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皇甫家铭 黄玉杰 +1 位作者 柳雨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依从率,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观察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HSS各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伸膝肌群、屈膝肌群峰力矩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可有效提高老年THA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坐卧式康复训练 训练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肌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
作者 刘长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 目的分析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术后24 h的脑氧代谢指标(静脉血氧含量、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与智力状态[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术后24 h,两组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2.96±0.85)分较对照组的(3.38±0.93)分明显更低(P<0.05)。拔管后30 min,观察组的MAP、HR与血浆NE水平分别为(72.16±2.59)mm Hg(1 mm Hg=0.133 kPa)、(72.19±3.26)次/min、(332.56±10.52)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8.59±2.33)mm Hg、(76.67±3.57)次/min、(369.78±10.98)pg/ml(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静脉血氧含量(126.49±3.56)ml/L、MMSE评分(27.16±1.16)分高于对照组的(117.46±3.42)ml/L、(26.56±0.84)分,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3.85±1.62)ml/L、脑氧摄取率(6.54±0.58)%低于对照组的(17.49±1.80)ml/L、(9.26±0.69)%(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有显著价值,能够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脑氧代谢改善,并可控制智力状态,从而改善整体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术后疼痛 脑氧代谢 智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树高 王淑中 +4 位作者 姜兆伟 李昊峰 张谦 李彦军 王竑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1.26±7.25)min、住院时间(13.54±2.63)d、术后下地时间(3.22±1.24)d短于对照组的(74.86±8.25)min、(21.03±2.68)d、(7.85±1.65)d,术中出血量(452.36±60.25)ml多于对照组的(365.82±63.22)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观察组术后15 d、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85.63±5.24)、(90.36±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3±5.28)、(85.96±3.36)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常行为、休息情况、器官功能、情感状态评分相比术前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备较佳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晓天 李海涛 张明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2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221例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需手术的患者193例,X线...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摄影检查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2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及X线摄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221例疑似髋关节病变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需手术的患者193例,X线摄影检查确诊的为172例,多层螺旋CT检查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92.59%、99.48%、98.64%,高于X线摄影检查的91.01%、43.75%、8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在髋部骨折、关节囊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检出率为100%、98.08%、88.24%,高于X线摄影检查的45.16%、90.53%、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多层螺旋CT比X线摄影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X线摄影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马国栋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35-37,共3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微山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FNA内固定术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均较好,选择PFNA内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选择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6
作者 赵博 李吉 张仲凡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86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是否发...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共86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是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分为感染组(12例)和未感染组(7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评估上述危险因素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比例、髋关节置换原因、假体类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可能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超过120 min、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肿瘤均是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肿瘤均可用于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同时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4~0.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6%,86.29%,预测效能优于单一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可能与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及髋关节置换原因有关;而以上三种指标联合用于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显示出良好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 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间歇性气压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伟达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2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间歇性气压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受试者术后均接受常规DVT预防措...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间歇性气压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受试者术后均接受常规DVT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利伐沙班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对照组仅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3周。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DVT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标志物、炎症反应、股静脉血流速度等水平,对比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MMP-9、TNF-α、IL-1β、PAP、TM、t-PA、D-D以及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均出现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DVT发生率3.84%低于对照组的17.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利伐沙班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能够遏制炎症反应、凝血系统过度激活,有效预防术后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间歇性气压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黄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62-65,共4页
目的 分析内固定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3例展开分析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髋关节置... 目的 分析内固定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3例展开分析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显著(χ^(2)=4.551,P=0.033<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35.32±40.91)ml、术中输血量(330.31±21.92)ml少于对照组的(481.62±50.32)、(475.62±30.51)ml,术后负重时间(8.91±2.52)d短于对照组的(35.42±5.21)d,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1.03±0.18)分较对照组的(2.51±0.37)分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Harris评分(78.23±3.61)分较对照组的(69.58±2.94)分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χ^(2)=4.551,P=0.033<0.05)。结论 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属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利于疼痛缓解,而且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手术之后的并发症也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磊 彭昊 +2 位作者 方洪松 李彬彬 丁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a 7个月,45髋中骨水泥型28髋、非骨水泥型17髋。手术取出的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其中9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采用个体化非骨水泥型假体、小锉刀操作、建立良好的骨床将有效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出现假体松动后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假体 股骨头假体 假体松动 假体抛光 假体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包良笑 李涛 +4 位作者 李秋红 秦丹 李笑银 谭妃英 史占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65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如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康复锻炼等)的同时...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谵妄的65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如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康复锻炼等)的同时,加强术后谵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包括环境干预、舒适护理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24h、48h、72h及出院前谵妄评分量表(CAM)评分及住院时间、谵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48h、72h及出院前CA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谵妄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患者谵妄程度,缩短谵妄持续时间,促进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谵妄 人文关怀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实践 被引量:49
11
作者 姜香云 吴佳倩 +1 位作者 张亚珥 冯志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成效。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流程,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明确责任,...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成效。方法: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流程,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所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明确责任,共同监督、协作、反馈、持续改进。对比分析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为42.1%,经两轮持续质量改进,DVT发生率降低至17.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从而提升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 医护一体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博 王伟力 +1 位作者 李展春 丁裕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7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6月上海仁济医院收治的4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主动下床锻炼时间和临床疗效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0±3.0)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主动下床锻炼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95.8%)优于对照组(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2%)比对照组(33.5%)低(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9
13
作者 金佳 艾红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既可改善关节功能,又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针对高龄患者来说其创伤仍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也较多,一旦发生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关节中心2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既可改善关节功能,又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针对高龄患者来说其创伤仍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也较多,一旦发生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关节中心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181例高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大鹏 侯明明 张圣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00-1101,共2页
目的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 目的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髓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探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先腾 田晓滨 +4 位作者 孙立 胡如印 韩伟 田家亮 李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采用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不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脱位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肤切口、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弃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结束时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保留关节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早期功能,防止术后脱位,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颈骨折 保留关节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靖华 翁琼英 +2 位作者 张洁宜 王君玉 陈舜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246-247,共2页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在术...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行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能有效的避免术后护理并发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造骨盆模型对DDH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银华 孙天祥 钟易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造骨盆模型对DDH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06~2017-01来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adults,DDH)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造骨盆模型对DDH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06~2017-01来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adults,DDH)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3D打印组和对照组。3D打印组DDH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骨盆模型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情况,记录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指标数据,同时对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此外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3D打印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比之前均有所好转,治疗后3D打印组患者Harri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3D打印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相比其他方法制造骨盆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升DDH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并发症少、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理想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盆模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医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兰 杨凯艳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优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中医优质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优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 h、12 h、24 h、48 h、1周、2周时VAS疼痛评分情况和术后1、2、4周时患肢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 h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开始,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周患肢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优质护理能明显减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5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庆涛 徐光辉 +1 位作者 王树相 薛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0期57-58,共2页
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对56例(61髋)患者施行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快,可早下床活动,关节功能亦恢复快.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微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 疗效观察 关节功能 术后切口 下床活动 施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桂赛银 阮爱娟 +1 位作者 赵群英 严界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986-987,共2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并通过手术置换损伤的关节以切除病灶,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以恢复髋关节原有的功能及活动能力。而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患者是否能得到良好恢复均与...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并通过手术置换损伤的关节以切除病灶,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以恢复髋关节原有的功能及活动能力。而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患者是否能得到良好恢复均与手术室护理密切配合相关。作者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护理效果 术后患者 生物相容性 金属材料 关节疼痛 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