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世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3,159,共7页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陈世放《管子》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典籍。它托名管仲,但并非管仲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的战国秦汉时期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等内容的一部文集。《管子》针对周朝...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陈世放《管子》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典籍。它托名管仲,但并非管仲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的战国秦汉时期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等内容的一部文集。《管子》针对周朝奴隶制度的没落,论述了改革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人性论思想
道德修养
君德论
修心养性
兴利除害
性善论
齐桓公
性恶论
治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二程的人性论思想
2
作者
徐远和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52-57,共6页
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主义理一元论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人性理论。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基本命题,一方面把人性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奠定了伦理哲学的理论基础,天理论、人性论、伦理观融为一体,从而使理学思想体...
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主义理一元论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人性理论。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基本命题,一方面把人性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奠定了伦理哲学的理论基础,天理论、人性论、伦理观融为一体,从而使理学思想体系愈加完备。本文拟对二程的人性论思想作简略的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人性论思想
生之谓性
人性
善恶
孟子
“才”
性即理
五常
性善说
遗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渣的浮泛——批判影片《林家铺子》的人性论思想
3
作者
孙中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年第1期30-36,共7页
从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和《林家铺子》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在起作用: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北国江南》中,解决矛盾的基本动力是资产阶级的“人情”。影片中的“正面人物”银花,就是用无限的溫情,...
从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和《林家铺子》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在起作用: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北国江南》中,解决矛盾的基本动力是资产阶级的“人情”。影片中的“正面人物”银花,就是用无限的溫情,用哭鼻子揩眼泪的办法感化人教育人的。在《早春二月》中出现的是“君子”与“小人”的纠葛,“善”与“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家铺子
三十年代
江南
中国人民
资产阶级
毛泽东
眼泪
人性论思想
毛主席
店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观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棣棠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49-53,共5页
就我国先秦时代而论,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论,也还有一些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等等。不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就我国先秦时代而论,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论,也还有一些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等等。不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的著名代表。孟子是继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第一个系统地探讨人性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人性论理论的人。他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出发,发挥了子思“天命之谓性”的命题,提出了他的人性论理论。他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这实质上是一种先验论的思想。当然,孟子并不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性恶论
人性论思想
孔子
思想
家
社会属性
儒家
人性论
天命
主观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人性论发微
5
作者
廖其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6-19,共4页
荀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其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非常注重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出了不少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其中的一些问题似未完全弄清楚,故略陈浅见以供讨论.
关键词
人性论思想
人性
恶
荀子
天赋素质
性恶论
礼义法度
学术界
中国
思想
史
人性
善
性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充人性论和智能观述要
6
作者
燕国材
《心理学探新》
1984年第3期68-74,共7页
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5至105年之间)的心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他的形神观和感知说思想已写成专文(发表于《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现再就其人性论和智能观思想择要评述如下。一人性论思想述要关于人性问题,先秦...
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5至105年之间)的心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他的形神观和感知说思想已写成专文(发表于《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现再就其人性论和智能观思想择要评述如下。一人性论思想述要关于人性问题,先秦诸子就曾展开"百家争鸣"。嗣后许多学者如董仲舒、陆贾、杨雄等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王充则写了《率性》和《本性》两篇专论来探讨这一问题。概括地说,《本性篇》主要讨论的是人性的本质问题;《率性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思想
王充
智能观
唯物主义
人性
善恶
先秦诸子
人性
问题
心理
思想
董仲舒
述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震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7
作者
燕国材
《心理学报》
198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戴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本文着重探讨他的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一)形神观;(二)心物观;(三)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又主要探讨了四个观点,即:气禀论、人贵论、性善论、性习论。
关键词
心理
思想
基本观点
性习论
人贵论
心物观
形神观
人性论思想
心理活动
心理学报
戴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理学思想对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的借鉴意义
8
作者
董励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朱熹理学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具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世界观改造,才能实现从需努力克服缺陷的"气质之性"到完善的"天命之性"的转变。以朱熹理学中的"仁义理智"赋予时代新内涵...
朱熹理学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具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世界观改造,才能实现从需努力克服缺陷的"气质之性"到完善的"天命之性"的转变。以朱熹理学中的"仁义理智"赋予时代新内涵,作为领导干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能促进领导干部保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只有用道心支配人心,用天理战胜人欲,不为金钱所迷,不为诱惑所动,才能完善自身道德,达到"仁"的境界,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人性论思想
领导干部
道德建设
积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
被引量:
3
9
作者
林永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0-46,共7页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是应该避免的。人的一...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是应该避免的。人的一切行为既是为了求取快乐,又是为了避免痛苦,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所以叫“趋乐避苦”。因此,“趋乐避苦”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快乐论的这种人生目的观(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论
道德理论
人性论思想
道德观
人生追求
义务论
原动力
完善论
人生观
派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性恶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10
作者
惠吉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性恶论既是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性论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和生长点。性恶论为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它人人人的本性出发,论证...
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性恶论既是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性论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和生长点。性恶论为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它人人人的本性出发,论证了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性恶论为明清之际中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提供了理论武器,是中国早期个人主义思潮的思想源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中国古代文化
人性论思想
封建专制主义
宋明理学
气质之性
性善论
董仲舒
天地之性
启蒙
思想
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洛德形象再认识
11
作者
杜思梅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
《巴黎圣母院》
加西莫多
人性论思想
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
小说
情节发展
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世放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3,159,共7页
文摘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陈世放《管子》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典籍。它托名管仲,但并非管仲所著,而且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的战国秦汉时期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等内容的一部文集。《管子》针对周朝奴隶制度的没落,论述了改革旧制度、...
