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的临床处理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剑秋 陈蓉 盖铭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 术后妊娠 临床处理 特殊问题 机械瓣 正常人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颖猛 黄伟钊 姜海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62-2164,共3页
目的:分析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合并房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 目的:分析在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合并房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仅进行人工瓣膜的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在术期表现情况、术后2年各时间段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右房径线和术后2年时的心脏彩超检查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术期时的术后引流量为(479±204)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9±189)mL;术后2年后的右房径线为(50.99±11.28)mm,小于对照组的(59.32±12.34)mm;同时术后2年时的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Ⅱ级情况都较术前有较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差异(均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房颤的复发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人工瓣膜置换 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梅举 张宝仁 +3 位作者 郝家骅 邹良健 于伟勇 陆方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报告4例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ALVT的主动脉开口位于右主动脉窦上,1例位于左主动脉窦上。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隧道主动脉开口应用补... 目的:报告4例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ALVT的主动脉开口位于右主动脉窦上,1例位于左主动脉窦上。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隧道主动脉开口应用补片修补1例,直接缝合3例。同期施行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瓣周漏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遗传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记录患者服药期间的用药剂量。结果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共筛选到2种等位基因: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和8%。同时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以AA基因型常见,基因型频率86%,其次为AG和GG型,分别为12%和2%。在达到抗凝指标(1.5~2.0)后,含有等位基因G的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5.27±0.55)mg]明显高于基因型为AA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41±0.75)mg]。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VKORC1-1639A/G基因多态性与相应的患者的口服剂量有相关。结论VKORC1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稳定状态 重庆地区 VKORC1-1639A/G 基因多态性 个体剂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CYP2C9*1和*3变异与华法林剂量调整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1 位作者 郝嘉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089-209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华法林口服剂量及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华法林口服剂量及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血浆中华法林浓度,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筛选到2种基因型:CYP2C9*1/*1及CYP2C9*1/*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和5%,未发现CYP2C9*2基因型及CYP2C9*3/*3型纯合子患者。在达到抗凝指标INR(1.5~2.0)后,CYP2C9*1/*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67±0.95)mg与CYP2C9*3/*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67±1.10)mg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前者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1640.95±287.89)ng/ml与后者(805.50±329.77)ng/ml相比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相应的患者的华法林口服剂量个体差别无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达到抗凝稳定状态后的华法林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筛查对监测华法林药物抗凝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 CYP2C9*1 CYP2C9*3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患者施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李德强 阎德民 谷春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60岁以上患者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疗效 低心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调查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媛 余细勇 +4 位作者 钟诗龙 杨敏 谭虹虹 费洪文 陈纪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入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人工瓣膜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2例报告及治疗策略文献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嵩 张宝 +2 位作者 王翠苹 张文波 唐白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d出现发热,返院复诊,予以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赘生物培养为黄曲霉菌;病例二,心脏术后5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壁赘生物清除,术后赘生物病理提示毛霉菌。2例患者均及时手术清除感染灶并进行规范抗真菌治疗,曲霉菌感染患者抢救无效,毛霉菌感染患者治愈,后者抗真菌治疗强度更大。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预防是关键,治疗要及时、有效,抗真菌药物必须足量、足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人工瓣膜置换 真菌性心内膜炎 医院感染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脑栓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俞友皆 涂超群 +2 位作者 谢小梅 黄琴凤 龙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0-461,共2页
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栓塞造成脑栓塞。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在国内早已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它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将HBO辅助疗法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脑栓塞的患者... 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栓塞造成脑栓塞。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在国内早已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它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将HBO辅助疗法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脑栓塞的患者,观察对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高压氧辅助治疗 脑栓塞 临床观察 人工瓣膜置换 风湿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纵隔感染因素的探讨
10
作者 周嘉 池浩 +3 位作者 殷荣 梁保罗 陈长志 朱洪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89-91,共3页
目的对1988年~1998年间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病人采取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统计的因素包括:年龄,巨大心脏,心功能,肥胖,糖尿病,慢性心衰长期服用激素,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低排综合症,肺部感染... 目的对1988年~1998年间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病人采取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统计的因素包括:年龄,巨大心脏,心功能,肥胖,糖尿病,慢性心衰长期服用激素,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低排综合症,肺部感染,术后早期心跳骤停行胸外按摩复苏,呼袁行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或心脏压塞再次手术,胸骨移动。结果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术后发生纵限感染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1)平均年龄和体态肥胖,对术后纵隔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慢性心衰、糖尿病、肺部感染、长期使用激素、手术时间过长或体外转流过长、术后低心排、胸外按摩、再次手术、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均使术后纵隔感染发生率增高。结论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术前处理,改进手术操作,术后积极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 巨大心脏 纵隔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在人工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作用
