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探究
1
作者 周小刚 郝翔麟 +4 位作者 夏吉影 皇甫志敏 付万垒 吕杨帆 郭乔楠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44-1453,共10页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目的探讨新融合基因RELCH-RET驱动正常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回顾性临床数据(n=469),筛选出RELCH-RET融合基因作为研究靶点。为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及机制,构建3组细胞模型:阴性对照组(HBE VC,转染空载慢病毒)、RET对照组(HBE RET,转染Flag-RET过表达慢病毒)及实验组(HBE RELCH-RET,转染Flag-RELCH-RET过表达慢病毒);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利用15只4周龄雌性肥胖型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SPF级),体质量(15.1±0.4)g,随机分为3组(n=5),通过皮下移植瘤实验评估体内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RET酪氨酸激酶(Y905)自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关键蛋白ERK1/2、EGFR(Y845)和STAT3(Y705)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化学交联法结合Western blot分析RELCH-RET的二聚化及多聚化状态,并通过解交联实验验证其可逆性。结果在NSCLC患者中筛选出3例阳性RELCH-RET融合基因患者;与HBE VC及HBE RET组相比,HBE RELCH-RET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且获得迁移及侵袭能力(P<0.01),而对照组未表现出迁移及侵袭能力;小鼠异种移植瘤实验可见HBE RELCH-RET组形成明显肿瘤结节(P<0.001),而对照组无肿瘤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提示,RELCH-RE T可诱导RET酪氨酸残基(Y905)发生磷酸化自激活,并显著上调ERK1/2、EGFR(Y845)及STAT3(Y70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化学交联-Western blot分析证实RELCHRET在HBE细胞中形成分子量约为170 kDa的二聚体,经解交联处理后可恢复至单体状态。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RELCH-RET通过以不依赖配体方式二聚化或多聚化介导RET磷酸化自激活,进而激活下游典型RET信号通路,最终驱动正常HBE细胞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CH-RET 融合基因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PI3K依赖性促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湘波 赵海金 +3 位作者 蔡绍曦 彭红娟 李文军 佟万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2O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μmol/L和600μmol/L,...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H2O2浓度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正常组,50μmol/L、200μmol/L和600μmol/L,分别处理HBE24h,RT-PCR检测VEGF及β-actin基因表达水平;选择基因表达水平影响较大的50μmol/LH2O2处理细胞24h,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选择性抑制剂Ly294002对H2O2诱导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在200μmol/L以下H2O2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VEGF165 mRNA表达在正常组,50、200和600μmol/L分别为0.379±0.044,0.791±0.042,0.585±0.133,0.720±0.0213VEGF189 mRNA表达在4组中分别为:0.193±0.018,0.270±0.012,0.205±0.074,0.302±0.035。相对于对照组,VEGF165、VEGF189在50μmol/L H2O2处理组即可显著升高VEGF表达(P<0.05),但并无浓度依赖性增加。ELISA结果显示:正常组、50μmol/L H2O2处理组和PI3K预处理上清VEGF浓度分别为:(591.5±9.5)、(768.9±21.3)、(489.3±10.9)pg/ml。H2O2处理组显著升高VEGF表达,而Ly294002可显著降低H2O2诱导的VEGF表达(P<0.05),甚至比正常水平更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PI3K通路依赖性地增加HBEVEGF表达,这可能是哮喘慢性气道炎症产生和维持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卿春华 陈平 向旭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烟草悬凝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 thiazoly)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人...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烟草悬凝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 thiazoly)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的生长情况;荧光-化学发光仪测定细胞内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DNA ladder法检测HBE135-E6E7凋亡;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cl-2和BaxmRNA表达。结果:CSC组与CSC+茶多酚组细胞内R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SC+茶多酚组细胞内ROS水平则明显低于CSC组。CSC组出现明显的DNA断裂拖尾带,CSC+茶多酚组仅出现少量的断裂拖尾带。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SC组Bcl-2mRNA表达降低(P<0.01),BaxmRNA表达升高(P<0.01);与CSC组相比,CSC+茶多酚组Bcl-2mRNA表达升高(P<0.01),BaxmRNA表达降低(P<0.01),CSC组与CSC+茶多酚组Bcl-2mRNA/BaxmRN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茶多酚可拮抗CSC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清除ROS,促进Bcl-2mRNA表达和抑制BaxmRNA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烟草悬凝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氧自由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烟草悬凝物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诚 吴庆琛 +4 位作者 李强 朱茂祥 杨陟华 潘秀颉 谢俊豪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 目的:用低剂量烟草悬凝物模拟吸烟环境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亚急性毒性存活能力检测实验确定慢性诱导物的剂量,以不同剂量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或多次染毒,以不染毒细胞为对照。