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心内膜炎应用人工瓣膜和自体瓣膜的病原菌及赘生物附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筱璐 王国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的变迁,比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及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在致病微生物及赘生物附着部位方面的特点。方法:检索我院2003-05到2008-05符合Duke标准的266例住院治疗的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的变迁,比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及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VE)在致病微生物及赘生物附着部位方面的特点。方法:检索我院2003-05到2008-05符合Duke标准的266例住院治疗的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PVE(n=37)及NVE(n=229)两组进行比较。结果:91.4%(243/266)的IE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1例,非风湿性瓣膜病77例,风湿性心脏病6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3例。82.0%(218/266)发现赘生物,常见附着部位依次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血培养阳性率49.5%(103/208)。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呈增长趋势。PVE组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及真菌;NVE组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PVE组与NVE组相比赘生物检出率低(P<0.01),但血培养阳性率高(P<0.01)。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两组培养致病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和晚期PVE细菌谱不同。PVE组的住院总病死率高于NVE组。结论:IE患者的疾病谱及致病菌与既往报道相比均有较明显改变,PVE与NVE常见致病菌及赘生物检出率不同,应及时行血培养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同时应积极预防医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续六)
2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I0001-I0007,共7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真菌性心内膜炎 药物联合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 药敏试验 瓣膜赘生物 病原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