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语文教材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删改
1
作者 付振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5,40,共3页
高中语文教材大多选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而且一般都“略有删节”。笔者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足本《警世通言》,相对照,发现这篇文章大小删改近五十处,共删一千余字,改十余字。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警世通言》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几个疑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 王旭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7,共1页
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几点值得商榷,现提出以供探讨。 一、“士贰其行”中“行”的读音 《诗经·卫风·氓》(高中第三册)中“士贰其行”的“行”应当读“hang”,理由如下。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学过程 “行” 读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材里的中西爱情书写对比——以《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X期46-48,共3页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剧讲述了深闺中的富家小姐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在现实中却因相思而死,而后重逢成婚,并因爱重...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剧讲述了深闺中的富家小姐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在现实中却因相思而死,而后重逢成婚,并因爱重生,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牡丹亭》 对比 书写 爱情 中西 还魂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壁赋》教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余耀清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62,共3页
【教学设想】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经典名篇。教学中既要关注文言文的“言”这个教学的基点。又要注重“文”的方法与情感,既要依“言”助“文”,强化对文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立足字词解文意、把文脉、察文情,又要以“... 【教学设想】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经典名篇。教学中既要关注文言文的“言”这个教学的基点。又要注重“文”的方法与情感,既要依“言”助“文”,强化对文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立足字词解文意、把文脉、察文情,又要以“文”养“言”,在对作品的文法及情感的解赏中,自觉形成对文言词汇的不断积累与灵活运用。如此一来,文言文教学方能摆脱“文”“言”脱节、环节生硬机械的桎梏,还原古典文学的精气神,渗透出古代汉语的珠玑之形与古色之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设计 《赤壁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 文言词汇 “言” “文” 经典名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体切入教学《窦娥冤》
5
作者 刘恒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X期23-26,共4页
元代杰出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是中国戏剧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收入了该剧前三折。将《窦娥冤》选入教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经典、熟悉元杂剧这一艺术形式,从而对中国古典戏曲有进一步的认识。... 元代杰出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是中国戏剧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收入了该剧前三折。将《窦娥冤》选入教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经典、熟悉元杂剧这一艺术形式,从而对中国古典戏曲有进一步的认识。但是,《窦娥冤》这篇课文应该怎么教?如何避免把它上成单纯讲主题、讲人物、讲语言的小说类型课?如何把它上成一堂真正的戏曲课?本文试从文体切入,探讨《窦娥冤》的讲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文体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戏剧史 代表作品 传统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读懂“这一篇”到研究“这一本”——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
6
作者 童志国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Z期25-29,共5页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之一,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但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时仍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中“转圈”;加上文本细读耐心不够,对小说中诸多关涉全篇的细节视而不见或见而无思,致...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之一,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保留篇目,但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时仍在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中“转圈”;加上文本细读耐心不够,对小说中诸多关涉全篇的细节视而不见或见而无思,致使学生既不能在涵泳文字中获得必要的语言素养,不能读出名篇艺术构思的秘妙,也不能从“这一篇”中窥见“这一本”的奥秘。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经典文本的细节中发现矛盾并读出“真意”,从而由读懂“这一篇”转为爱读“这一本”,这是节选类文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教授具体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唯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进贾府》 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教材编写意图 文本细读 阅读方法 《红楼梦》 观念陈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乃自强步”注释补正
7
作者 方有国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乃自强步” 注释 文言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葺”深处有珍奇——《项脊轩志》主题辨析
8
作者 朱再枝 陈先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Z期35-38,共4页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都要以主题为中心,服务于主题内蕴需求。因此,确立主题是文本解读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然...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都要以主题为中心,服务于主题内蕴需求。因此,确立主题是文本解读的前提与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然而,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项脊轩志》堪称独步,其独特性表现在:作为文学文本,该文由正文和补记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创作时间相隔十三年;作为教学文本,教材中删去了“论赞”部分。这一补一删是否影响文本主题的表达?备课时,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在浩繁的参考资料中爬罗剔抉、反复推敲,发现专家对此文主题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分歧,值得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脊轩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写作意图 文本解读 课堂 文学文本 创作时间 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的“终”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煜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终”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字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漱玉词》看宋代酒俗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爱金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3-56,共4页
李清照,一个婉约的奇女子,其生活、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共选入其四首词作,首首都少不了“酒”的踪影。如:“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李清照,一个婉约的奇女子,其生活、写作均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共选入其四首词作,首首都少不了“酒”的踪影。如:“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东篱把酒黄昏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杯两盏淡酒”(《声声慢·寻寻觅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漱玉词》 酒俗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宋代 如梦令 李清照 “酒” 声声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木叶”——《说“木叶”》质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鸣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3,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人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林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授,其道德学问,令我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说“木叶”》一文,要阐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关键词 《说“木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质疑 诗歌语言 暗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乘之国”有多大?
12
作者 张亚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Z期33-35,共3页
《论语·先进篇》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录了孔子让四个弟子“各言尔志”的对话,其中有“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一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解释为“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古代,兵车的多少意味着国家... 《论语·先进篇》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记录了孔子让四个弟子“各言尔志”的对话,其中有“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一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解释为“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古代,兵车的多少意味着国家的大小强弱”[1],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为:“乘,兵车。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当时只能算中等国家。”[2]均所释不详。本文从文字、历史等角度加以补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古代汉语》 诸侯国 国家 王力 文字 补释 指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不该删掉的文字
13
作者 孟祥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2,共1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199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中有一段介绍朱亥的文字: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文字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士塔》质疑两则
14
作者 曲宏伟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期61-61,共1页
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作为一篇学者散文。受到了很多文学爱好者乃至作家朋友的推崇,现在已被选人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于此文的赞美已有很多,无须笔者再画蛇添足。这里,只想谈谈对文中两处说法的质疑。
关键词 《道士塔》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文学爱好者 学者散文 余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