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各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结果:以体积分数为0.5、1、2μl/ml的烟草悬凝物对细胞进行单次和多次染毒,各相应剂量组多次染毒和单次染毒与对照组相比,传至第25代细胞,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均差异明显(P〈0.05);传至第38代,成功建立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细胞复层生长,无接触性抑制,染色体异常,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次染毒组的恶性转化趋势比单次染毒组强,而且剂量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r=0.969,y=42x)。结论:用0.5~2μl/ml烟草悬凝物诱导的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可作为模拟吸烟环境下细胞慢性恶性转化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悬凝物 致癌性试验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慢性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守冬 肖伟 +2 位作者 朱茂祥 杨陟华 薛玉文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性和转化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用75nmo·lL-1凝血酶持续刺激人类乳头状瘤-18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70d,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血清抗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致癌性和转化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用75nmo·lL-1凝血酶持续刺激人类乳头状瘤-18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70d,观察不同代龄细胞的血清抗性、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凝血酶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c-myc和p21^(cip1)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MYC和P21^(cip1)蛋白表达变化,鉴定细胞的恶性转化表型。结果经传代培养,凝血酶处理的第10代BEP2D细胞血清抗性增强,接种效率提高,第20代细胞呈非贴壁依赖性生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升高达(0.461±0.009)%。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第22代细胞处于S期比例为55.63%。凝血酶转化第25代、第27代细胞PAR1基因、c-myc基因及C-MYC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反,p21^(cip1)基因和P21^(cip1)蛋白表达减弱。凝血酶处理的第20代细胞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具有裸小鼠致瘤型的恶性转化细胞。每升2×104抗凝血酶单位水蛭素能够拮抗凝血酶对BEP2D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结论凝血酶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恶性转化作用,c-my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活化与p21^(cip1)失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蛋白酶活化受体-1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基因表达 基因 C-MYC 基因 p21^eipl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抑制和炎性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洪志聪 骆献阳 +2 位作者 蔡成福 徐剑 庄国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炎性作用。方法:用PM2.5采样器采集上海地区大气PM2.5样本,扫描电镜观察PM2.5形态特征。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不同浓度(0,50,100,200...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炎性作用。方法:用PM2.5采样器采集上海地区大气PM2.5样本,扫描电镜观察PM2.5形态特征。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暴露于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g/m L)的PM2.5 12,24,48 h,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el 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PM2.5暴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TNF-αm 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GM-CSF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PM2.5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直径大多等于或小于2.5μm。与同时间点未暴露组比较,各暴露组(50~800μg/m L)细胞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暴露组比较,暴露于100,400或800μg/m L PM2.5 24 h后,GM-CSF和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PM2.5暴露浓度越高,GM-CSF和TNF-α的m RNA和蛋白升高水平越显著。结论:大气PM2.5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胞活性,这可能与PM2.5促发和加重支气管肺部炎性疾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炎性 细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二异氰酸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彭红娟 蔡绍曦 +2 位作者 赵海金 李文军 佟万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和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和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活力的影响;分别用浓度为10、20、30、40μg/ml的HSA和TDI-HSA处理HBE135-E6E7,以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HBE135-E6E7为对照组,用半定量RT-PCR同时扩增各组HBE135-E6E7VEGF和β-actin基因片段,从基因水平上比较各组VEGF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40μg/ml以下浓度的HSA和TDI-HSA不影响HBE135-E6E7活力;HBE135-E6E7组成性表达VEGF189和VEGF165;与10μg/mlHSA组以及对照组相比,10μg/mlTDI-HSA组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20、30、40μg/ml的TDI-HSA组与相应浓度的HSA组以及对照组相比,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TDI-HSA浓度的增加,HBE135-E6E7 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亦随之增加(P<0.05)。