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6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人文与社会科学间的张力:体育哲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对话
1
作者 高强 Robert Schinke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2,共9页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 体育是一种具体的人类社会行为,既关乎人类的心理活动,也会延伸出相关的抽象概念。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理论都会对体育形成日益增长的研究兴趣。由于学科定位不同,随之形成的争议也旷日持久。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体育学研究中交相辩难,相互启发。两位学者基于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对体育学研究中概念的生成与使用、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意义的凸显与研究议题的开拓展开论辩式的对话。由此形成不同体育人文与社会学科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与途径,展现研究者如何从自身经历与学科背景中生成研究主题与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哲学 对话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抽象化前提--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抽象形式为参照
2
作者 张红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共7页
近代以来,“自然数学化”“空间几何化”等抽象形式是在唯名论革命的背景下通过柏拉图主义的复兴而得以实现的。但这些抽象形式难以应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挑战,也无法摆脱自身理论体系贯彻到底所导致的“悖论”,更无法克服“科学世界”... 近代以来,“自然数学化”“空间几何化”等抽象形式是在唯名论革命的背景下通过柏拉图主义的复兴而得以实现的。但这些抽象形式难以应对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挑战,也无法摆脱自身理论体系贯彻到底所导致的“悖论”,更无法克服“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裂。马克思《资本论》通过“生产(劳动)一般”“商品交换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三重抽象,批判性地构造了“资本”这个“思想的具体”。马克思以“现实的具体”与“思想的具体”之间的异质性为基础,自觉地限定了抽象的性质;在处理“抽象的规定”与“具体的总体”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而不是从肯定的方面表述“思想的具体”的,因而不会导致理论的“悖论”;相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将人视为“第二性质”而被驱逐出科学之外,马克思始终将人视为“第一性质”的存在。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抽象化前提不仅超越了近代自然科学抽象化形式的局限,而且为破解“抽象”与“具体”之间的长期对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抽象 唯名论 马克思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的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被引量:128
3
作者 李醒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3,286,共29页
本文在界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的外在关联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的区别,同时揭示了它们的关联,并就三者的统一发表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知识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区别和关联 科学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驱动人文社会科学范式升维:从工具依赖到知识共生
4
作者 祝忠明 寇蕾蕾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5,共13页
随着数据密集型“第四范式”科学发现与AI驱动“第五范式”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以数据与智能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数智科学范式正逐步成为当代科研范式演进的重要趋势与关键特征。AI已不再仅仅是提升科研效率的辅助手段,而是日益转变为知识... 随着数据密集型“第四范式”科学发现与AI驱动“第五范式”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以数据与智能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数智科学范式正逐步成为当代科研范式演进的重要趋势与关键特征。AI已不再仅仅是提升科研效率的辅助手段,而是日益转变为知识生产中深度参与者和协作者。文章首先剖析了当前AI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工具性应用的阶段性特征、典型场景及其固有的局限性。继而重点阐释了AI知识共生的理念及其构成要素,强调人机协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克服工具依赖瓶颈、激发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活力的关键。最后进一步论述了构建AI知识共生体系的三大支柱性路径:以语义重构为核心的数据筑基、以开放演化为特征的算法强擎以及以智能体协同为机制的人机共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I知识共生如何赋能具有本土主体性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特别是在打破外部话语垄断、提升国际学术叙事能力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人工智能 研究范式 知识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本质差异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红霞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7,共6页
由于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对象本身性质的不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在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科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客观性、逻辑性和应用的普遍性;社... 由于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对象本身性质的不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在学科性质、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科功能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客观性、逻辑性和应用的普遍性;社会科学具有显著的时代性、解释的统计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特色;而人文科学则具有显著的主观性、文化特色和育人性质。明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异,对我们客观地进行学术评价,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本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尹星凡 袁结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共4页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及其研究目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本来就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人类认识的整体之中。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及其研究目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本来就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人类认识的整体之中。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统一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解释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哲学基础 被引量:15
7
作者 常春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3-67,89,共6页
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qu... 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人类"不可截然区分,"自然"是人类存在其中的自然,"人类"是存在自然中人类,对"自然"的解释与对"人类"的解释是同一种解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不是静观而后素描,而是躬身实践,正是在实践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解释学 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工程”是人类世危机的解法吗——基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
8
作者 赵睿夫 李夏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0,共9页
“人类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提出促成了一股跨学科交互思潮,“地球工程”日益成为思潮争论的焦点。为巩固资本主义现行的环境治理框架,生态现代主义将“地球工程”视作人类世危机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着力推动其现实化。对此,一些环境人... “人类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的提出促成了一股跨学科交互思潮,“地球工程”日益成为思潮争论的焦点。为巩固资本主义现行的环境治理框架,生态现代主义将“地球工程”视作人类世危机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着力推动其现实化。对此,一些环境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从多维学科视野出发展开对生态现代主义及其“地球工程”辩护的批评,指认“地球工程”在理论逻辑、伦理基础与操作层面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福斯特等绿色左翼学者揭示了“地球工程”作为生态资本主义技术方案的实质,强调人类世危机的应对与资本主义的环境治理技术体系不可兼容,应寻求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技术发展路径以真正应对人类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球工程”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 绿色左翼 生态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
