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路向——基于道德判断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天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尽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批评,然而人们依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应该让机器可以像人那样有道德地行动。莫尔对于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分类就反映了这一看法,他相信一种“完全的伦理智能体”将是“明确的伦理智能体”的更高实... 尽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批评,然而人们依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认为,应该让机器可以像人那样有道德地行动。莫尔对于人工道德智能体的分类就反映了这一看法,他相信一种“完全的伦理智能体”将是“明确的伦理智能体”的更高实现。但这一看法对于发展人工道德智能体是有误导性的,因为这两种智能体的设计并不相同,“完全的伦理智能体”的实现将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机器意识”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在机器中植入道德规则的方案。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在于,人类道德判断能力包含有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两种模式,而植入道德规则的方式只能够实现机器的道德推理,却不能够实现它们的道德直觉。因此,一种能够参与人类实践活动的道德实体才是道德智能体应被期待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体 道德判断 机器伦理 伦理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有意不为”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淑庆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具有明辨道德是非的部分能力,特别是要求人工智能体能够主动地不做违背道德的行动。基于道德能动性的功能主义,说明人工道德主体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与人类有意不做某事类似,人工智能体在有意...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具有明辨道德是非的部分能力,特别是要求人工智能体能够主动地不做违背道德的行动。基于道德能动性的功能主义,说明人工道德主体在何种意义上是可能的。与人类有意不做某事类似,人工智能体在有意抑制或忽略做某事的时候,也应该出于道德理由考量。由此,人工智能体在“有意不为”上应当具备两种道德特性,即对可能伤害的强敏感性和对道德决策的弱自主性。最后,从控制论的角度设想如何将这两种特性嵌入到人工智能体中去,并论证对于自主人工智能体的伦理控制来说,“有意忽略”是更为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道德智能体 有意不为 强敏感性 弱自主性 伦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道德增强的双重变导:生物医学中介与智能体引擎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万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 人类文明史是知识生产史和道德建构史,亦是道德增强史。运用外在技术(打破物种自然完整性的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干预,通过改变生物属性,突破非传统知识教化而改良人类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类“更完美的天性”已经成为现实。道德增强是以生物医学为技术中介的一种全新的道德建构,用以实现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的自由驾驭。人工智能体通过跟踪、组织、反思和引导功能为人类道德导航精准化开辟了道路。也因此,道德增强技术带来了关于伦理上的安全、自由、公平的全球论争。倡导道德增强与道德教化并存互补,建构一种新的开放、精准的道德进化观,将成为时代的理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增强 生物医学化 道德人工智能 MAI 伦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