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道德能动性的伦理证成:传统观点到开放立场
1
作者
曲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6,共9页
传统观点将道德能动性解释为人独有的道德行为能力,并提出了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传统观点并未直接否定人工道德自主体和人工道德能动性的可能性,但它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对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缺乏充分反思。事实上,人类以及非人...
传统观点将道德能动性解释为人独有的道德行为能力,并提出了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传统观点并未直接否定人工道德自主体和人工道德能动性的可能性,但它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对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缺乏充分反思。事实上,人类以及非人类存在物在缺乏某些条件的情况下,仍具备道德能动性。站在开放立场上,道德能动性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实体积极施加有效道德影响的能力,要求实体具备由其内部状态“引发”的道德行为、内在认知能力、处于道德规范约束下等条件。道德能动性既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是通过人工建构以软硬件形态呈现的无意识道德能动性,还可以是通过人机交互表现出来的集体道德能动性,包括授权的道德能动性、扩展的道德能动性和分布的道德能动性等不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智能
道德
能动性
人工道德能动性
意识
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道德能动性:从连续性进路到非连续性进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淑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机器伦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它的根本目标是让机器拥有人工道德能动性,以成为人工道德行动者。人工道德能动性是一个复杂和充满争议的概念,它建立在能动性、人类能动性以及人类道德能动性概念的基础上,但又有所...
机器伦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它的根本目标是让机器拥有人工道德能动性,以成为人工道德行动者。人工道德能动性是一个复杂和充满争议的概念,它建立在能动性、人类能动性以及人类道德能动性概念的基础上,但又有所不同。在如何构建人工道德能动性这一问题上,机器伦理内部目前已发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进路:连续性进路认为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是同质的,所以应当完全模仿人类道德能动性的机制来构造人工道德行动者;与之相反的则是非连续性进路,它主张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是异质的,从而没有必要完全模拟人类道德能动性。这两种进路有着迥异的内涵与特征,其哲学后果也各不相同。然而,若站在功能主义立场,考察人类的能动性与道德能动性的实现机制,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只能是异质的,因此非连续性进路更值得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伦理
人工道德能动性
连续性进路
非连续性进路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道德能动性的伦理证成:传统观点到开放立场
1
作者
曲蓉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的责任伦理研究”(19BZX109)。
文摘
传统观点将道德能动性解释为人独有的道德行为能力,并提出了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传统观点并未直接否定人工道德自主体和人工道德能动性的可能性,但它固守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对道德能动性的完备条件缺乏充分反思。事实上,人类以及非人类存在物在缺乏某些条件的情况下,仍具备道德能动性。站在开放立场上,道德能动性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实体积极施加有效道德影响的能力,要求实体具备由其内部状态“引发”的道德行为、内在认知能力、处于道德规范约束下等条件。道德能动性既可以是自然生成的,也可以是通过人工建构以软硬件形态呈现的无意识道德能动性,还可以是通过人机交互表现出来的集体道德能动性,包括授权的道德能动性、扩展的道德能动性和分布的道德能动性等不同形态。
关键词
人工
智能
道德
能动性
人工道德能动性
意识
意向性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ral agency
artificial moral agency
consciousness
intentionality
分类号
B82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道德能动性:从连续性进路到非连续性进路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淑庆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人工道德主体的哲学论争研究”(19YBQ067)。
文摘
机器伦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伦理学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它的根本目标是让机器拥有人工道德能动性,以成为人工道德行动者。人工道德能动性是一个复杂和充满争议的概念,它建立在能动性、人类能动性以及人类道德能动性概念的基础上,但又有所不同。在如何构建人工道德能动性这一问题上,机器伦理内部目前已发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进路:连续性进路认为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是同质的,所以应当完全模仿人类道德能动性的机制来构造人工道德行动者;与之相反的则是非连续性进路,它主张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是异质的,从而没有必要完全模拟人类道德能动性。这两种进路有着迥异的内涵与特征,其哲学后果也各不相同。然而,若站在功能主义立场,考察人类的能动性与道德能动性的实现机制,人工道德能动性与人类道德能动性只能是异质的,因此非连续性进路更值得追求。
关键词
机器伦理
人工道德能动性
连续性进路
非连续性进路
自我控制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道德能动性的伦理证成:传统观点到开放立场
曲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工道德能动性:从连续性进路到非连续性进路
王淑庆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