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藻的一种人工转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闵红涛 王业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本研究用溶菌酶处理SynechococcusPCC6301细胞诱导人工感受态,并用外源质粒pBR325转化受体细胞表达氯霉素抗性,转化频率接近5×10 ̄(-5)转化子/细胞。用转化子DNA再进行次级转化,转化频率... 本研究用溶菌酶处理SynechococcusPCC6301细胞诱导人工感受态,并用外源质粒pBR325转化受体细胞表达氯霉素抗性,转化频率接近5×10 ̄(-5)转化子/细胞。用转化子DNA再进行次级转化,转化频率可达5×10 ̄(-4)转化子/细胞。这比以前的研究者对同种藻株,用克隆的DNA、通过生理感受态进行转化得到的转化频率要高。DNA电泳、次级转化和斑点杂交证明外源质粒通过单交换已经整合到了受体细胞染色体上。这些结果表明,人工转化系统是有效的,并具有可重复性。对于影响转化的一些条件,如DNA与细胞保温时间、藻龄、光照或黑暗培养,也同时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转化 人工转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内掺入人工转化糖的检验
2
作者 耿凤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22期6-6,共1页
蜂蜜内掺假物之一是人工转化糖,它是由蔗糖(甜菜)用酸加热而制得,在水解时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同时有一部分果糖降解为羟甲基糖醛,并根据后者的验出可确认是掺入人工转化糖。俄学者阿加宁提出如下的色层谱法:(1)往瓷研钵内放入蜂蜜5—6g。
关键词 人工转化 转化 蜂蜜 葡萄糖和果糖 色层谱 提取物 瓷研钵 掺假物 掺入 麻醉乙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野生稻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初步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华 曹筑荣 曹孟良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以小粒野生稻核DNA为材料构建了一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获得了500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约45 kb。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能够在TAC载体中稳定存在。基于已克隆抗性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探针,利用菌落杂交的方法,对文... 以小粒野生稻核DNA为材料构建了一个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获得了500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约45 kb。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能够在TAC载体中稳定存在。基于已克隆抗性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探针,利用菌落杂交的方法,对文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该文库可以用于抗性基因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人工染色体 基因组文库 小粒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载体DNA的制备
4
作者 李晓玲 李克秀 +2 位作者 赵洪锟 赵茂林 董英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9-204,共6页
对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pYLTAC747NH/sacB文库载体DN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摸索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库载体经碱裂解法提取、QIAGEN Plasmid Mini kit纯化后,可获得较纯净的载体DNA。对其闭环载体DNA分别用不同酶量的Hind III酶... 对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pYLTAC747NH/sacB文库载体DNA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较系统的摸索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库载体经碱裂解法提取、QIAGEN Plasmid Mini kit纯化后,可获得较纯净的载体DNA。对其闭环载体DNA分别用不同酶量的Hind III酶切处理,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得出其最佳Hind III完全酶切条件为2 U Hind III/μg闭环载体DNA、37℃酶切30 min;分别用0.5 MBU和1 MBU HK脱磷酶/μg对其线性载体DNA进行脱磷处理,经电泳和载体自连产物电转化检测表明其适宜的完全脱磷条件为1 MBU HK脱磷酶/μg线性载体DNA,30℃脱磷1 h;将所制备的线性载体DNA与λDNA/Hind III酶切片段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转化频率较高,其电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频率可达到9.6×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人工染色体(TAC) 文库载体 酶切 脱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琳琳 赵茂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83-86,共4页