结论TDI显著增加HBE VEGF表达,这可能是TDI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盐 哮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白蛋白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烹调油烟冷凝物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诚 李强 +4 位作者 吴庆琛 朱茂祥 杨陟华 陈丹 张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3-1105,1124,共4页
目的用烹调油烟冷凝物(COFC)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以探讨COFC的危害。方法通过MTT法确定诱导物的染毒剂量,以COFC处理细胞,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 目的用烹调油烟冷凝物(COFC)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慢性恶性转化,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以探讨COFC的危害。方法通过MTT法确定诱导物的染毒剂量,以COFC处理细胞,用血清抗性实验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和恶性特征,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和集落形成率,并将细胞接种于裸鼠,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以50μg/mL的COFC对细胞进行染毒,传至第20代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抗血清促分化的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至第35代,转化细胞的锚着独立生长实验克隆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接种裸鼠成瘤,病理检查结果为低分化鳞癌。结论 COFC可诱导正常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烹调油烟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调油烟冷凝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0γ射线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高福 蔡建明 +6 位作者 崔建国 黄定德 李百龙 杨平 闵锐 倪瑾 孙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5-439,共5页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 目的:建立γ射线辐射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方法: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经总剂量22 Gy ^(60)Coγ射线分3次照射后进行传代培养,应用平板克隆实验、血清抗性实验、细胞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该细胞系恶性程度;裸鼠皮下种植辐射细胞检测其成瘤能力,成瘤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照射细胞培养至35代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抗性实验显示照射组细胞在第45代后克隆形成增加(P<0.01),而在照射后50代细胞软琼脂集落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P<0.01),显示BEAS-2B细胞经辐射后出现了恶性转化。(2)皮下种植22 Gy 50代细胞的8只裸鼠50 d后1只成瘤,种植22 Gy 60代辐射细胞的8只裸鼠中有4只成瘤;成瘤组织病理检测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上皮细胞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60)Coγ射线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恶性转化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二异氰酸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冠文 蔡绍曦 +3 位作者 赵海金 李文军 佟万成 刘来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ROS)生成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活力的...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ROS)生成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以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16HBE为对照组,20、60、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通过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DCFH-DA)细胞内ROS荧光染色,收集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选择对ROS水平影响较大的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TDI-HSA诱导ROS生成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相。采用跨上皮电阻(TEER)法检测上皮单层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120μg/ml以下浓度的TDI-HSA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ROS水平在对照组、20、60和100μg/ml组分别为:65.04±4.56,91.76±4.84,119.96±10.40,203.11±8.21。100μg/ml TDI-HSA组与对照组及20、60μg/ml组相比,16HBE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100μg/ml TDI-HSA处理组、50 mmol/L NAC预处理组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69.02±2.14,246.47±18.55,102.50±4.60;而TEER分别为:280.75±11.93,92.25±11.44,207.25±7.41。NAC可显著降低TDI-HSA诱导的ROS生成(P<0.05),改善氧化应激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P<0.05)。结论 TDI显著增加HBEROS的产生,其诱导的氧化应激部分参与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这可能是TDI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盐 哮喘 活性氧 氧化应激 血清白蛋白 N-乙酰半胱氨酸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及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桂芝 刘长庭 +1 位作者 熊玮 刘东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61-3865,共5页
