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化生存的人性危机
1
作者 李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9-82,共4页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人的技术化生存,人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人的功能化、心智的钝化和生存状态的非历史化等方面。人性这一危机是由精神的智能化和自然的物质化所导致。技术...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人的技术化生存,人性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人的功能化、心智的钝化和生存状态的非历史化等方面。人性这一危机是由精神的智能化和自然的物质化所导致。技术的进步应受到价值理性的导引,以不戕害人性的健全发展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化生存 人性危机 人性健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赎罪》的家庭伦理与伦理错位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伟龙 肖晗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长篇小说《赎罪》流露出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家庭伦理主题一如既往的钟情。在《赎罪》中,父爱缺失致使家庭秩序瓦解和人生悲剧衍生,母亲失职引发的种种人际矛盾,使传统的伦理关系崩塌,诸多婚姻中涌动着两性伦理失范或两性伦理错位... 长篇小说《赎罪》流露出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对家庭伦理主题一如既往的钟情。在《赎罪》中,父爱缺失致使家庭秩序瓦解和人生悲剧衍生,母亲失职引发的种种人际矛盾,使传统的伦理关系崩塌,诸多婚姻中涌动着两性伦理失范或两性伦理错位之暗流,传达出作家对家庭伦理失衡下人性危机的深切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家庭伦理 人性危机 伦理错位 文学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麦卡锡主义视角下的《正午》
3
作者 张璐璐 李冬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3,共3页
《正午》是一部经典的美国西部影片,但它却一改美国西部片描写牛仔驰骋于辽阔边疆的传统,向观众展示了萧瑟的美国西部小镇中弥漫着人人自危的气氛。究其根本是缘于故事创作于全美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代背景之下。《正午》借故事中孤立无... 《正午》是一部经典的美国西部影片,但它却一改美国西部片描写牛仔驰骋于辽阔边疆的传统,向观众展示了萧瑟的美国西部小镇中弥漫着人人自危的气氛。究其根本是缘于故事创作于全美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代背景之下。《正午》借故事中孤立无援的探长、缺乏责任感的法官、自私投机的警长助手、明哲保身的朋友、不辨是非的镇长等形象间接地讽刺和鞭挞了麦卡锡主义的猖獗给美国社会造成的人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午》 讽刺 麦卡锡主义 人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与生活世界的复杂性——文学叙事中的长程相关与多重分形
4
作者 十三维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6期25-32,共8页
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小说是什么?为什么小说在现代世界里会越来越复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不仅关乎文学本身,更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人类历史与未来的道路。在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后,20世纪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在... 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小说是什么?为什么小说在现代世界里会越来越复杂?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不仅关乎文学本身,更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人类历史与未来的道路。在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后,20世纪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在去世前谈到欧洲人性危机时曾说:“灾难的根源其实不在现代,而在前现代世界的初期,在伽利略和笛卡尔那里。自那时欧洲理性和科学主义兴起,就将世界缩减成了科学探索的一个简单对象,从而将具体的生活世界排除在外了。因此专业愈是分工,人们掌握的知识越精深,就变得越盲目,既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相关 塞万提斯 多重分形 文学叙事 人性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与未来 伽利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生态系统的伦理问题研究
5
作者 段丽君 《大众标准化》 2021年第13期64-66,共3页
网络生态系统是由网络主体与络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虚拟"生态系统。在这2大构成要素中,网络主体牢牢占据着核心地位。网络主体伦理道德的缺失也就成了网络生态失衡、产生网络危机的关键性因素。网络伦理危机的... 网络生态系统是由网络主体与络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虚拟"生态系统。在这2大构成要素中,网络主体牢牢占据着核心地位。网络主体伦理道德的缺失也就成了网络生态失衡、产生网络危机的关键性因素。网络伦理危机的实质是一种人性危机。网络生态伦理危机失衡表现为3个方面:信息生产者缺乏网络发展所需的伦理道德、信息消费者缺乏自我判断力和信息分解者监控力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态系统 结构模型 伦理危机 人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火漫卷》,“德性文化”的一个注脚
6
作者 欧兆凯 《南腔北调》 2022年第8期64-69,共6页
2019年,铁凝的讲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提出时代的“根底”,她倡导作家的作品可以闪耀着德性光芒,作家们的“内心都是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某一个村庄、某一个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1]。迟子建正是用温婉的、悲悯的... 2019年,铁凝的讲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提出时代的“根底”,她倡导作家的作品可以闪耀着德性光芒,作家们的“内心都是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某一个村庄、某一个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1]。迟子建正是用温婉的、悲悯的笔触去书写哈尔滨这座城市,通过塑造不胜枚举的好人形象,来彰显德性文化,呼应时代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漫卷》 人性危机 好人形象 德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