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绍峰 彭荣梅 +2 位作者 肖格格 冯云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 目的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供体中央植片厚度(CGT)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的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接受DSAEK手术并严格完成2年或以上随访的患者134例144眼。采用角膜内皮镜测量术前供体ECD;术后1、3、6、12和24个月,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术后ECD,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供体CGT。根据术后3个月供体CGT将患者分为薄植片组45眼、中等厚植片组66眼和厚植片组33眼,分别为供体CGT<100μm、≥100~<150μm和≥150μm。根据角膜环钻切割的供体植片大小将患者分为小植片组31眼和大植片组113眼,分别为供体植片直径≥7~<8 mm和≥8~<9 mm。比较手术后供体CGT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析术后24个月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大小及CGT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12和24个月供体CGT分别为129.0(90.8,160.8)、115.5(93.0,146.0)、115.5(89.0,151.0)、112.5(94.3,146.8)和114.0(89.0,144.5)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7.369,P<0.001),其中术后1个月供体CGT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6、12、24个月,薄植片组、中等厚植片组和厚植片组以及大植片组、小植片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个月时ECD与术前供体植片ECD呈强正相关(r_(s)=0.783,P<0.001),与供体植片大小和CGT均无明显相关性(r_(s)=0.141,P=0.093;r_(s)=-0.044,P=0.600)。结论术前供体植片ECD越大,术后ECD越大;供体植片越薄、直径越大,DSAEK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细胞丢失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 供体厚度 供体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isan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钱道卫 郭海科 +2 位作者 曾锦 张洪洋 牛勇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4,共4页
背景 Artisan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是安全、有效的,由于人工晶状体位于前房,术后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值得关注. 目的 研究Artisan pIOL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和形态的长期变化.方法 对2... 背景 Artisan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是安全、有效的,由于人工晶状体位于前房,术后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值得关注. 目的 研究Artisan pIOL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和形态的长期变化.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行Artisan p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27例5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角膜内皮计数仪测定角膜中央区的角膜ECD,评估计算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细胞面积标准差(SD),比较并分析术前和术后6个月及1、2、3、4、5、6年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计算ECD丢失率[(术前ECD-术后ECD)/术前ECD&#215; 100%]. 结果 术后6年时,34眼BCVA≥1.0,14眼BCVA较术前提高,8眼BCVA较术前降低;平均眼压为(14.23±2.14) mmHg.术眼术前平均ECD为(3 184.05±.233.55)/mm2,术后6个月及术后1、2、3、4、5、6年ECD平均丢失率分别为2.34%、5.32%、6.32%、8.06%、12.59%、15.63%和19.49%.术眼术前细胞面积CV和细胞面积SD分别为37.17±7.12和118.77±21.39,术后6年时分别为32.24±4.62和125.60±18.49.不同时间点细胞面积CV和S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36).术眼术后出现局限性虹膜色素脱失者8眼,发生IOL偏位者6眼,术后1个月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者3眼,出现黄斑出血者2眼. 结论 Artisan pIOL植入术后随着时间推移ECD逐渐下降,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进行重构,增加了细胞的稳定性,因此Artisan pIOL术后对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体眼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体眼内植入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动态观察
3
作者 谢立信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眼内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kic 6H型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熙 万迪玲 匡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6,共3页
目的观察Phakic 6H型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6年3月间行Phakic 6H型AC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共170例(283眼),经连续随访,... 目的观察Phakic 6H型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P-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后远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6年3月间行Phakic 6H型AC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患者共170例(283眼),经连续随访,对最终行ACP-IOL取出的7例(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2000P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定期测量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6例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为2 105个/mm2,平均丢失率为73.71%(1例因角膜失代偿无法测量出内皮细胞密度)。4例行ACP-IOL取出+透明晶状体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1例行ACP-IOL取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IOL植入,2例行ACP-IOL取出。结论 Phakic 6H型ACP-IOL对角膜内皮的远期影响可致角膜内皮功能临界失代偿甚至失代偿,发现角膜内皮功能处于临界失代偿或内皮有明显损伤时须尽快取出ACP-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入术 高度近视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胡健 韩治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107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107眼)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52眼)和对照组(47例,55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白内障术中使用LenSx飞秒激光仪辅助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视力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超声乳化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灌注液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少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7 d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飞秒激光能够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CDE和灌注液流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对于减轻角膜内皮损伤、改善视力和视觉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羊膜植片移植治疗严重角膜烧伤三例
6
作者 李冰 魏彤心 史静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细胞体外培养 角膜烧伤 羊膜 治疗 离体培养 烧伤患者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新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章 周如侠 王林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9-892,共4页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 角膜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已成为治疗严重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其保留了患者自体健康的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基质层,尽可能维持了眼表的完整性,减少了散光。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是损伤小、排斥反应少,视力恢复快。后弹力层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是目前流行的手术方式,而后出现的飞秒激光的运用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向我们展示了其先进性。