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庄锡华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08,共8页
-
文摘
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文艺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美学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文艺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从这一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应看到,人性。
-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人性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人性论
社会主义
中国文艺理论
二十世纪
阶级斗争
左翼文艺
梁实秋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20世纪中国文论与人道主义情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庄锡华
-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8-154,共7页
-
文摘
20世纪初,思想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社会主义者热心于人道主义的批判,而持进步立场但不赞成社会主义的文学家,则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与社会主义者联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二三十年代国内政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道主义蜕变为一种弱势语言,革命文艺与人性人道主义拉开了距离。建国后,社会恢复了常态,文艺也有了向人情人性回归的要求,却因思想僵化,丧失了实现这一回归的有利时机。为了恢复文学的人道主义传统,理论界进行了充满困难艰险的探求,终于在世纪末重新确立了人道主义在文艺审美领域的权威。
-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人性人道主义
文学观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