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地理学流派间的关系及应用
1
作者
刘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0,共3页
如何梳理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流派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人文主义地理学自产生伊始,就与其他流派不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有两方面的机制: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内部需不断平衡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思想的张力,形成“...
如何梳理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流派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人文主义地理学自产生伊始,就与其他流派不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有两方面的机制: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内部需不断平衡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思想的张力,形成“钟摆思维”(2);其二,对此张力的平衡与其他流派的冲融关系并行,令其自身不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力的平衡
个体与整体
主观与客观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的理论意涵
2
作者
夏铸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共3页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关于段义孚先生理论意涵的发言,若是提供给《旅游学刊》发表,可以凸显定位空间的地方感建构与异地之行逐渐普遍化,因移动造就两点间的延伸性空间,以及两...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关于段义孚先生理论意涵的发言,若是提供给《旅游学刊》发表,可以凸显定位空间的地方感建构与异地之行逐渐普遍化,因移动造就两点间的延伸性空间,以及两个不同性质空间的全球并置。由神圣安全维护的地方感,到补偿日常生活中集体消费不足,再到时空压缩下网红打卡符号,是旅游研究潜藏的空间知觉与结构转变的社会与历史过程。尤其,联系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贡献与在新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当前处境,更能凸显段先生的理论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静夜思》
《旅游学刊》
空间知觉
段义孚
时空压缩
理论意涵
举头望明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主义地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指向
被引量:
6
3
作者
朱承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地理学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多有益的启发。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人”,既应包含抽象的、理性的人,也应包含具体的、非理性的...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地理学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多有益的启发。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人”,既应包含抽象的、理性的人,也应包含具体的、非理性的人。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环境,教师在处理时应做到“空间”和“地方”的平衡,在抽象空间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因素加入教学中去。文学化表达与科学化表达同为地理学科化表达的有机成分,二者互为补充,在教学中,抽象的数据、图表、专题地图应以必要的文学性区域描述为基础。用地方性知识理论重新审视乡土案例编制,学生是否是案例中乡土知识的“局内人”是评判乡土案例质量的重要标准。将通感理论引入地理教学,能够指导教学素材选取与文字表达,完善学生的区域感知,并为研究教学中情感的触发机制与具体教学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标识性产品的地方性挖掘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煦丹
黄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7,共3页
19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作为一种基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衍生出的看待地理现象的概念视角,它旨在通过对人类经验和对空间、地方以及自然世界的全新理解,达成对地理现象的探索((2))。这一视角的出现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回应和批判,...
19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作为一种基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衍生出的看待地理现象的概念视角,它旨在通过对人类经验和对空间、地方以及自然世界的全新理解,达成对地理现象的探索((2))。这一视角的出现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回应和批判,也使坚持“主体性的回归”成为许多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
标识
存在
主义
主体性
实证
主义
地方性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与风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心灵旅行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旭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在一系列人文主义地理学著作中,段义孚阐述了自己的恋地情结:与死亡谷沙漠的地理邂逅时,主体自我找到了客体对应物;正是在石头、光线、风和沙子组成的广袤荒凉与寂静中,自我感到了安慰、养育和庇护。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死亡谷
段义孚
对应物
主体自我
恋地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如何使用研究素材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尚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共4页
许多旅游地理学研究采用日记、游记,以及微博等即时通讯的个人感言作为研究素材,用以揭示人们的地方感。采用了这些体现书写者主体性的研究素材,是否就意味着研究者已经确立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场?如果不是这么简单,那么如何使用这些素...
许多旅游地理学研究采用日记、游记,以及微博等即时通讯的个人感言作为研究素材,用以揭示人们的地方感。采用了这些体现书写者主体性的研究素材,是否就意味着研究者已经确立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场?如果不是这么简单,那么如何使用这些素材,才能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这便是本文思考的问题。一、从反思自己的研究切入这里列举一篇未采用人文主义地理学立场的典型案例。笔者曾与学生一起用《鲁迅日记》作为研究素材,将鲁迅在北京生活工作期间居住、工作、购物、会友等活动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中,并与城市空间的基底叠加,从而理解鲁迅为何选择不同的地点((4))。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的刘闯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科学数据的共享,她建议笔者将这套数据分享在她和同事们运营的数据平台上((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
科学数据
即时通讯
数据平台
资源研究所
旅游
地理学
研究素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地理中寻找自我——《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评介
7
作者
卢梦圆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7期1-1,共1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一书由享誉全球的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先生编著,于202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书中段义孚先生回顾一生所思所想,从“地理”的站台始发,途经许多美丽的风景,最终行至人文主义思想的广...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一书由享誉全球的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先生编著,于202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书中段义孚先生回顾一生所思所想,从“地理”的站台始发,途经许多美丽的风景,最终行至人文主义思想的广阔海洋。本书不是纯粹理性的知识或严肃的理论论述,而是一本闪烁着人生智慧的半哲学性随笔。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地理空间与个体情感、意义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作者也对人类状况进行了理性反思,试图阐明“人”这一主体在地理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富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思想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个体情感
上海译文出版社
寻找自我
段义孚
纯粹理性
人类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
被引量:
3
8
作者
任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通过人的意识、感知和体验来研究人地关系,并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本文以这一概念为视角,考察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书写。在凯瑟笔下,主人公圣彼得教授采用对...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通过人的意识、感知和体验来研究人地关系,并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本文以这一概念为视角,考察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书写。在凯瑟笔下,主人公圣彼得教授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叙述,将方山景观和都市景观分别表现为精神家园和异化空间,并通过前者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消解后者所代表的压抑和异化,以保持人的精神和身份的平衡,从而为如何寻求精神自救、摆脱困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薇拉·凯瑟
《教授之屋》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旅游研究知识论到“旅游知识学”
9
作者
裴齐容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在总结其学术思想的著作《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意义的个体追寻》中,段义孚曾尝试以旅游现象来揭示人的心灵力量。他所具体讨论的是出色的故事和观念对城市的改变,举出的例子是游客因为文学作品而对牛津这座“温馨之城”和“梦想之巅”充...