文中就角膜内皮移植的发展进程、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后弹力层剥除内皮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 飞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手术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海凤 朱晓谦 余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6-768,共3页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22例(26眼),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比较,除1眼患者术后因视神经萎缩明显、视力无明显改善外,余25眼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946~520mm-2)与术后3个月(920~499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有2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周后恢复;术后1个月黄斑囊样水肿1眼,2个月后消失;术后3个月视力下降1眼,为视神经萎缩引起。术后随访期间未见角膜内皮失代偿、虹膜粘连、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前评估、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 人工晶状体 肝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确定.目的 探讨IL-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6只,体质量180 ~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另取4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SD大鼠作为供体,48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24只Wistar大鼠行自体角膜移植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周.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植片情况,参照Larkin等的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任意取3只大鼠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相应时间点任意取各组5只大鼠角膜植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计算并比较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22 mRNA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为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00).术后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2.44,P=0.00;术后14 d:F=267.92,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9.70±0.35比0.46±0.21;术后14 d:23.12±1.89比3.14±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4个组大鼠角膜中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不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395.73,P=0.00;术后14 d:F=942.37,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Ah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2.52±0.32比1.89±0.10;术后14 d:7.20±0.25比2.6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22在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中呈高表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可通过下调IL-22的表达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AhR对IL-22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排斥/免疫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细胞介素-22 芳香烃受体 妥布霉 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生物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角膜内皮移植术(EK)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然而EK也有其相关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处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EK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植片脱位,尤其在... 角膜内皮移植术(EK)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然而EK也有其相关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处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EK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植片脱位,尤其在晶状体虹膜隔异常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角膜内皮损伤是此术式的另一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原发性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虽然发生率低于穿透角膜移植术,但EK术后若发生排斥反应,其临床表现则有别于其他角膜移植手术。全面了解EK的相关并发症对于认识和了解这种全新的术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 并发症 脱位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一年角膜内皮细胞持续损失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冬梅 吴静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 角膜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皮移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显微手术技术 大疱性角膜病变 人工晶状体眼 穿透角膜 无晶状体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基因修饰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琨 高晓唯 +4 位作者 蔡岩 李文静 胡裕坤 田丽丽 付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2-908,共7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角膜移植.延长高危角膜移植术植片的存活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基因重组腺病毒(Ad)体外转染供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1只雄性Wistar供体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和培养骨髓源imDCs,用携带大鼠CCR7基因的重组Ad转染imDCs,收集1&#215;107个imDCs重悬于500μl含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的PBS中.将60只受体SD大鼠以角膜碱烧伤法建立高危角膜移植模型,并用30只Wistar大鼠角膜作为供体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每组15只,按照分组不同分别于术前7d和术后3d经尾静脉注射相应溶液.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存活情况,术后14d每组任意处死6只大鼠,取角膜植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辅助性T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PBS组、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和imDCs+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44±1.88)、(16.00±2.18)、(15.11±2.03)和(23.67±2.83)d,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05,P=0.000);与PBS组比较,未修饰imDCs组、imDCs+ Ad空载体组和imDCs+ Ad-CCR7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0、4.385、12.423,均P=0.000);imDCs+Ad-CCR7组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较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4、8.039,均P=0.000).RT-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未修饰imDCs组、imDCs+Ad空载体组、imDCs+Ad-CCR7组大鼠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修饰imDCs组和imDCs+Ad空载体组比较,imDCs+Ad-CCR7组IFN-γ mRNA和IL-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而IL-4 mRNA和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 尾静脉注射CCR7基因修饰的imDCs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与CCR7基因修饰的imDCs诱导的Th1/Th2功能偏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存活/免疫 免疫耐受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树突状细胞/免疫 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7/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联合甘油长期冷冻保存角膜植片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赵青 王宏伟 柴旭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3,共6页