目的为探讨化学混合物联合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混合物(以VOCs表示)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VOCs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 目的为探讨化学混合物联合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混合物(以VOCs表示)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VOCs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C50),以低剂量(8%LC50)对BEAS-2B细胞进行诱导,获得诱导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 (G带染色法)观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 BEAS-2B细胞在VOCs作用后细胞逐渐变大、变圆,细胞质丰富,并伴有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核嗜碱深染,体积增大,核仁增多;细胞复层生长,排列紊乱,细胞克隆为无序的条索状团块状排列。经VOCs诱导后细胞倍增时间〔(1.79±0.02)d〕较对照细胞〔(2.08±0.03)d〕缩短,而饱和密度〔(529.1±31.6)×104/ml〕、最大增殖倍数〔(104.8±6.2)倍〕均高于对照细胞〔(321.2±13.1)×104/ml和(54.6±5.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OCs诱导细胞第15代可在软琼脂培养基内形成典型的甚至肉眼可见的阳性细胞克隆,克隆形成率(35.02±7.80)%高于对照细胞(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细胞与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细胞中二倍体(2n=46)比例降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非整倍体(77条、80条染色体)、大量亚二倍体(<2n)、超二倍体(>2n&<4n)和多倍体(≥4n)细胞,其非稳定性畸变频率(67%)高于对照细胞(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OCs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皮素受体亚型-3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抗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惠君 王悦 +5 位作者 柒铭铭 屈飞 向阳 谭宇容 张长青 秦晓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研究蛙皮素受体亚型-3(bombesin receptor subtype-3,BRS-3)激活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增殖的影响及对HBECs抗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噻唑蓝3-(4,5-dim... 目的:研究蛙皮素受体亚型-3(bombesin receptor subtype-3,BRS-3)激活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增殖的影响及对HBECs抗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观察BRS-3特异性激动剂P3513对HBECs增殖的影响;在O3应激作用下,观察HBECs的^3H-Udr漏出率、乳酸脱氢酶释放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P3513对其影响;观察P3513对HBECs上皮钙黏素(epithelial cadherin,E-cd)、整合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P3513能显著促进HBECs增殖(10^-9~10^-7mol/L),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2)O3应激使^3H—Udr漏出率增加,LDH释放活性增加;P3513可显著降低O3应激的HBECs ^3H—Udr漏出率、LDH释放活性,但能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3)钙调素抑制剂W7,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D98059和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能阻断P3513的促增殖和抗损伤保护效应;(4)P3513可使03应激的HBECs钙黏素、整合素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P3513介导的BRS-3激活对O3应激的HBECs有抗损伤保护作用,其信号途径可能与Ca^2+通路、MEK和PK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皮素受体亚型-3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P35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斯特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黏液蛋白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剑敏 鲍一笑 李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黏液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鉴定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LPS以1μg/ml剂量诱导细胞炎症反应,孟鲁斯特(50、20、10μmol/L)进行干预治疗,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分泌细胞上清黏...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黏液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鉴定人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LPS以1μg/ml剂量诱导细胞炎症反应,孟鲁斯特(50、20、10μmol/L)进行干预治疗,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分泌细胞上清黏蛋白5AC(MUC5AC)水平变化,并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MUC5AC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变化;Western-blot检测孟鲁斯特干预治疗前后磷酸化细胞核转录因子κB(p-NF-κB)、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活化情况。结果孟鲁斯特以剂量依赖性降低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MUC5AC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ROS产生,抑制NF-κB/p-IκBα、ERK活化。结论孟鲁斯特在体外能抑制MUC5AC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EKR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孟鲁斯特 黏蛋白5AC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桂芝 熊玮 +1 位作者 刘长庭 刘东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甲醛作用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且呈现无限增殖趋势。