随着人类和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能容纳大片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发展迅速。而用YAC、BAC和PAC等基因组文库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在获得候选克隆后,通常要进行亚克隆,然后对每个亚克隆逐一进行基因功能互补试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遗漏... 随着人类和植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能容纳大片段的人工染色体载体发展迅速。而用YAC、BAC和PAC等基因组文库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在获得候选克隆后,通常要进行亚克隆,然后对每个亚克隆逐一进行基因功能互补试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遗漏目的基因的危险。TAC载体含P1质粒和Ri质粒的复制子,可直接转化植物,大大加速了工作进程。概括性的叙述了TAC载体的发展,TAC文库构建的程序及文库鉴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人工染色体 文库构建 鉴定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沈萍 彭珍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自然转化 质粒DNA 受体细胞 转移频率 流感嗜血杆菌 人工转化 转化活性 体功能 摄取机制 染色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性转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云香 周秋白 《江西水产科技》 1999年第4期14-16,20,共4页
本文综述了影响黄鳝性转化的因素;黄鳝性转化后的性腺组织变化;各种外源激素对黄鳝性转化的影响,以及激素使用剂量范围。
关键词 黄鳝 转化 激素 性腺发育 自然转化 人工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离黄矮病抗性候选基因克隆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增艳 许景升 +3 位作者 刘耀光 王晓萍 林志珊 辛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5,共7页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 (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 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 (ResistanceGeneAnalogs ,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 (含Bdv2 )、感黄矮病材料 (无Bdv2 )进... 根据已克隆植物抗病 (R)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设计简并引物 ,利用同源序列法PCR扩增、克隆到 9个具有开放阅读框的中间偃麦草R基因同源片段 (ResistanceGeneAnalogs ,RGAs)。利用抗黄矮病材料 (含Bdv2 )、感黄矮病材料 (无Bdv2 )进行RFLP分析 ,筛选到 1个NBS类RGA序列TirgaZ1与Bdv2连锁。根据TirgaZ1的序列重新设计 1对引物 ,优化PCR扩增条件 ,将其转化为经典特异PCR标记 (SC TZ1)。利用该特异PCR标记 (SC TZ1)和克隆池 PCR法筛选抗黄矮病小麦 中间偃草易位系HW6 4 2基因组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 (Transformation competentArtificialChromosome ,TAC)文库 ,分离到 4个阳性TAC克隆T1~T4。限制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T1~T3为 1类 ,插入片段约 2 3kb ,T4为另 1类 ,插入片段约为 2 5kb。以TirgaZ1为探针 ,通过Southern杂交证实了阳性TAC克隆T1、T4为含有TirgaZ1序列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分别以中间偃麦草、HW6 4 2和小麦亲本为探针对阳性克隆T1、T4进行Southern分析 ,结果表明 ,阳性TAC克隆T1、T4的插入片段均具有抗黄矮病易位系的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片段 7XL ,T1、T4为抗黄矮病基因候选克隆。测定和分析阳性克隆T1插入片段 5 '端 - 6 4 4 8bp部分的序列 ,表明其最长完整开放阅读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抗病育种 转基因育种 抗病基因 同源序列 黄矮病 候选基因 基因克隆 克隆池PCR 转化人工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核基因组Mb级DNA的制备与酶切
9
作者 李晓玲 李克秀 +1 位作者 赵洪锟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40,共5页
以野生大豆黄化幼苗为材料提取其细胞核DNA,经LMP包埋并用蛋白酶K裂解其中的核蛋白后,采用脉冲电泳回收2 Mb左右细胞核DNA。用HindⅢ对回收细胞核DNA进行部分酶切并用脉冲电泳回收酶切后的DNA片段,经电洗脱、浓缩和透析后DNA溶液浓度可... 以野生大豆黄化幼苗为材料提取其细胞核DNA,经LMP包埋并用蛋白酶K裂解其中的核蛋白后,采用脉冲电泳回收2 Mb左右细胞核DNA。用HindⅢ对回收细胞核DNA进行部分酶切并用脉冲电泳回收酶切后的DNA片段,经电洗脱、浓缩和透析后DNA溶液浓度可达10 ng.μL-1。连接转化检测结果表明:该DNA可用于后续野生大豆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的构建和基因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Mb级DNA 脉冲电泳 基因组可转化人工染色体(TAC)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菰候选基因克隆获得抗白叶枯病水稻植株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玮玮 宋成丽 +3 位作者 陈洁 付亚萍 吴建利 江绍玫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7-452,共6页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 以菰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GenBank登录号:DQ239432)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FZ14P1/P2,通过克隆池PCR法经分级筛选,从菰基因组TAC文库中获得1个阳性克隆(ZR1),序列分析比对证实该阳性克隆为含有菰抗病基因同源序列FZ14的抗病基因候选克隆。同时,ZR1具有植物NBS-LRR类型抗性基因中的P-loop(kinase1a)、kinase2、ki-nase3a和GLPL(Gly-Leu-Pro-Leu)等保守基序,可能为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36个对白叶枯病菌PXO71具有明显抗性的独立转化子,结果表明,菰ZR1克隆中至少含有1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人工染色体文库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水稻 白叶枯病抗性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