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的基本逻辑与模型构建
1
作者 虞宁宁 谢正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12-20,共9页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产业人才供需失配问题愈发突出,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供需失配的重要原因。开展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有助于精准把握产业人才供需适配现状、准确传递产业需求、有效引导人才培养全...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产业人才供需失配问题愈发突出,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供需失配的重要原因。开展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有助于精准把握产业人才供需适配现状、准确传递产业需求、有效引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基于人才培养是评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产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是学校专业划分的基本依据、多元主体间的系统联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三个基本逻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模型,将适配成熟度分为初始、成长、优化、优秀、卓越等五个级别,可以为科学评估产业链、技术链、岗位链与人才链之间的适配关系提供理论框架,实现多元情景下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情况的诊断、监测和改进,推动产业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和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才 供需适配 成熟度评估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2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不同就业阶段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杨云佳 崔璨 +1 位作者 王强 陈南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基于2003—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履历大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尺度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不同就业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学历和学校层级人才分布格局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 基于2003—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履历大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城市尺度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不同就业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学历和学校层级人才分布格局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主要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直辖市以及城市群形成集聚;相较于初次就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在当前就业阶段的空间集聚度有所升高。2)不同就业阶段人才分布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初次就业阶段,经济因素对人才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当前就业阶段,舒适性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反映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在职业发展中后期物质基础得到满足后,对生活品质提升的关注日益增强。同时,人才政策在两个阶段均对人才分布起重要作用。3)不同学历与学校层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分布的影响因素呈现异质性。高人力资本群体(研究生学历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对舒适性因素的关注度更高,尤其在当前就业阶段表现得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人力资本 城市舒适性 异质性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产业人才供需匹配的价值、困境与行动逻辑
4
作者 李利利 刘洋 赵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6-11,共6页
产业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解决其供需匹配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实现供需协同系统化调适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结构性失业治理至关重要。... 产业人才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和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解决其供需匹配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任务。实现供需协同系统化调适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结构性失业治理至关重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我国产业人才供需匹配体系面临三重现实困境:认知偏差的非线性演化与职业—产业系统脱节;产业需求预测机制与教育—产业系统协同脱耦;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与市场—人力资本转化阻滞。为破解产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可以构建“文化赋能—市场牵引—供给适配—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行动逻辑框架,具体路径是:构建职业荣誉体系与培育文化认同;开发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的需求预测模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市场导向的标准化培养体系;实施职业资格框架与产业人才标准对接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才 人才供需匹配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适配模式研究——复杂适应系统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萍 许红春 张京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快速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配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构筑产业人才生态圈,并将各利益相关方凝结成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具有生命特质的复杂适应系统。由此构建适应性集群模式,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快速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配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构筑产业人才生态圈,并将各利益相关方凝结成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具有生命特质的复杂适应系统。由此构建适应性集群模式,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提供模型参照。适应性集群模式的内容包括目标、原则、适用领域、组成要素、运行方式、应用价值等,并给出实践建议。此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到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强调要符合适应性协同和动态集群的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培养 适配产业需求 复杂适应系统 产业人才生态圈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耦合协调评价及融合发展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伍香 宾春妹 +1 位作者 唐承财 刘星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 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遇到瓶颈.该文从耦合协调理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衡量滇桂黔民族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和协调发展现状,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相对优先度判断两系统的发展偏离情况,以云南景洪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雷山县三个县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案例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人才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2)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的水平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差较大;3)单个地区来看,云南景洪市在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贵州雷山县的乡村旅游发展和人才发展较差,且两者之间尚未达到均衡发展状态.基于耦合实证结果以及三个案例地的实际概况,进一步探讨并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人才发展 乡村振兴 滇桂黔民族地区 产业-人才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乡村产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顾友民 吴睿 +1 位作者 郭雁 邵敏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经济迎来了大发展新机遇。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群体收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时当下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我国职业教育体...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产业经济迎来了大发展新机遇。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群体收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时当下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涵盖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保障社会生产人才源头的重要教育类型,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基于此,在双重政策支持背景下,职业教育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应该通过提升乡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结构包容性、加强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制度政策指导性以及提高乡村产业人才就业稳定性等路径,以进一步支撑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产业经济 产业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及破解对策研究
8
作者 赵婉 郑义海 刘小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83-86,共4页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该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田东县、恭城县、巴马县及江州区的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策略和成效进行调研,了解到各试点虽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成效还不够显著,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政...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该文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田东县、恭城县、巴马县及江州区的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策略和成效进行调研,了解到各试点虽做了较多的工作,但成效还不够显著,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政策吸引力、产业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力还不够。基于此,应着力从搭建平台、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和打通基层晋升渠道来破解乡村产业振兴中人才“不愿来”“引不来”“上不去”的问题,为广西开展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人才振兴 调研 现实困境 破解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产业人才的技能需求及培养研究——基于乡村职业教育的视角
9
作者 石清华 《现代农机》 2024年第4期39-41,共3页
乡村产业兴旺需要乡村产业人才。当前,我国乡村产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生产技能、农业新业态开发技能、现代经营管理技能。基于技能培养的要求,乡村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乡村产业兴旺需要乡村产业人才。当前,我国乡村产业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生产技能、农业新业态开发技能、现代经营管理技能。基于技能培养的要求,乡村职业教育需要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体现当地乡村产业特色,在教学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人才 乡村职业教育 产业兴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双向驱动的有效路径探析——以贵州省为例
10
作者 张松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其对产业与人才支撑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产业是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人才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实现两者的双向驱动是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产业与人才互动的客观现状进行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其对产业与人才支撑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产业是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人才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实现两者的双向驱动是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产业与人才互动的客观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双向驱动作用的发挥仍面临着产业支持与人才供给政策缺乏连续性、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模式同质化、产业配套与人才服务建设不完善等多重阻碍。基于此,应着力增强政策规划的科学性、探索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育模式、健全完善产业和人才发展服务机制。以有效夯实产业与人才互动的基础,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才振兴 双向驱动 阻碍 有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落实“三茶统筹”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茶产业人才