关键词
《管子》
人性论思想
道德修养
君德论
修心养性
兴利除害
性善论
齐桓公
性恶论
治国理论
分类号
B2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二程的人性论思想
2
作者
徐远和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52-57,共6页
文摘
二程(程颢、程颐)从唯心主义理一元论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人性理论。特别是关于“性即理”的基本命题,一方面把人性论提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另一方面又奠定了伦理哲学的理论基础,天理论、人性论、伦理观融为一体,从而使理学思想体系愈加完备。本文拟对二程的人性论思想作简略的评介。
关键词
程颐
人性论思想
生之谓性
人性
善恶
孟子
“才”
性即理
五常
性善说
遗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渣的浮泛——批判影片《林家铺子》的人性论思想
3
作者
孙中田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年第1期30-36,共7页
文摘
从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和《林家铺子》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在起作用: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在《北国江南》中,解决矛盾的基本动力是资产阶级的“人情”。影片中的“正面人物”银花,就是用无限的溫情,用哭鼻子揩眼泪的办法感化人教育人的。在《早春二月》中出现的是“君子”与“小人”的纠葛,“善”与“恶”的矛盾。
关键词
林家铺子
三十年代
江南
中国人民
资产阶级
毛泽东
眼泪
人性论思想
毛主席
店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观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棣棠
出处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49-53,共5页
文摘
就我国先秦时代而论,自从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以后,人性问题就逐渐成为思想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论,也还有一些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等等。不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孟子和荀子都是先秦儒家的著名代表。孟子是继孔子提出人性问题之后,第一个系统地探讨人性问题、提出比较系统的人性论理论的人。他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出发,发挥了子思“天命之谓性”的命题,提出了他的人性论理论。他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这实质上是一种先验论的思想。当然,孟子并不认为。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性恶论
人性论思想
孔子
思想
家
社会属性
儒家
人性论
天命
主观努力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人性论发微
5
作者
廖其发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16-19,共4页
文摘
荀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其人性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非常注重研究他的这些思想,出了不少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其中的一些问题似未完全弄清楚,故略陈浅见以供讨论.
关键词
人性论思想
人性
恶
荀子
天赋素质
性恶论
礼义法度
学术界
中国
思想
史
人性
善
性善论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充人性论和智能观述要
6
作者
燕国材
机构
上海师院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4年第3期68-74,共7页
文摘
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5至105年之间)的心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他的形神观和感知说思想已写成专文(发表于《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现再就其人性论和智能观思想择要评述如下。一人性论思想述要关于人性问题,先秦诸子就曾展开"百家争鸣"。嗣后许多学者如董仲舒、陆贾、杨雄等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王充则写了《率性》和《本性》两篇专论来探讨这一问题。概括地说,《本性篇》主要讨论的是人性的本质问题;《率性篇》
关键词
人性论思想
王充
智能观
唯物主义
人性
善恶
先秦诸子
人性
问题
心理
思想
董仲舒
述要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震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7
作者
燕国材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心理学报》
198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文摘
戴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本文着重探讨他的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一)形神观;(二)心物观;(三)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又主要探讨了四个观点,即:气禀论、人贵论、性善论、性习论。
关键词
心理
思想
基本观点
性习论
人贵论
心物观
形神观
人性论思想
心理活动
心理学报
戴震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理学思想对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的借鉴意义
8
作者
董励华
机构
中共莆田市委组织部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文摘
朱熹理学思想,对于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自律具有可借鉴的积极意义。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世界观改造,才能实现从需努力克服缺陷的"气质之性"到完善的"天命之性"的转变。以朱熹理学中的"仁义理智"赋予时代新内涵,作为领导干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能促进领导干部保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只有用道心支配人心,用天理战胜人欲,不为金钱所迷,不为诱惑所动,才能完善自身道德,达到"仁"的境界,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
朱熹
人性论思想
领导干部
道德建设
积极意义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
被引量:
3
9
作者
林永鸿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40-46,共7页
文摘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是应该避免的。人的一切行为既是为了求取快乐,又是为了避免痛苦,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所以叫“趋乐避苦”。因此,“趋乐避苦”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快乐论的这种人生目的观(人生观)
关键词
快乐论
道德理论
人性论思想
道德观
人生追求
义务论
原动力
完善论
人生观
派别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恶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10
作者
惠吉兴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0-55,共6页
文摘
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性恶论既是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性论思想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和生长点。性恶论为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它人人人的本性出发,论证了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性恶论为明清之际中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提供了理论武器,是中国早期个人主义思潮的思想源渊。
关键词
性恶论
中国古代文化
人性论思想
封建专制主义
宋明理学
气质之性
性善论
董仲舒
天地之性
启蒙
思想
家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洛德形象再认识
11
作者
杜思梅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爱斯梅拉达
克洛德
《巴黎圣母院》
加西莫多
人性论思想
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
小说
情节发展
主人公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管子》人性论思想初探
陈世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二程的人性论思想
徐远和
《中州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沉渣的浮泛——批判影片《林家铺子》的人性论思想
孙中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观
王棣棠
《齐鲁学刊》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荀子人性论发微
廖其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王充人性论和智能观述要
燕国材
《心理学探新》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戴震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燕国材
《心理学报》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朱熹理学思想对领导干部道德自律的借鉴意义
董励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
林永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性恶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惠吉兴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克洛德形象再认识
杜思梅
《高校教育管理》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