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人性观的嬗变对特殊教育的影响 |
侯晶晶
|
《现代特殊教育》
|
2004 |
2
|
|
2
|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研究视野的滚动式拓展 |
赵万祥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3
|
人性观对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
况志华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
1997 |
11
|
|
4
|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
王雅
彭浩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2
|
|
5
|
罗杰斯与老子的人性观比较研究 |
柳圣爱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6
|
新市民电影: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新电影视听模式的构建——配音片《渔光曲》(1934年)再读解 |
袁庆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7
|
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 |
曹孟勤
|
《伦理学研究》
|
2006 |
1
|
|
8
|
西方人格理论的人性观 |
李文虎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1999 |
1
|
|
9
|
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 |
许维素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14 |
18
|
|
10
|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人性观 |
闫翠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塑造自我:“性心理—内在现实”与都市里的人性观——重论施蛰存的都市小说 |
张屏瑾
|
《现代中文学刊》
|
2009 |
1
|
|
12
|
西方管理人性观透视 |
刘宁
|
《管理工程师》
|
1998 |
1
|
|
13
|
心理辅导理论的人性观述评 |
吴青枝
|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
2002 |
3
|
|
14
|
人性观视角下先秦儒道人文精神之比较 |
高宁
谢建罗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1 |
0 |
|
15
|
解读心理咨询师的人性观 |
石英华
魏萍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蒲松龄的人性观: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 |
周秋良
|
《船山学刊》
|
2002 |
0 |
|
17
|
从迷失到救赎——论《三人行》中的人性观 |
孙少佩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先秦儒家元典人性观解读 |
谢建罗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0 |
|
19
|
梨园戏曲人性观——王仁杰《三畏斋剧稿》新探 |
阮温凌
|
《福建艺术》
|
2011 |
0 |
|
20
|
论霍桑的“无意识”人性观 |
乐传勇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