11
作者 陈加友 谢振邦 +1 位作者 陈英勇 郭光侯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本研究以“三茶统筹”战略对新质生产力茶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方式与不足,探讨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福建省茶产业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效力,进一... 本研究以“三茶统筹”战略对新质生产力茶产业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方式与不足,探讨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个角度的解决对策,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福建省茶产业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效力,进一步落实了“三茶统筹”战略,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大师工作室 三茶统筹 新质生产力 产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产业人才短缺及其激励机制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梁强 李津 王欣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8,共4页
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实质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短缺状况及其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分析,提出基于激励理... 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实质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短缺状况及其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分析,提出基于激励理论的创意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人才 短缺 激励 人力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产业人才胜任力特征及其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梁强 赵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5,49,共4页
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供求矛盾与培养背景,然后给出胜任力理论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启示,介绍了基于不同层面胜任力的分类和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认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达到自我塑造与社会... 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供求矛盾与培养背景,然后给出胜任力理论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启示,介绍了基于不同层面胜任力的分类和研究结果,最后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认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达到自我塑造与社会需要、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教育过程与教育氛围的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人才 胜任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吕婵 阚军常 吴晓华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39,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培养方式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破解路径。主要结论:冰雪体育产业人才分为核心人才层、中间人才层和外围人才层,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高校和高职高专的学历教育、体...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人才的分类、培养方式和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破解路径。主要结论:冰雪体育产业人才分为核心人才层、中间人才层和外围人才层,目前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高校和高职高专的学历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短期培训、社会体育组织和冰雪单项协会的定期培训、冰雪行业内部的定期研讨班,存在培养规模小、供需不平衡,培养主体的“角色不清”,相关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问题。建议:制定多元培养规划,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快体育行政职能转变,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利用“互联网+”,创建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运动 冰雪体育产业 产业人才 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国家基地培养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安江 江珩 郑用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实现农业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撑。通过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改革实践,探讨了培养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有效模式。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定位,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优势学... 实现农业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撑。通过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改革实践,探讨了培养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人才的有效模式。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定位,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优势学科,构建"基础+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宏观+微观"的生物学实验技能;搭建创新平台,激发"生产+研发"的产业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物技术 产业人才 改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力资本提升的新兴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碗 陶宇红 陈春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82-86,共5页
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并对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提出新要求。然而,目前新兴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存在资源融合共享困难、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待培训人员职业生涯成长困难、培训项目计划滞后于新兴产业人力... 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并对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提出新要求。然而,目前新兴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存在资源融合共享困难、资源配置亟待优化、待培训人员职业生涯成长困难、培训项目计划滞后于新兴产业人力需求等问题。根据产业与人才协调发展的要求及人才供需关系、教育资源有限性等现状,构建具有"迭代思维、多元立体化需求、虚实资源交叉、错层式成长"等特点的新兴产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并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完善各种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教融合生态圈、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衔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人才 职业教育培训 人力资本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樨樨 韩秀元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良性集聚发展离不开人才环境的引致与涵养。在重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内涵与特质提炼的基础上,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权和熵权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归纳与对比分析方法,依照由面及点,由...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良性集聚发展离不开人才环境的引致与涵养。在重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内涵与特质提炼的基础上,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权和熵权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归纳与对比分析方法,依照由面及点,由趋势到典型的逻辑脉络深刻解析我国各地区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优劣,从人才环境发展梯度、软硬件环境兼顾与各分项环境入手,因地制宜地提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提升的细化对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人才集聚 集聚环境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经济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凤 欧阳博强 陈思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7,共4页
当前,我国高校产业经济人才供给与市场经济需求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均存在缺口与错位。特别在社会经济转型进程中,产业经济人才质量的需求愈发体现出知识技能复合、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提升的特征。为此,我国高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当前,我国高校产业经济人才供给与市场经济需求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均存在缺口与错位。特别在社会经济转型进程中,产业经济人才质量的需求愈发体现出知识技能复合、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提升的特征。为此,我国高校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并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其有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人才 人才质量需求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的透视、预测及发展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燕芬 顾严 杨宜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8,共6页
“十一五”是高技术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来自观念、体制、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供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源需求规模将超过70... “十一五”是高技术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阶段。人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来自观念、体制、市场等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高技术产业人才供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源需求规模将超过700万人,其中,高技能生产人才超过60万人,高技术研发人才超过30万人,高层次管理人才超过20万人。为了突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必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高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工作,以创新和业绩为导向对高技术产业人才进行激励,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促进高技术产业人才合理流动,以协调和服务为中心加强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宏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人才 “十一五”规划 中国 人才培养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息产业人才供需问题及实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功 孙飞燕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32,共3页
发展信息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产业人才供需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我国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总体需求较大、分类需求差别明显、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信息产业人才要素要实现变革,就要从信息产... 发展信息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产业人才供需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表明:我国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总体需求较大、分类需求差别明显、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信息产业人才要素要实现变革,就要从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主体入手,建立一种基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的利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动态人才需求和供给模型。政府、高校和企业应该从各自的职责出发,从而促进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产业人才 人才供需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