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才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徐国祥 张淼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42,共3页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pilation of the talented paople indexes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quan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tal-ented people idexes.
关键词 人才指数 人才资源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人才指数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白万平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以贵州省1986年~2002年的数据为样本,从人才素质、人才年龄、人才产业构成、人才能力发挥等方面综合研究人才指数的构成,可反映贵州人才的综合变动,进而探讨人才指数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并显示出贵州省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才指数 变动 贵州 人才产业 经济变量 人才战略 人才素质 样本 才能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陕西省人才环境指数的测度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朋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69,共3页
文章在构建陕西省人才指数与人才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陕西人才指数与人才环境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找出了影响人才指数的人才环境主因子,并由此给出了测度陕西人才环境指数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文中给出了这一指数的具体... 文章在构建陕西省人才指数与人才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计算陕西人才指数与人才环境各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找出了影响人才指数的人才环境主因子,并由此给出了测度陕西人才环境指数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文中给出了这一指数的具体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人才指数 人才环境系统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姚凯 寸守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6,共11页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中心 人才政策 人才区位商 人才集聚指数 辐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构建及区域差异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谨素静 钟若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1-35,共5页
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地区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要素共同影响,文章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36个城市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环境受到地区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要素共同影响,文章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法对我国36个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进行测算,综合分析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现状及问题。结果显示:我国人才发展环境区域差异较大,呈现梯度分布特征;经济环境成为驱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提升的关键;多数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空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发展环境指数 熵值法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信息化人才结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立甫 《经济与管理》 2005年第4期79-81,共3页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经验表明,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人才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才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本文拟对信息化人才的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化人才资源指数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人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招聘的我国卫生人员需求分析
7
作者 陈翔 汤超颖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5,451,共6页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招聘数据,深入分析我国卫生人员的需求现状,构建网络招聘人才需求指数,以衡量各区域卫生人员需求的紧迫程度,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卫生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招聘数据,深入分析我国卫生人员的需求现状,构建网络招聘人才需求指数,以衡量各区域卫生人员需求的紧迫程度,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网络招聘数据,采用数据抓取和文本挖掘技术。首先通过爬虫技术获取招聘网站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关键信息,包括薪资、学历要求、经验要求等,进而构建网络招聘人才需求指数,以反映各区域卫生人员需求的紧迫程度。结果我国卫生人员需求主要集中在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且对本科和大专学历的需求最大,卫生人员的收入呈现正态分布(钟形曲线)趋势。网络招聘人才需求指数与人均GDP呈正相关,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卫生人员需求有显著影响;而人口结构对短期卫生人员需求的影响有限。结论基于网络招聘数据分析卫生人员需求可以填补以往研究中缺乏对卫生人员需求现状微观细致分析的空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区域间卫生人员需求紧迫性的衡量标准,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影响的新视角,对于制定更加精准的卫生人员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人员 人才需求 网络招聘 人才需求指数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才成为长沙最抢眼优势
8
作者 米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4-95,共2页
据《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公布,长沙市的劳动素质指数在上榜100个城市中名列第一,高级人才指数名列第四。长沙市已拥有各类人才43万人,其中青年人才总量达到23.82万人。目前,长沙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 据《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公布,长沙市的劳动素质指数在上榜100个城市中名列第一,高级人才指数名列第四。长沙市已拥有各类人才43万人,其中青年人才总量达到23.82万人。目前,长沙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8279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早在20世纪90年代来,长沙市就开始了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才 20世纪90年代 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长沙市 商业城市 中国大陆 素质指数 人才指数 人才总量 省会城市 排行榜 福布斯 中青年 劳动 高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价值链理论的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寸守栋 姚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6-55,共10页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 城市国际人才争夺战由来已久并不断升级,但针对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水平、影响因素和差异化政策供给的研究鲜见。以“国际人才集聚指数-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为研究主线,以中国36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通过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指数排名分为3个差异显著的层级。其中,第二和第三层级之间无较大差距,但与由北京、上海组成的第一层级相比大幅落后。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影响因素分化明显,第一类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全球城市品牌文化;第二类城市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第三类为外资传统工商业企业和产业集聚。对应地,中国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政策供给围绕外资传统工商业国际人才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人才集聚、多样性和包容性国际人才文化氛围营造存在三大差异化选择。首次构建人力资本“投入-过程-产出”价值链模型,为从机理上深入探索中国各类城市国际人才集聚模式及提升路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才 人力资本 价值链 人才集聚指数 人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质量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少卿 赵锂 赵昱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45,78,共20页
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城市服务业发展?基于笔者构造的127个中国城市2010—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和一个新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司法质量的提升将显著提高城市服务业产值占比和就业占比。根据城市特征展开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东部... 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影响城市服务业发展?基于笔者构造的127个中国城市2010—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和一个新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司法质量的提升将显著提高城市服务业产值占比和就业占比。根据城市特征展开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东部地区城市和副省级以上城市,在本地服务业企业开展相互竞争的中西部城市和行政权力更小的地级市,提升司法质量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另外,司法质量提升会导致属于消费性服务业的住宿餐饮业占比显著下降,而合约密集度更高、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金融业占比则显著提高,这意味着改进司法质量有利于增量资源流向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机制方面,提升城市司法质量会显著降低服务业纠纷裁决的时间成本,但是时间缩短对于服务业发展并没有显著影响,从而间接说明纠纷数量的减少才是司法质量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机制。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中国经济优化升级,建议中国各级城市从培育法律专业人士入手,提升司法质量,改善其法治化营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质量 城市服务业 可获得法律人才指数 合约密集度 纠纷裁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