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构建科技人文共同体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宁 赵思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101,共11页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 数智时代下如何使科学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科技向善、向好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人文为科技赋值,科技为人文赋能,二者融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言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根”与“魂”,其规范性、引领性和媒介性功能指引着数智技术进一步融入人类生活。而人文社科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重新认识新时期知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以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姿态积极调适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外在架构。推动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格局持续动荡和人类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时代之问的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新文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引领与青年学者的智慧支持为推进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数字化与智能化 新文科 自主知识体系 一流期刊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推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3,共19页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年,人文交流合作作为其建设发展的础石之一,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使一个由诸多国家、多样民族、多种宗教、繁多语言、多元文化群体共同参与建设的综合性、跨区域性合作组织砥砺前行,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成为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年,人文交流合作作为其建设发展的础石之一,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升华,使一个由诸多国家、多样民族、多种宗教、繁多语言、多元文化群体共同参与建设的综合性、跨区域性合作组织砥砺前行,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成为国际秩序健康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构建人文共同体凝练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主题之一,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涵。“一带一路”建设为之提供了更为务实的实践路径。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与全球性疫情相叠加,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内部机制建设和抵御外部渗透干预,应对“文明霸权”的挑战。我们应在回眸上合组织人文交流历史成就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就如何通过文明交往互鉴,协调成员国分歧差异,提高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能力进行预应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上海合作组织 人文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共同体”新型文化交往理念的四重逻辑
3
作者 亓娇 沈江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2,共11页
“人文共同体”蕴含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重逻辑的深厚支撑。在理论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扎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对... “人文共同体”蕴含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重逻辑的深厚支撑。在理论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辩证统一。在历史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扎根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是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刻总结和系统提升。在现实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缘自超越世界文化隔阂、文化冲突、文化优越意旨,是对文化交往和文化安全问题的当代解答。在价值逻辑上,构建“人文共同体”开启未来人类文化发展新进路,有利于新型文明观的塑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人文共同体”蕴含平等自信、开放包容、和谐共生、面向人类的新型文化交往理念,体现了民族文化使命与人类文化关怀,展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智慧和虚怀若谷的大国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共同体 文化交往 文化多样性 文化民族性 文化世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构建思路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宗义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3,共14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伴随亚洲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出现的新变化,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在总结共同体发展历史和亚洲国家区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及亚洲地区的新变化所提出的制度和理念创新,应包括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支柱。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在亚洲建立和谐共生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和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 人文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与价值传播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金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00-103,共4页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期待各国深化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体”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十年来人类命...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期待各国深化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体”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不断深化并被逐渐接受的过程,彰显着这一理念以全人类为本的价值逻辑。中国应加快对“四个共同体”的价值传播和话语创新,借助历史记忆形成共同体的内聚力;通过仪式性活动强化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中国方案;调整舆论斗争策略变“阵地战”为“运动战”,让全球民众充分体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健康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 发展共同体 人文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廖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3,共8页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首届科技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四十周年高端论坛召开,会议围绕"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一流期刊建设与科技人文跨学科平台搭建"三个中心议题展开,就科技人文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人文与高等教育、"新文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一流期刊的办刊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对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景达成了广泛一致,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数字技术与文学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新兴医学伦理""大数据分析建模与民俗学"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本文回顾了会议的主要内容,梳理了科技人文跨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新文科 一流期刊 跨学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交融 被引量:3
7
作者 邓伟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随着网络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普及,文化交融正在成为现实。为了推动文化交融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专业研究与跨学科研究、... 随着网络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普及,文化交融正在成为现实。为了推动文化交融要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专业研究与跨学科研究、富人文化与贫困文化、先进民俗与落后民俗、不同宗教之间以及语言文字等九个方面的关系。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要坚持包容多样、友谊第一,以促进社会文明为目的的原则,掌握“差异→交流→融合→新差异→再交流→再融合”的文化发展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功能 文化差异 文化传播 人文共同体 文化融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访谈梅宏院士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青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教授,围绕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等问题而展开。梅宏教授认为,技术社会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创新文化的演化。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 院士跨界高端访谈栏目旨在探索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问题。本期访谈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梅宏教授,围绕技术社会、大数据与创新思维等问题而展开。梅宏教授认为,技术社会的发展会推动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创新文化的演化。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信息技术的滥用和误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至关重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数字化生存能力”已成为必备的社会技能,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为代表的创新思维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保证信息技术被运用在正确的轨道上,让科技创新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社会 大数据 创新思维 “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 AI辅助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