在总结其学术思想的著作《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意义的个体追寻》中,段义孚曾尝试以旅游现象来揭示人的心灵力量。他所具体讨论的是出色的故事和观念对城市的改变,举出的例子是游客因为文学作品而对牛津这座“温馨之城”和“梦想之巅”充满了兴趣,抵达之后就在牛津城的各个地方寻找能够印证其想象的街道、建筑、人物、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
文学作品
知识论
旅游
学术思想
牛津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乡重构--一座荒废小山村的涅槃之路
10
作者
康胤
於劭扬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0,共5页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对废弃的村庄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原乡重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入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塘里古村的有机更新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规划层面:因势而构,重构完整的村落空间布局,致敬自然的乡村营造;建筑层...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对废弃的村庄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原乡重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入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塘里古村的有机更新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规划层面:因势而构,重构完整的村落空间布局,致敬自然的乡村营造;建筑层面:因时而构,汲取乡村自然建造的精华,致敬村民朴实的生存法则;景观层面:因石而构,营造低调的奢华气息,致敬质朴的民间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文主义地理学
原乡重构
因势而构
因时而构
因石而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地理学流派间的关系及应用
1
作者
刘苏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0,共3页
文摘
如何梳理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流派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怎样的规律?人文主义地理学自产生伊始,就与其他流派不断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背后有两方面的机制:其一,人文主义地理学内部需不断平衡个体与整体、主观与客观等思想的张力,形成“钟摆思维”(2);其二,对此张力的平衡与其他流派的冲融关系并行,令其自身不断演化。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力的平衡
个体与整体
主观与客观
流派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的理论意涵
2
作者
夏铸九
机构
东南大学国际化(建筑)示范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共3页
文摘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关于段义孚先生理论意涵的发言,若是提供给《旅游学刊》发表,可以凸显定位空间的地方感建构与异地之行逐渐普遍化,因移动造就两点间的延伸性空间,以及两个不同性质空间的全球并置。由神圣安全维护的地方感,到补偿日常生活中集体消费不足,再到时空压缩下网红打卡符号,是旅游研究潜藏的空间知觉与结构转变的社会与历史过程。尤其,联系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贡献与在新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当前处境,更能凸显段先生的理论意涵。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静夜思》
《旅游学刊》
空间知觉
段义孚
时空压缩
理论意涵
举头望明月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地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指向
被引量:
6
3
作者
朱承熙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文摘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的今天,高中地理教学应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地理学关注人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多有益的启发。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人”,既应包含抽象的、理性的人,也应包含具体的、非理性的人。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环境,教师在处理时应做到“空间”和“地方”的平衡,在抽象空间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情感因素加入教学中去。文学化表达与科学化表达同为地理学科化表达的有机成分,二者互为补充,在教学中,抽象的数据、图表、专题地图应以必要的文学性区域描述为基础。用地方性知识理论重新审视乡土案例编制,学生是否是案例中乡土知识的“局内人”是评判乡土案例质量的重要标准。将通感理论引入地理教学,能够指导教学素材选取与文字表达,完善学生的区域感知,并为研究教学中情感的触发机制与具体教学手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
教学
Keywords
humanistic geography
geography teaching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标识性产品的地方性挖掘
被引量:
1
4
作者
林煦丹
黄剑
机构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7,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自然的社会建构过程、机制及其效应:基于广东和云南的比较”(4197118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基于‘人-地’视角的区域融合与发展:转型期广东自然的社会建构过程、机制及其效应(2018B030312004)”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作为一种基于存在主义与现象学衍生出的看待地理现象的概念视角,它旨在通过对人类经验和对空间、地方以及自然世界的全新理解,达成对地理现象的探索((2))。这一视角的出现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回应和批判,也使坚持“主体性的回归”成为许多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地理
标识
存在
主义
主体性
实证
主义
地方性
现象学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与风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心灵旅行
被引量:
1
5
作者
黄旭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摘
在一系列人文主义地理学著作中,段义孚阐述了自己的恋地情结:与死亡谷沙漠的地理邂逅时,主体自我找到了客体对应物;正是在石头、光线、风和沙子组成的广袤荒凉与寂静中,自我感到了安慰、养育和庇护。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死亡谷
段义孚
对应物
主体自我
恋地情结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如何使用研究素材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尚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地理学规范研究范式探究”(41771148)阶段性成果。
文摘