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3.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教育强国建设研究4.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5.传承红色基因、国家文化公园研究6.互联网时代文学、文化生产与传播研究7.数字人文... 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3.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教育强国建设研究4.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5.传承红色基因、国家文化公园研究6.互联网时代文学、文化生产与传播研究7.数字人文、人文经济学、文明互鉴与中国新文学研究8.语言应用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研究9.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贡献及标识体系研究10.“两个结合”、宋明理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数字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强国 文化公园 重点选题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洁 周辉 萧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6-340,共5页
介绍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现状,说明北京大学在交叉科学研究领域有良好基础。在对国内外高校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 介绍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现状,说明北京大学在交叉科学研究领域有良好基础。在对国内外高校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对策建议:构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氛围与环境;设立校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学科专家委员会;从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管理制度方面的保障;在学生课程设置上体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建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交叉领域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社会科学的参照和关联:从自然科学到体育自然-人体科学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文 叶晓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共7页
在自然科学、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参照和关联下,认识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种规定性,为体育社会科学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认为:体育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的参照下表现出对立和差异的特征;自然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造着体育社会科学,并使其中... 在自然科学、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参照和关联下,认识体育社会科学的多种规定性,为体育社会科学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认为:体育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的参照下表现出对立和差异的特征;自然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造着体育社会科学,并使其中的体育人文科学具有某些社会科学的性质;体育社会科学在学科发生、科学观、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作用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并为体育自然-人体科学的发挥提供支持系统;体育社会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与体育自然-人体科学具有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体育人文科学 体育自然科学 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基础·机制·尺度 被引量:8
12
作者 江宏春 叶立国 王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首先分析了社会科学的特性,探讨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接下来划分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层次与类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途径,并以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例,具体剖析了方法移植的机制;... 首先分析了社会科学的特性,探讨了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接下来划分了自然科学方法的层次与类型,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途径,并以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例,具体剖析了方法移植的机制;最后,就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的限度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方法 社会科学 运用 基础 机制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汇创新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兆雪 江宏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7-59,共3页
系统论述了自然科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两大学科融汇与创新的方法和道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学科融合 推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瑞文 王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0-162,共3页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应该相互融合,这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对推动高校学术研究和培养复...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应该相互融合,这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对推动高校学术研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在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组织机制和管理办法,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融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文霞 王武 《湖湘论坛》 2005年第5期74-76,共3页
在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兴起,交叉学科的大量涌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的趋势愈来愈明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方法、观点将在更深层次上相互引用和渗透。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融合 渗透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21世纪 新技术革命 交叉学科 相互交流 相互渗透 深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的定律与趋势——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个科学连续体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渝玲 计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6-31,共6页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 科学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不过是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部分而已。把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来理解科学,而情境因素正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的纽带。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主体相关度不是测量科学与非科学的尺度,而是决定在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尺度。当然,我们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居于统一的科学连续体之上,并不意味着忽视二者在产生、发展及各自的特征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强调"统一",并不排斥区别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经济定律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异同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祝平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259-260,共2页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门类。它们在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异同点。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条件下 ,无论是自然科学工作者 ,还是社会科学工作者 ,都有必要对这两大方法进行辩证的比较 ,从中掌握其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科学方法 方法异同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忠武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1-28,共8页
论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趋势王忠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门类。虽然这两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原则区别,并且在自产生以来的漫长时期里,几乎处于严重的相互隔离、互不理解的割裂状态,但进人现... 论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趋势王忠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门类。虽然这两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原则区别,并且在自产生以来的漫长时期里,几乎处于严重的相互隔离、互不理解的割裂状态,但进人现代以后却呈现出日益强烈的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政策 科学社会 一体化 现代自然科学 科学主体 认识目标 科学问题 科学方法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静 《人民论坛》 2001年第5期37-37,共1页
人文社会科学通过发挥教育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教育功能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少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社会科学在自然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供适宜的思想观念基础 ;提供精神动力 ;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是其创新的先导和支撑 ;为其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培养和提高创新人才的素质 。
关键词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技术创新 作用 自然科学创新 人才素质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