在后期(15代)具有很强的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表明诱导细胞已发生慢性转化。诱导细胞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结论甲醛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转化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明科 陈双红 +2 位作者 潘沪湘 巴剑波 陶永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为研究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保护效应,以0、50、100、150、200、300和400μmol·L-1甲醛处理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24 h,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0、6、24和... 为研究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保护效应,以0、50、100、150、200、300和400μmol·L-1甲醛处理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24 h,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0、6、24和48 h。以不同浓度(0、0.1、1和10 mmol·L-1)NAC预处理1 h或不同时间(预先3、1 h加入NAC、同时加入甲醛和NAC及加入200μmol·L-1甲醛1、3 h后)加入1 mmol·L-1NAC,再以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甲醛处理时间均为24 h),CCK-8(cell counting kit-8)实验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甲醛对BEAS-2B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AC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甲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BEAS-2B细胞死亡。200μmol·L-1甲醛处理BEAS-2B细胞6 h,细胞存活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甲醛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存在时间效应关系。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AC处理可拮抗甲醛引起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存在剂量效应关系,NAC不同时间处理组间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甲醛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存活率下降,NAC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对甲醛引起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苏饮含药血清诱导炎症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D-2mRNA表达中NFκB所发挥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俊华 马萍 +3 位作者 卫丽 徐春肖 陈瑶 胡晋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NFκB在参苏饮诱导炎症16HBE表达h BD-2mRN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参苏饮及其拆方药液,心脏采血制备含药血清;传代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LPS(1 mg/L)刺激16HBE后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24 h)测... 目的:探讨NFκB在参苏饮诱导炎症16HBE表达h BD-2mRN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参苏饮及其拆方药液,心脏采血制备含药血清;传代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LPS(1 mg/L)刺激16HBE后不同时间点(3 h、6 h、12 h、24 h)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及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8含量,建立16HBE炎症模型;给药前用PDTC预处理30 min,采用RT-PCR法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5 h、1 h、3 h、5 h、8 h)细胞h BD-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DTC阻断NFκB后,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益气解表组h BD-2mRNA相对表达量仅在1 h显著性升高(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TC阻断NFκB后,参苏饮诱导炎症16HBE表达h BD-2mRNA明显受抑,表明参苏饮上调h BD-2mRNA表达需要NFκB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苏饮 炎症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NFΚB h BD-2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孔令文 吴庆琛 朱进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13-819,共7页
目的:研究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染色体畸变,探讨其在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预警及普查方面的意义。方法用NNK诱发BEAS-2B细胞(BEAS-2BNNK)恶性转化,并在此过程中用常规中期染色体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在烟草特异性亚硝胺(NNK)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染色体畸变,探讨其在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预警及普查方面的意义。方法用NNK诱发BEAS-2B细胞(BEAS-2BNNK)恶性转化,并在此过程中用常规中期染色体分析方法,动态观察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1.NNK诱发BEAS-2B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①BEAS -2BNNK(实验组)第5代细胞血清抗性显著增强。②第15代BEAS-2BNNK细胞具有锚着独立性生长特性。③第20代BEAS -2BNNK细胞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异型性。④第25代BEAS-2BNNK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病理为高分化鳞形细胞癌。2.染色体畸变①BEAS-2B(对照组)二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的91%-97%,传代后核型稳定;从第5代开始BEAS-2BNNK细胞即逐渐失去正常核型,随着传代次数增加,二倍体细胞比例从83%递减至54%,异倍体及多倍体细胞呈递增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各代BEAS-2B细胞结构畸变发生率为2%-4%;除第5代BEAS-2BNNK细胞结构畸变总频率(11%)明显高于BEAS -2B细胞外,其余各代细胞与BEAS-2B细胞相近。