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学唯物主义
直观性
不彻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基于人学的解读
2
作者
岳丽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之谜,就在于马克思当年批判过的社会现实恰巧成为21世纪人的普遍的现实境遇并由此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
人本学唯物主义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感性存在对精神的超越与局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的阐释
3
作者
李秀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5,90,共5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理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马克思后来在"导言"中不仅坚持了这一存在论和方法论立场,而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意识到,要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关系。总体而言,马克思此时还在感性经验的现实层面批判黑格尔国家观,还未到达哲学反思的现实层面,因此未能深入领会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国家理念自我实现之深刻的现实内涵。而无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的成功还是缺陷,都构成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梯与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存在
家庭与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国家精神
人本学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
4
作者
陈九霖
《理论探索》
1987年第4期35-36,共2页
费尔巴哈伦理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也有其精华和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剖析,是很有教益的,现仅就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道德和物质利益费...
费尔巴哈伦理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也有其精华和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剖析,是很有教益的,现仅就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道德和物质利益费尔巴哈竭力反对那种否认道德和物质利益的联系,从人类社会之外或人的理性中去探求道德的根源,把道德说成是“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
物质利益
人本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观点
人类社会
生下来
我的祖国
利他
主义
整体利益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刁隆信
机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09,共4页
文摘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直观性与不彻底性是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局限性。从自然观和认识论两个方面来看,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比较明显的。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就是他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种不彻底性同他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学唯物主义
直观性
不彻底性
Keywords
Feuerbach
humanistic materialism
perception
non-thoroughgoing
分类号
B516.3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基于人学的解读
2
作者
岳丽艳
机构
广东商学院思想理论教学部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8,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一般项目<人的发展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有制构建>(批准号:07A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马克思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社会的个体主体的生产生活条件。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直面资本主义制度、直面市场制度的理性审视和辩证反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之谜,就在于马克思当年批判过的社会现实恰巧成为21世纪人的普遍的现实境遇并由此构成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尴尬。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义
人本学唯物主义
市场经济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感性存在对精神的超越与局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的阐释
3
作者
李秀娟
机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5,90,共5页
文摘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存在论基础。存在来自于存在本身,思维源于感性存在;故以感性存在说明思维,用现实的感性存在的个人解释政治国家和精神,理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马克思后来在"导言"中不仅坚持了这一存在论和方法论立场,而且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意识到,要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社会关系。总体而言,马克思此时还在感性经验的现实层面批判黑格尔国家观,还未到达哲学反思的现实层面,因此未能深入领会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国家理念自我实现之深刻的现实内涵。而无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导言"的成功还是缺陷,都构成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梯与内在动力。
关键词
感性存在
家庭与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国家精神
人本学唯物主义
Keywords
sensual existence
family and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nation
national spirit
humanism materialism
分类号
B015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
4
作者
陈九霖
机构
四川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理论探索》
1987年第4期35-36,共2页
文摘
费尔巴哈伦理观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和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也有其精华和糟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剖析,是很有教益的,现仅就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一、道德和物质利益费尔巴哈竭力反对那种否认道德和物质利益的联系,从人类社会之外或人的理性中去探求道德的根源,把道德说成是“神”
关键词
费尔
物质利益
人本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观点
人类社会
生下来
我的祖国
利他
主义
整体利益
行为规范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与不彻底性
刁隆信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基于人学的解读
岳丽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感性存在对精神的超越与局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的阐释
李秀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费尔巴哈伦理观的两个问题
陈九霖
《理论探索》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