11
作者 杜心灵 张凯伦 +3 位作者 胡志伟 蓝鸿钧 魏文宁 金咏梅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75-377,共3页
为探讨不同来源组织凝血活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PT标准化在指导抗凝治疗中的作用,采用两种国产组织凝血活酶测定20例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患者PT及凝血因子X活性。结果显示:抗凝期间凝血因子X活性得到有效抑制,术... 为探讨不同来源组织凝血活酶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PT标准化在指导抗凝治疗中的作用,采用两种国产组织凝血活酶测定20例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患者PT及凝血因子X活性。结果显示:抗凝期间凝血因子X活性得到有效抑制,术后第7、14d两种不同来源试剂测得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存在差异。提示用PTR指导抗凝治疗存在一定危险性,而将国际标准化比率作为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有助于安全、有效地指导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 手术后 抗凝疗法 PT 抗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稳定华法林抗凝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顾强 陈柏成 +2 位作者 郝嘉 王学锋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在重庆地区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初步建立重庆地区的换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库。方法对133例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待其达到稳定抗凝状态且无抗凝相关并发症后,对抗凝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建立重庆地区术后抗凝标准。结果在患者达到稳定抗凝状态后,INR值为(1.80±0.46);每日华法林剂量为(2.69±1.02)mg,不同手术组的抗凝指标均达到预期抗凝指标。重庆地区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INR目标值设置为1.6(1.5—2.0),二尖瓣置换术(MVR)及双瓣置换术(DVR)的INR预计值设置为1.8(1.6~2.3)、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MVR(MVR+CABG)的INR预计值设置为2.0(1.8—2.3)、Bentall手术(人造升主动脉置换+MVR)INR预计值设置为2.2(1.8~2.5),总体INR预期值1.5~2.5。结论本研究抗凝指标结果符合重庆地区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抗凝治疗 重庆地区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换瓣手术24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赖政洪 熊键宪 +2 位作者 钟永华 李章红 吴志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换瓣手术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风湿性联合瓣膜病行换瓣手术240例病例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二尖瓣... 目的:探讨风湿性联合瓣膜病换瓣手术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风湿性联合瓣膜病行换瓣手术240例病例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二尖瓣+主动脉联合病变85例占35.42%,二尖瓣病变+功能性三尖瓣返流91例占37.92%,联合病变+功能性三尖瓣返流60例占25.00%,二尖瓣病变+器质性三尖瓣返流2例占0.83%,联合病变+器质性三尖瓣病变2例占0.83%。手术早期死亡10例,主要死因是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230例,226例随访1~120个月,晚期死亡14例,心力衰竭及抗凝有关并发症是主要死因;术前高龄、心功能、大左室、EF低下、肺动脉高压、多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及营养状况低下为手术高危因素。结论: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心肌保护、合适的手术方式、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积极处理房颤有助于改善换瓣手术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联合瓣膜 人工瓣膜置换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进福 胡建国 +1 位作者 周新民 王坚刚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 ,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瓣下结构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骏 林建雄 +1 位作者 冯家宁 张克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85-2286,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5例均为右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三尖瓣并形成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前瓣者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5例均为右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三尖瓣并形成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前瓣者2例,隔瓣与前瓣、后瓣交界者3例。隔瓣破裂、穿孔、缺损各1例,腱索断裂3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者2例,重度关闭不全者3例。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3例。术前5例作血培养,3例显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痰培养霉菌感染1例。5例均行三尖瓣置换术,全部康复出院。随访1~8年,复查彩超无新的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严重败血症、感染难以控制、心功能衰退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三尖瓣膜损毁严重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三尖瓣 心脏瓣膜 人工 感染性心内膜炎 静脉注射毒品 外科治疗 三尖瓣置换 金黄色葡萄球菌 手术时机的选择 人工瓣膜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ntal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14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康 王武军 +3 位作者 蔡开灿 邹小明 张立溪 缪冬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总结连续14例周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置换、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手术(Bentall手术)无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1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中13例行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对其中3例... 目的总结连续14例周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置换、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手术(Bentall手术)无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1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中13例行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对其中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结合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另1例由于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较低行Cabrol手术.结果14例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引流720ml,平均住院28.5 d,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TALL手术 治疗 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人工血管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蓉 许哲 +5 位作者 赵立子 李嘉丽 王雪丁 郑绮姗 张希 黄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POR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85例中国汉族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ystem检测VKORC1及POR相关SNPs,采用PCR-RFLP法检测CYP2C9*3基因型。采用ANOVA或t检验考察目的 SNPs与... 目的探讨POR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85例中国汉族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ystem检测VKORC1及POR相关SNPs,采用PCR-RFLP法检测CYP2C9*3基因型。采用ANOVA或t检验考察目的 SNPs与患者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关系。结果在CYP2C9*1*1携带者中,POR rs17685 T等位基因携带者(TT型和CT型)华法林维持剂量明显高于CC型携带者(3.50±1.07)mg·d-1vs(3.14±0.94)mg·d-1,P=0.03。在CYP2C9*1*1及VKORC1 rs9934438 GA/GG携带者中,POR rs17685 T等位基因携带者(TT型和CT型)的华法林维持剂量明显高于CC型携带者(4.76±0.90)mg·d-1vs(4.08±1.03)mg·d-1,P=0.04。未发现POR rs2868177与华法林维持剂量存在相关性。结论在中国汉族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中,POR rs17685 T突变与华法林剂量上调相关,该基因型检测将有助于指导华法林的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细胞色素P450 2C9 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系1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POR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 剂量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