结论:NNK能成功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恶性转化, 为进一步探讨肺癌发生机制、尤其是吸烟致肺癌发生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染色体的异倍性和多倍性在NNK诱发BEAS- 2B细胞转化成肺癌过程中可能属早期事件,有望成为吸烟高危人群罹患肺癌的预警及普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K 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染色体 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KBKE在烟气凝集物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继红 洪磊 +7 位作者 蒋鹏 袁娜娜 李勤 陈余清 王效静 朱茂祥 杨陟华 李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221-1228,共8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抑制蛋白E抗体(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 subunit epsilon,IKBKE)在卷烟烟气凝集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CSC慢...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抑制蛋白E抗体(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kinase subunit epsilon,IKBKE)在卷烟烟气凝集物(cigarette smoke condensate,CSC)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CSC慢性染毒BEP2D细胞至P70代(0.001支烟/m L),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染毒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代细胞以及CSC急性染毒BEP2D细胞(0.006支烟/mL)4、8、12、24 h和48 h后IKEBE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烟熏1、3、9个月A/J小鼠外周小气道和瘤体组织IKBKE的表达;慢病毒IKBKE-siRNA感染P70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和凋亡的影响;观察敲减IKBKE对STAT3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及STAT3信号通路激活剂IL-6对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结果与P0、P50细胞相比,P70细胞具有恶性转化表型;IKBKE显著高表达于P70细胞(P<0.05),亦是CSC诱导的早期分子事件;在烟气暴露A/J小鼠肺肿瘤组织中IKBKE表达显著增高(P<0.01);siRNA沉默IKBKE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克隆形成,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与抑制STAT3磷酸化有关。结论 IKBKE可能通过调控STAT3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其增殖,参与吸烟诱导肺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E抗体 卷烟烟气凝集物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在二氧化硅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昕 胡永斌 +2 位作者 梁冠男 蒋海鹰 周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探讨Rho在二氧化硅(SiO2)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以SiO2处理的HBE细胞为研究对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检测α-SMA表达;GST pull down分析Rho的活化情况;干预实验中用Rho... 目的:探讨Rho在二氧化硅(SiO2)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中的作用。方法:以SiO2处理的HBE细胞为研究对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检测α-SMA表达;GST pull down分析Rho的活化情况;干预实验中用Rho抑制剂Y27632处理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SiO2对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SiO2(0,50,100,200,300μg/mL)分别作用HBECs细胞72h后,α-SMA表达增强,其中以200μg/mL SiO2组α-SMA表达最强,为对照组的(5.09±1.98)倍(P<0.01);用200μg/mL SiO2分别作用HBECs细胞1,2,6,12,24h后,Rho明显活化(P<0.01);Rho抑制剂Y27632明显抑制了SiO2诱导的α-SMA表达,20和30μmol/L的Y27632抑制率分别为68%和75%(P<0.01)。结论:Rho参与介导SiO2诱导的HBECs中α-SM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RHO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镍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芯片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宾晓农 吕嘉春 +2 位作者 谭敏 纪卫东 陈家堃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镍(NiS)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16HBE)发生恶性转化及转化细胞致癌性,其机制可能与NiS引起基因突变、多种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为此,本研究利用NiS恶性转化的体外培养细... 背景与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镍(NiS)可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16HBE)发生恶性转化及转化细胞致癌性,其机制可能与NiS引起基因突变、多种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为此,本研究利用NiS恶性转化的体外培养细胞模型,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经NiS转化后的16HBE细胞基因的差异表达,从基因组水平探讨NiS所致细胞恶变的相关基因差异改变。方法分别提取16HBE和经NiS单独处理发生转化的NiS16HBE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并以Cy3dCTP和Cy5dCTP荧光素分别标记制作探针。探针混合后与含4000个人类基因的芯片杂交。以ScanArray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以GenPixPro3.0软件分析荧光信号,然后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NiS16HBE细胞样本与16HBE细胞样本比较,呈现差异表达的基因有151个(3.78%),其中81个(53.64%)上调,70个(46.36%)下调。结论NiS的转化作用与应激反应基因、免疫相关基因、DNA合成和修复基因、代谢相关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