许多旅游地理学研究采用日记、游记,以及微博等即时通讯的个人感言作为研究素材,用以揭示人们的地方感。采用了这些体现书写者主体性的研究素材,是否就意味着研究者已经确立了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场?如果不是这么简单,那么如何使用这些素材,才能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这便是本文思考的问题。一、从反思自己的研究切入这里列举一篇未采用人文主义地理学立场的典型案例。笔者曾与学生一起用《鲁迅日记》作为研究素材,将鲁迅在北京生活工作期间居住、工作、购物、会友等活动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中,并与城市空间的基底叠加,从而理解鲁迅为何选择不同的地点((4))。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的刘闯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科学数据的共享,她建议笔者将这套数据分享在她和同事们运营的数据平台上((5))。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中国科学院
科学数据
即时通讯
数据平台
资源研究所
旅游
地理学
研究素材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地理中寻找自我——《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评介
7
作者
卢梦圆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处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7期1-1,共1页
文摘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一书由享誉全球的华裔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段义孚先生编著,于202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书中段义孚先生回顾一生所思所想,从“地理”的站台始发,途经许多美丽的风景,最终行至人文主义思想的广阔海洋。本书不是纯粹理性的知识或严肃的理论论述,而是一本闪烁着人生智慧的半哲学性随笔。书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地理空间与个体情感、意义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作者也对人类状况进行了理性反思,试图阐明“人”这一主体在地理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富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思想
人文主义地理学
个体情感
上海译文出版社
寻找自我
段义孚
纯粹理性
人类与环境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
被引量:
3
8
作者
任冰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5,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薇拉.凯瑟小说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16WWD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专项资金项目"论薇拉.凯瑟小说的人文主义情怀"(2572016CC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通过人的意识、感知和体验来研究人地关系,并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本文以这一概念为视角,考察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书写。在凯瑟笔下,主人公圣彼得教授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叙述,将方山景观和都市景观分别表现为精神家园和异化空间,并通过前者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消解后者所代表的压抑和异化,以保持人的精神和身份的平衡,从而为如何寻求精神自救、摆脱困境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薇拉·凯瑟
《教授之屋》
景观
Keywords
Humanism Geography
Willa Cather
The Professor' s House
spectacle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旅游研究知识论到“旅游知识学”
9
作者
裴齐容
张骁鸣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休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融合媒介环境学视角的日常生活空间体验研究”(4217122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总结其学术思想的著作《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意义的个体追寻》中,段义孚曾尝试以旅游现象来揭示人的心灵力量。他所具体讨论的是出色的故事和观念对城市的改变,举出的例子是游客因为文学作品而对牛津这座“温馨之城”和“梦想之巅”充满了兴趣,抵达之后就在牛津城的各个地方寻找能够印证其想象的街道、建筑、人物、情节。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段义孚
文学作品
知识论
旅游
学术思想
牛津城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乡重构--一座荒废小山村的涅槃之路
10
作者
康胤
於劭扬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0,共5页
文摘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对废弃的村庄如何进行有机更新?原乡重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视角入手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塘里古村的有机更新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规划层面:因势而构,重构完整的村落空间布局,致敬自然的乡村营造;建筑层面:因时而构,汲取乡村自然建造的精华,致敬村民朴实的生存法则;景观层面:因石而构,营造低调的奢华气息,致敬质朴的民间智慧。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文主义地理学
原乡重构
因势而构
因时而构
因石而构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umanistic geography
reconstruction of original homel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context
construction based on time
construction based on stone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其他地理学流派间的关系及应用
刘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文主义地理学者段义孚的理论意涵
夏铸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文主义地理学视野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指向
朱承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标识性产品的地方性挖掘
林煦丹
黄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自我与风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心灵旅行
黄旭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如何使用研究素材
周尚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在地理中寻找自我——《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评介
卢梦圆
《地理教学》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
任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旅游研究知识论到“旅游知识学”
裴齐容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原乡重构--一座荒废小山村的涅槃之路
康胤
於劭扬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