背景硫酸软骨素(CS)是从动物软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高黏滞性和高弹性的酸性黏多糖类物质,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用于眼科临床。中期保存液中含有CS时,对角膜内皮细胞(CECs)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CS对长期甘油冷冻保存的CEC... 背景硫酸软骨素(CS)是从动物软组织中提取的一种具有高黏滞性和高弹性的酸性黏多糖类物质,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用于眼科临床。中期保存液中含有CS时,对角膜内皮细胞(CECs)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CS对长期甘油冷冻保存的CECs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尚待研究。目的研究CS在甘油冷冻保存角膜中对CECs的保护作用,并与透明质酸钠(SH)比较,探索长期保存CECs活性的新方法。方法获取52只Wistar雌性大鼠角膜片10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为新鲜角膜直接进行实验,质量分数3%CS处理组、质量分数1%SH处理组的角膜分别在内皮面黏附3%CS、1%SH后放人甘油中冷冻保存,单纯甘油保存组角膜直接装入甘油中-25℃冷冻保存,每组26只角膜片。96只雌性SD大鼠作为受体,角膜植片保存2个月后各组取24只植片行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术(PKP),CECs锥虫蓝一茜素红染色分别评价保存的角膜片和移植术后14d的角膜植片上CECs的存活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方法保存的角膜植片的超微结构。角膜移植术后1d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各组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和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于术后7、14、30d制备角膜标本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植片中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角膜植片CECs细胞结构正常,未见锥虫蓝一茜素红蓝染细胞,3%CS处理组偶见细胞蓝染,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蓝染CECs数增加。与3%CS处理组比较,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的细胞密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4、4.068,P〈0.05),细胞活性率表现出同细胞密度同样的趋势。CECs超微结构检查表明,3%CS处理组仅表现为内质网的轻度肿胀,而l%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细胞内质网肿胀程度较重。3%CS处理组术后14d时植片淋巴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明显少于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临床评分表明,与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比较,3%CS处理组的RI明显降低而CECs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在各时间点,3%CS处理组植片中TGF-β1的表达量(A值)明显高于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P〈0.01);而ICAM-1的表达量低于1%SH处理组和单纯甘油保存组(P〈0.05),3%CS处理组植片中TGF-β1和ICAM-1的表达量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结论3%CS处理后的甘油保存方法能长期维持CECs的活性,同种异体PKP结果显示3%CS处理后的甘油保存方法效果优于1%SH处理后的甘油保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穿透角膜 保存 角膜内皮细胞 甘油 透明质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兔自体结膜成纤维细胞为饲养细胞构建上皮细胞植片
15
作者 牟式鲁 姚玉峰 裘文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587,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 3T3成纤维细胞 饲养细胞 细胞构建 自体结膜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16
作者 方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0,共1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差异。方法 收集3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2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比较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差异。方法 收集30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手术。2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2型糖尿病 白内障术后 患者 人工晶状体 非糖尿病 术后糖尿病 白内障摘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素娟 张月琴 +3 位作者 李金 余晓菲 窦新岩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眼术后受体角膜上皮细胞逐渐覆盖植片,完成正常的上皮化,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对侧正常眼,但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大于对侧眼,而植片角膜基质中无细胞生长,明显与对侧眼角膜基质不同;术后6个月时8例患者植片内有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入,但神经纤维走形弯曲,密度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8,P=0.22)。对侧正常眼、术眼术后3、6、9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42±119)、(1895±129)、(1869±135)、(1854±101)和(1844±103)个/mm2,术眼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9和12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值分别为(1.26±0.13)、(3.62±0.81)和(5.98±0.44)mm/mm2,均明显高于前1个时间点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7.24,均P=0.00)。结论用生物角膜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术后植片即可长期存活,重建眼表结构,改善患者视力,可替代人角膜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异种移 生存/免疫 共焦显微镜 生物工程角膜 角膜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郭树云 詹江波 吕海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患者122例(122眼),根据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患者122例(122眼),根据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体巩膜治疗。观察两组最佳裸眼视力、视网膜复位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两组的最佳裸眼视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术后1个月治疗组的最佳裸眼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10.34±2.45)%和(15.87±3.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症反应、低眼压、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分别为91.8%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73.8%和90.2%,治疗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结合异体巩膜治疗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能改善患者视力,有利于视网膜的复位,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安全性好,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异体巩膜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菡 罗丹 +1 位作者 李婷 赵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5,共7页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 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 μl,连续7 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免疫 角膜/免疫 排斥反应 十二碳戊烯酸/拟似物&衍生物 ResolvinE1 辅助性T细胞1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近交系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洁 杜尔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评估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1期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0例170眼,根据IOL植... 目的评估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1期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0例170眼,根据IOL植入术中前房注入剂不同将术眼分为2个组,其中采用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者92眼作为空气泡组,采用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IOL植入术者78眼作为透明质酸钠组。所有术眼连续随访12周,比较术前及术后1、4和12周2个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以及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4周2个组眼压的变化,并比较2个组IOL植入时长和手术总时长。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术眼间ECC、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0.004,P=0.953;F_(分组)=0.706,P=0.042;F_(分组)=1.896,P=0.170);2个组术眼术后各时间点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小于各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后1 d有2眼眼压升高,经前房穿刺放液后恢复正常;空气泡组未出现术后高眼压者。空气泡组的手术总时长和IOL植入时长分别为(256.95±47.74)s和(29.66±6.58)s,明显短于透明质酸钠组的(357.78±36.07)s和(50.63±8.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62、17.922,均P<0.01)。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联合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和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的IOL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 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