贯彻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对传统物本、人本主义理念、当代人类发展的实践反思基础之上,在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贯穿于其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并将以人本理念贯彻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对人本理念关照下的人本实践的新认识,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理念 人本实践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实践人本主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樊百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最切近的称谓是“实践人本主义”而非“实践唯物主义”。于此就“历史的第一个活动”的前价值境域作了说明,并在“实践人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中,界定了“实践人本主义”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对“社会人”作了...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最切近的称谓是“实践人本主义”而非“实践唯物主义”。于此就“历史的第一个活动”的前价值境域作了说明,并在“实践人本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中,界定了“实践人本主义”的立足点和观察点,对“社会人”作了富有中国文化旨趣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人本主义 价值 第一个历史活动 社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人本学视野中的文化
3
作者 李承福 杨爱群 陈尚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实践人本学的文化哲学就是要从文化角度认识和改造现实的人与生活世界的存在矛盾,主题就是现实的人在历史地人化的生活世界中的存在性问题,是现实存在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人与世界客观矛盾的主体性折射,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我们要通... 实践人本学的文化哲学就是要从文化角度认识和改造现实的人与生活世界的存在矛盾,主题就是现实的人在历史地人化的生活世界中的存在性问题,是现实存在之间的关系。文化是人与世界客观矛盾的主体性折射,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表现。我们要通过文化批判和文化教育树造新人和新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哲学 实践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解析
4
作者 杨爱群 曹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 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寻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工作。马克思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实践理解世界,理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及其历史,把自然、社会、人自身看作是开放的生成的存在,指明了人在不断使世界人化的过程中,历史地扬弃自身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将人的本质归还所有的个人。实践人本学维度贯穿在马克思哲学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实践人本学维度 自然存在 社会存在 终极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进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17,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人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其显著特征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都在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和自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人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其显著特征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都在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和自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价值哲学理论架构中运思,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在寻求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如何统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像康德那样将二者直接统一于主观的审美,而是统一于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实践或人的生命的生产,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价值哲学,不是纯粹理论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哲学始终围绕着人本身、人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轴心展开和推进,强调价值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在实践中的发挥,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人本价值哲学 目的本身 人类能力的发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人本主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家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118-119,共2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然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的争论在国内外学界仍长期存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基本原则和现实目的等方面进行考究,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然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主义还是人本主义的争论在国内外学界仍长期存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基本原则和现实目的等方面进行考究,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纯粹的科学主义,也不是纯粹的人本主义,而是实践人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实践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存论转向到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生存论人本主义解读
7
作者 张登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3,共5页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 生存论与传统哲学的最大区别是对人的现实际遇和生活世界的关怀。传统哲学中的人是抽象化的人,而生存论意义上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所谓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生存论转向的人学意义是从传统抽象人本主义转向生存论人本主义。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马克思的新人本主义也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人本主义 马克思哲学 实践-生存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学生评价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2
8
作者 肖磊 徐彬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7期68-71,共4页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并深刻地嵌入和重构着教育的各个领域,学生评价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诚然能够为其带来高效便捷、全面深度、反馈及时等可见的效果,并为学生的个性化评... 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并深刻地嵌入和重构着教育的各个领域,学生评价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诚然能够为其带来高效便捷、全面深度、反馈及时等可见的效果,并为学生的个性化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增值性评价等提供技术论和方法论的支撑。但在这一切欣喜和热盼之中,还需要进行审慎批判和理性反思:人工智能在学生评价中运用的目的旨趣在于规训抑或解放?过程逻辑是应循技本抑或人本?结果取向是重于甄别抑或导向发展?只有廓清这些基本问题,人工智能才能在育人旨趣的基础之上更加适切、科学地运用于学生评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生评价 人本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共产主义学说的转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红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9,共5页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的哲学发展经历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最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与此相对应,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理性共产主义,到人本共产主义,最终走向...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发展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的哲学发展经历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最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与此相对应,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理性共产主义,到人本共产主义,最终走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过程。人本共产主义的哲学意蕴和实践人本观,使它超越了理性共产主义,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理性共产主义 人本共产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 实践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批判经济学何以可能——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卫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用哲学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青年马克思利用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交叉重建”的方法确立了批判的哲学基础: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学。以这一哲学作为批判和解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利器”,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当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立场,找到了批判的入口:批判古典经济学的无批判的前提—具体的经济学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范畴展开剖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实际上开始了对作为古典经济学反映和研究的“实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的辩证的哲学人本 古典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