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A的大学人才培养系统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孟浩 王艳慧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大学的人才培养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对大学人才培养系统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十分必要。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教育部直属的72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综合效... 大学的人才培养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对大学人才培养系统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十分必要。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DEA方法,对我国教育部直属的72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综合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在2004年的大学规模下,部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总体效率;其余的大学人才培养系统总体效率则较低;而且25所大学规模收益不变,18所大学规模收益递减,29所大学规模收益递增。这为完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大学人才培养系统评价 DEA综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试制度在高校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地位——高校教学改革的理论前提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肖瑛 周琦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43-145,共3页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构建良性、高效的人才培养系统。该系统由教学工作体系、考试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考试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考试制度在该系统中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表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规束和引...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构建良性、高效的人才培养系统。该系统由教学工作体系、考试制度、人才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考试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考试制度在该系统中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表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规束和引导教学工作体系的构建、运作和改革。教学改革必须高度重视考试的教育价值,自觉地调整具体的考试模式来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系统 教学工作体系 考试制度 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资人才培养系统的构成、现状与创新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芬 郭长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13,共3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构成内涵、目前高校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提高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在科研考核中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营造宽松,自由,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参加研讨会提供支持、加强实质性的团队合作、...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构成内涵、目前高校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提高对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在科研考核中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营造宽松,自由,创新的学术环境和工作环境、对参加研讨会提供支持、加强实质性的团队合作、提高个人工作付出与收入一致性程度和生活上给予保障、情感上给予归属感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资人才 人才培养系统 创新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综合集成系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顾志良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7-200,共4页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总结多年教育改革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素出发,运用系统学观点提出了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思想,初步阐述了人才培养系统的内涵与意义,简要分析了系统的构成...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总结多年教育改革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相关要素出发,运用系统学观点提出了构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的思想,初步阐述了人才培养系统的内涵与意义,简要分析了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并着重阐述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运用综合集成方法系统协调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人才培养系统 系统论方法 综合集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及其一致性建构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丽平 高耀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7,共8页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构成,每一层次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本科的整体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专业特点,课程教学目标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由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构成,每一层次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本科的整体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专业特点,课程教学目标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三个层次培养目标在逻辑上相互联系,层次上逐级分解,共同构成了一致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建构必须体现这种一致性,并根据每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内涵、特征和具体化要求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 人才培养目标系统 一致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才培养的经济性与社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乐忠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2-74,共3页
论人才培养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王乐忠山东大学管理科学系副教授在经济高度发达、科技飞速进步、文明程度日高的现代社会,国力竞争、企业竞争、市场竞争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及制约作用,正为人们越来... 论人才培养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王乐忠山东大学管理科学系副教授在经济高度发达、科技飞速进步、文明程度日高的现代社会,国力竞争、企业竞争、市场竞争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及制约作用,正为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社会性 社会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义务教育 人才培养系统 管理科学 工业发达国家 培养人才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雷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89-90,共2页
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就业教育体系的设想,并具体阐述了其所具有的"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三个特征,同时还分析了构建所涉及的教育... 文章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就业教育体系的设想,并具体阐述了其所具有的"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三个特征,同时还分析了构建所涉及的教育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施途径三个关键环节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系统 就业教育体系 构建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化工专业思政教育原则及主客体关系论证——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8
作者 于涛 李志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0-180,共1页
推动高校化工专业思政教育革新,应立足主客体关系论证,增进双方互动。思政教育主客体互动注重角色定位、聚焦互动内容及情感共鸣,即关注思政教育的互动内涵、环境塑造、角色本位凸显及源动力催生。根据化工专业思政教育原则及主客体关... 推动高校化工专业思政教育革新,应立足主客体关系论证,增进双方互动。思政教育主客体互动注重角色定位、聚焦互动内容及情感共鸣,即关注思政教育的互动内涵、环境塑造、角色本位凸显及源动力催生。根据化工专业思政教育原则及主客体关系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一书根植思政育人原则,以“双一流”建设重要内容与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为基础,探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系统,可推进高校化工专业思政教育改革,重新审视教育的“人本位”,厘清思政教育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主客体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 双一流 情感共鸣 角色定位 人才培养系统 环境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方式与推进路径
9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56-56,共1页
张伟、徐广宇在《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10期中撰文,介绍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方式,阐释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推进路径,提出了政府方面的有关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方式。1.专业转型。指以专业为... 张伟、徐广宇在《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10期中撰文,介绍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方式,阐释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推进路径,提出了政府方面的有关政策建议。首先,介绍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三种方式。1.专业转型。指以专业为基础进行的专业或专业集群转型,即将高校的部分专业(集群)转型为应用技术专业,形成"一校两型"格局。2.二级学院转型。指以二级学院为基础进行二级学院的整体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 整体转型 人才培养系统 转型方式 经济产业结构 需求对接 人才成长 学术型 优化结构 互通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经济对教育的二重性影响及其对策
10
作者 蒋建国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1992年第Z2期3-4,共2页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说到底是发展有计划的...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说到底是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观念使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它对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可见在当今,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其实质是教育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关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二重性影响以及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大发展将使中国由温饱走向小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发生 教育人才 价值意识 教育事业 战略重点 人才培养系统 金钱至上 精神文明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中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