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瑞 孙振江 +1 位作者 徐永申 穆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4,共8页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探讨(附77例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许学猛 孔畅 +2 位作者 许树柴 邓晋丰 方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为了客观全面评估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耐受力,确定手术时机及指征。作者总结了77例75岁以上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技术,就其因手术期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了9项全身综合评定指标,每一项指标再按三个等级进行评定,... 为了客观全面评估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耐受力,确定手术时机及指征。作者总结了77例75岁以上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技术,就其因手术期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制定了9项全身综合评定指标,每一项指标再按三个等级进行评定,务必使评定结果更客观,更准确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满分为10O分。认为“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为最重要的评定指标占40分,若基本正常,表明心肺功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手术风险相对降低,反之应谨慎手术。评定结果在80分以上者手术耐受性较佳,70~80分尚可,60~7O分较差,60分以下应谨慎手术。另外,入院后应尽早确诊全身并存病,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在短时间内加以控制,方进行手术,尽可能争取在入院后1周左右进行。麻醉主张采用持续硬股外麻且术后置管48小时,作伤口镇痛麻醉用。结果75例平安出院,2例术后死于并存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股骨置换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和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建宁 包倪荣 +4 位作者 王北岳 郭亭 曾晓蜂 程秀红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 目的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有一定治疗难度的疾病,文中旨在评价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采用保留或重塑股骨距和小粗隆的方式,回复股骨粗隆部内侧稳定结构,通过Harris评分等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X线片,与术后比较未见差异。Harris评分:优12例,良19例,中3例,差2例。结论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对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距或小粗隆移位的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求同时重建股骨距和小粗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粗隆间骨折 股骨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瀛 杨雨润 +4 位作者 刘守尧 孙伟 杨欢 陈星佐 林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置换 股骨颈骨折 水泥型 非水泥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中坡 聂志红 +1 位作者 霍霁 纪江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7年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2~7d(平均3d)下地负重...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7年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2~7d(平均3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对于>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置换 老年人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远军 章莹 +3 位作者 章凯 尹庆水 吴文 谢会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45-34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因Ⅲ型(Jensen-evans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以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因Ⅲ型(Jensen-evans分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术的5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人工股骨头组6个月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DH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组(P<0.01),DHS组术后下地时间为60d,而人工股骨头组为3d(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双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安全、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全身情况差、手术风险高的高龄病例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DHS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微创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英剑 李志永 +3 位作者 吴树文 方广文 商福青 刘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8-682,68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anteriorapproach,DAA)和微创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piriformis-sparingapproach,Mis-PL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路随机分为DAA组(n=22)和Mis-PLA组(n=22)。2组均完成术后2年随访调查,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早期疼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早期坐位的能力、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术后6周及2年患者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2年死亡率。结果(1)与Mis-PLA组相比,DA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72h患肺炎的人数较少,术后24hVAS评分减低,术后患者可坐位1h的时间及弃拐独立行走的时间较早(P<0.05)。(2)术后6周,DAA组在穿袜系鞋带及坐椅子方面Harris评分优于Mis-PLA组(P<0.05),两组上楼梯方面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在功能活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随访2年,2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入路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可以较Mis-PLA入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长期卧床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更早更快地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直接前入路 微创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兴艳 陈苏 +3 位作者 郭风劲 李光辉 游洪波 陈安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17-3619,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P〈0.05)。结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高龄患者 人工股骨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8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宝林 王兵 +1 位作者 郭志敦 刘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29-1129,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股骨置换 治疗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谷长跃 张国鑫 +1 位作者 杨树忠 高志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7-939,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分析评价全髋关节置换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完全随访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5例(504髋),其中随访5年的全髋关节置换270例(285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215例(219髋);随访10年285例(305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60例(169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25例(136髋)。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5年随访病例的Harris评分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102髋(102/219,47%),全髋关节置换术为239髋(239/285,84%)。术后随访10年Harris评分在80分以上者,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41髋(41/136,30%),全髋关节置换术为125髋(125/169,7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和10年的Harris评分疗效80分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均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双动人工股骨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IFOF的疗效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瀚 林树体 劳贵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对比,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方面对比,均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6.7%,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各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这两个时间段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这两个时间段髋关节评分对比,对照组评分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半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的特点,而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所以在选择方面应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型单极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平 李健 +5 位作者 程立明 高梁斌 潘永谦 吕玉明 梁海翔 徐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评价骨水泥型单极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中 ,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相仿的骨水泥型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A组 ) 92例 ,骨水泥型... 目的 :评价骨水泥型单极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7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病例中 ,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相仿的骨水泥型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A组 ) 92例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B组 ) 79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两组的住院时间、基本费用、出血量、下地时间、并发症、髋臼磨损及再手术率等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组的假体费用较高。随访发现B组步速明显快于A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访功能优良率 :A组 91 3 % ,B组 92 4%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两者无明显差异。骨水泥的应用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型 单极 双极 人工股骨置换 治疗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永常 王宝 俞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为探讨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手段 ,对过去 1 0年施行的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78例 ( 80髋 )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随访时间 1 .5~ 1 0年 ,平均 5年 8月。结果 :发生并发症 1 5例 ,占 1 9.2 % ,此 1 5例中疗效优良 ... 为探讨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手段 ,对过去 1 0年施行的人工股骨头关节置换术78例 ( 80髋 )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随访时间 1 .5~ 1 0年 ,平均 5年 8月。结果 :发生并发症 1 5例 ,占 1 9.2 % ,此 1 5例中疗效优良 2例 ,良好 2例 ,好 5例 ,尚好 1例 ,差 2例 ,很差 3例。结果提示 :充分的术前准备 ,正规细致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置换 并发症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海 刘涛 +1 位作者 刘铭 张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4,共1页
转子下骨折的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如采用内固定治疗,患者一般需卧床5至8周才能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仍易产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探讨运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下骨... 转子下骨折的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如采用内固定治疗,患者一般需卧床5至8周才能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仍易产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探讨运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下骨折,旨在实现让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下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阳 孙捷 +1 位作者 焦龙兵 崔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结果大部病例术后2~3w可下地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结论选择性采... 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年龄在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结果大部病例术后2~3w可下地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结论选择性采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模式化、时间短,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可避免因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和长时间的骨愈合期,能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和负重训练,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等优点,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结合改善骨质疏松治疗,有效提高了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置换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军 黄恩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09例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FHR)组44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65例,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FHR...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09例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FHR)组44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65例,并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FHR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费用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HR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HR组手术安全性更高。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早期效果满意,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病人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抒红 王娟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3A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股骨置换 因素 护理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许伟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7-100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1~2周。结果:随访12~60个月,期间X线均提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明显下沉松动,无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粗隆部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关节脱。术后根据Harris评分,优8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2%。结论: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满意的方法,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疼痛,减少老年人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较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非骨水泥长柄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锐 樊长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认识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8例均经翻修术及病理证实,并对照病理分析X线表现。结果平片及术中诊断感染2例,松动下沉3例,感染伴松动1例,假体脱位1例,异位1例。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 目的认识全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8例均经翻修术及病理证实,并对照病理分析X线表现。结果平片及术中诊断感染2例,松动下沉3例,感染伴松动1例,假体脱位1例,异位1例。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有慢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X线 诊断 术后并发症 人工股骨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玲 马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7年第4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人工股骨置换 护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