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性观的嬗变对特殊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侯晶晶 《现代特殊教育》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人'是什么?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使人成为人……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阐释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人性观的嬗变.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人性观 早期理性主义人性观 后现代主义人性观 现代主义人性观 早期道德情感主义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心理学“人性观”研究视野的滚动式拓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万祥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7-32,共6页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 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自然与关于人的本质的"人性观"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人性观"之所以能呈现出理性主义、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等形态的演变,并统制着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形态,根源在于"人性观"具有西方心理学理论形态滋生与演绎的哲学前提。因此,追问和探寻西方心理学更替的根基所在以及发展脉络势必为拓展西方心理学理论研究视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心理学 人性观 历史考察 东方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观对心理学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况志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7年第3期76-80,共5页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人格理论,通常都蕴含着对人性的假设。人性观的差异常常导致其理论建构的差异。而且人性观影响心理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影响对心理成因的认识、对心理疾病的理解、及对异常矫正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 人性观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庄孟荀人性观体现的儒道互补精神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雅 彭浩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27-32,共6页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 既往研究多从“百家同源”、社会政治理想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分析儒道互补的原因与表现,本文则以儒道两家人性观为考察对象,从中探讨追溯其根因。研究儒道两家学说创立之初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可以见出其中明确的儒道互补精神。究其根因,乃在于两家学说对人性不同层面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生态度与政治主张各有偏失,道家认为人性是“道生万物”时赋予人的属(道)性,无论是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应保有此性而不加以改造,由此人可以“自得”“自化”“如婴儿之未孩”;儒家在承认人生而具有的生物属性的同时,强调对人的生物属性必须加以修正、教化,以规范人的生物性,达到“人文化成”的功效。所以只有儒道两家人性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性,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到后来,“儒道互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外在表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理念和生存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孟子 荀子 人性观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杰斯与老子的人性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柳圣爱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理论对人性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的人性观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人的基本动机的理解之上,这两个基本动机分别为实现倾向性和复归倾向性。该文通过比较这两种基本动机,探讨罗...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杰斯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理论对人性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的人性观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人的基本动机的理解之上,这两个基本动机分别为实现倾向性和复归倾向性。该文通过比较这两种基本动机,探讨罗杰斯与老子的人性观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观 基本动机 实现倾向性 复归倾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市民电影:超阶级的人性观照和新电影视听模式的构建——配音片《渔光曲》(1934年)再读解 被引量:3
6
作者 袁庆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共5页
1934年6月14日,联华影业公司的配音片《渔光曲》首映后,连续放映84天,打破了此前由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的有声片《姊妹花》创造的国产影片连续放映60多天的最高票房记录。[1]以今天的技术标准而言,《姊妹花》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有声... 1934年6月14日,联华影业公司的配音片《渔光曲》首映后,连续放映84天,打破了此前由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的有声片《姊妹花》创造的国产影片连续放映60多天的最高票房记录。[1]以今天的技术标准而言,《姊妹花》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而现今观众可以看到的配音片《渔光曲》,其音响效果,尤其是音乐和画质,则远远不能与之相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光曲 超阶级 联华影业公司 影片公司 国产影片 聂耳 技术标准 人性观 黎锦晖 姊妹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人性观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孟勤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3期97-102,共6页
马克思关于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等思想,蕴涵着一种生态人性意蕴。深入挖掘马克思这一生态人性思想,对完善人类自我、深入研究生态伦理、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 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格理论的人性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虎 《心理学探新》 CSSCI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指出西方人格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建构的对人性的图解或模式,并对莱波曼的“人性的基本宗旨”加以改造,从五个维度对西方的四大主要人格理论的人性观作了剖析,指出:建立一个更加合乎现实的人格理论必须具有一种综合性的人性观。
关键词 人格 人格理论 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维素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第5期48-51,共4页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各个咨询学派的人性观以及所秉持的专业价值,乃影响着咨询专业关系的建立、咨询技术的介入以及咨询历程的发展,可谓是各派咨询专业工作的"灵魂";尤其身处咨询范式不断转换的时代中,并面对实务工作中的模... 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各个咨询学派的人性观以及所秉持的专业价值,乃影响着咨询专业关系的建立、咨询技术的介入以及咨询历程的发展,可谓是各派咨询专业工作的"灵魂";尤其身处咨询范式不断转换的时代中,并面对实务工作中的模糊地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价值 人性观 赋能 短期治疗 实务工作 优势力量 不等于 复原力 咨询关系 人性本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人性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翠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71,共2页
《色·戒》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小说,也借助了女间谍刺杀汉奸的事件表明了张爱玲对人生和人性的真实态度。人性不完美的普遍性使张爱玲在乱世中选择了平凡男女为对象,认为凡人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 《色·戒》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张爱玲创作生涯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小说,也借助了女间谍刺杀汉奸的事件表明了张爱玲对人生和人性的真实态度。人性不完美的普遍性使张爱玲在乱世中选择了平凡男女为对象,认为凡人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同时,对情欲的肯定也注定了人物的悲剧性。人性的弱点的揭示显示了张爱玲对人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人性观 不完美 情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自我:“性心理—内在现实”与都市里的人性观——重论施蛰存的都市小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屏瑾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6期26-34,44,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施蛰存写于上海的小说,探讨施蛰存几组不同类型作品中逐渐展开的对都市新的感觉结构中“人性”观念的叙述。本文认为施蛰存将这一“人性观”叙述,与性心理观照下都市人新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 本文通过分析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施蛰存写于上海的小说,探讨施蛰存几组不同类型作品中逐渐展开的对都市新的感觉结构中“人性”观念的叙述。本文认为施蛰存将这一“人性观”叙述,与性心理观照下都市人新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着力于书写都市人的“内在心理现实”,以期与其身体感觉以及都市环境中的物象结构形成对应关系,从中建立起都市人的“自我”主体感受。而当这一主体感受需要在“现代”之时间范畴,以及“都市”之空间范畴同时树立普遍性主题时,都市主体的生成原则以及种种特质,即以“内在心理真实”为基础的“人性”观,必须在不同的叙事模式设置中得到检验。在施蛰存笔下,都市/乡村、现代/古代等对立关系依照某种叙述逻辑展开、参与到都市主体叙述中去,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都市人“自我”的存在边界感以及种种复杂的问题与可能。同时,探讨现代都市人内在心理深度的过程,也是在心理自由和心理解放感这一点上,为都市主体新的感觉结构的进一步完成提供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性心理 内在现实 人性观 都市主体 身体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管理人性观透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宁 《管理工程师》 1998年第5期13-4,共1页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精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看待人的本质,如何根据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去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管理中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纵观西方管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 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精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看待人的本质,如何根据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去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是当前企业管理中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纵观西方管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各种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产生和演变,都是以一个社会文化传统中的人性假设理论作为基础的。不同派别的管理理论之所以存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管理理论管理史 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辅导理论的人性观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青枝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2年第3期80-82,共3页
本文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三大学派:心理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进行了评述,并简析其对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实践的影响,以期确保心理辅导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心理辅导 义学 人本主义 人性观 大学 学派 简析 行为主义 实践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观视角下先秦儒道人文精神之比较
14
作者 高宁 谢建罗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9-34,共6页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观 先秦儒家 先秦道家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心理咨询师的人性观
15
作者 石英华 魏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16,66,共4页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所持的人性观直接影响着他对来访者的态度、对其问题的看法以及采用的咨询方法和技术。本文主要从咨询理论,咨询目标,咨访关系三个方面来谈谈咨询师的人性观及其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对自身所持的人性观有一定的...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所持的人性观直接影响着他对来访者的态度、对其问题的看法以及采用的咨询方法和技术。本文主要从咨询理论,咨询目标,咨访关系三个方面来谈谈咨询师的人性观及其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对自身所持的人性观有一定的自我觉知,了解人性观在咨询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咨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观 心理咨询 咨询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的人性观: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
16
作者 周秋良 《船山学刊》 200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在《聊斋》中 ,蒲氏是徘徊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他既赞美纯洁的自然人性 ,但又以为人性有恶 ,好用儒家伦理对人性进行规约和框定。他觉得 ,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间走中庸之道 ,可能是人性美的一种最高境界。
关键词 蒲松龄 人性观 儒家伦理 自然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迷失到救赎——论《三人行》中的人性观
17
作者 孙少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7-19,共3页
《三人行》是继《PTU》《毒战》之后,由银河映像"当家"导演杜琪峰执导、黄金搭档游乃海监制,当红影星赵薇、古天乐、钟汉良等联袂主演的又一警匪大片,也是正值银河映像20周年的回归力作。该片主要介绍了警察陈伟乐(古天乐饰)、医生... 《三人行》是继《PTU》《毒战》之后,由银河映像"当家"导演杜琪峰执导、黄金搭档游乃海监制,当红影星赵薇、古天乐、钟汉良等联袂主演的又一警匪大片,也是正值银河映像20周年的回归力作。该片主要介绍了警察陈伟乐(古天乐饰)、医生佟倩(赵薇饰)、匪徒张礼信(钟汉良饰)三方在狭小闭塞的医院空间中上演的一场剑拔弩张、斗智斗勇的生死角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人行 银河映像 钟汉良 杜琪峰 赵薇 张礼 古天乐 陈伟 人性观 商业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元典人性观解读
18
作者 谢建罗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32-34,共3页
人性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主体。先秦儒家元典中的人性观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人性的来源及相似特点;人性的本质与地位;人性的变化与境界;人性的组成与表现;... 人性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是我国民族思想文化的主体。先秦儒家元典中的人性观主要阐述了如下内容:人性的来源及相似特点;人性的本质与地位;人性的变化与境界;人性的组成与表现;人性的作用和价值;人性的善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观 人文精神 先秦儒家 元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戏曲人性观——王仁杰《三畏斋剧稿》新探
19
作者 阮温凌 《福建艺术》 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
一 史料记载,中国古老的梨园戏盛演于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省等闽南方言地区,流传于东南亚华侨华人旅居地,历史悠久,誉为"晋唐古韵"、"宋元遗响"。
关键词 梨园戏 王仁杰 人性观 东南亚华侨华人 戏曲 史料记载 闽南方言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霍桑的“无意识”人性观
20
作者 乐传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其小说和人物刻画大量运用了心理分析技巧。文章借助荣格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以及从众求同原型和阴影原型等概念来分析霍桑...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其小说和人物刻画大量运用了心理分析技巧。文章借助荣格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以及从众求同原型和阴影原型等概念来分析霍桑笔下的人物形象,探究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进而揭示小说家的"无意识"人性观,说明霍桑的文学创作思想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有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荣格 “无意识” 人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