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对污水氮降解及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慧君 王征 +4 位作者 于一雷 吕翠翠 李文彦 郭佳祎 孙振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203,共12页
对比分析不同阳极材料构成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的降解作用和产电性能的影响,为更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提供基础。2023年9-10月构建以活性炭、锰矿、黄铁矿为阳极的3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通过分析污水净化效果、... 对比分析不同阳极材料构成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氮的降解作用和产电性能的影响,为更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提供基础。2023年9-10月构建以活性炭、锰矿、黄铁矿为阳极的3种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通过分析污水净化效果、装置产电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来研究其在处理秦皇岛北戴河团林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中氮降解及产电性能。结果显示:针对去除有机氮为主的生活污水,与活性炭燃料电池人工湿地(CW-MFC)相比,黄铁矿燃料电池人工湿地(PCW-MFC)对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效率提高了29.64%和35.60%,锰矿燃料电池人工湿地(MCW-MFC)对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12.83%、18.32%;对于NH4+-N的去除,PCW-MFC去除效率比CW-MFC高19.61%,可能黄铁矿发生铁氧化还原循环进而促进硝化作用;锰矿促进了对NO_(3)^(-)-N的去除,去除效率比CW-MFC高25.02%,可能是锰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进电子转移增强了反硝化作用。PCW-MFC在整个试验阶段产生的平均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都高于CW-MFC,说明黄铁矿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系统中起到较好的导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阳极填料的电子循环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 脱氮 阳极材料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在CW-MFC深度处理养猪废水中的作用:污染物去除、产电性能及微生物群落
2
作者 李泉宏 郭俊元 高启帆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3-2450,共8页
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CW-MFC)深度处理养猪废水,评估了污染物去除效果、产电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旱伞草的实验装置(PCW-MFC)对NH_(4)^(+)-N、TP、磺胺嘧啶(SDZ)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升约5%、10%和3%,输出电压... 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CW-MFC)深度处理养猪废水,评估了污染物去除效果、产电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旱伞草的实验装置(PCW-MFC)对NH_(4)^(+)-N、TP、磺胺嘧啶(SDZ)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升约5%、10%和3%,输出电压、库仑效率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415.93mV、49.10%和51.12mW/m^(3).旱伞草增加了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的相对丰度,这些微生物在污染物去除和生物产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养猪废水 磺胺嘧啶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对微生物电池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高慧君 于一雷 +2 位作者 王征 毛旭峰 孙振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2-72,共11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CWs-MFC)和人工湿地(CW)相比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较低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不同阳极对CWs-MFC中气体排放的影响尚未清楚。通过构建活性炭(CW-MFC)、锰矿(MCW-MFC)、黄铁矿(PCW-MFC)为阳极的3种CWs-MF...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CWs-MFC)和人工湿地(CW)相比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较低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不同阳极对CWs-MFC中气体排放的影响尚未清楚。通过构建活性炭(CW-MFC)、锰矿(MCW-MFC)、黄铁矿(PCW-MFC)为阳极的3种CWs-MFC系统及对照CW系统,分析其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规律。实验采集第4天和第7天的气体排放数据,结合全球增温潜势(GWP)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实验前期(第4天),CWs-MFC系统对CH_(4)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与CW相比,CW-MFC、MCW-MFC和PCW-MFC的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减少59.7%、50.5%和120.0%(P<0.05);N_(2)O和CO_(2)排放通量则表现为PCW-MFC>CW-MFC>MCW-MFC>CW。实验后期(第7天),PCW-MFC的CH_(4)排放增加而N_(2)O、CO_(2)减少,MCW-MFC的CH_(4)排放降低但N_(2)O、CO_(2)升高。整体而言,CWs-MFC系统的CH_(4)平均排放量较CW减少21.9%~127.0%(P<0.05),但MCW-MFC和PCW-MFC的N_(2)O排放分别增加51.6%和226.0%。从GWP角度来看,MCW-MFC的GWP较CW降低98.1%,而PCW-MFC的GWP增加18.8%。表明锰矿作为阳极材料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GWP方面表现优异,是一种更环保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 阳极材料 CH_(4) N_(2)O CO_(2) 全球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处理污水及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雪 王琳 王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以芦苇为湿地植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MFC-CW),研究进水COD、水力停留时间(HRT)及阴极曝气量对MFC-CW产电和污水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CW系统经驯化后能够稳定运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产电。随着进水COD的增大,M... 以芦苇为湿地植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MFC-CW),研究进水COD、水力停留时间(HRT)及阴极曝气量对MFC-CW产电和污水净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C-CW系统经驯化后能够稳定运行,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产电。随着进水COD的增大,MFC-CW系统的输出电压及COD去除率均先增大后减小,在COD为200 mg/L时系统产电量最大,为294 m V;COD为300 mg/L时系统COD去除率最大,为89.4%。随着HRT的增大,系统输出电压先增大后减小,在HRT为3 d时达到最大,为280 m V;系统COD去除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稳,HRT为3 d时去除率最高,为86%。系统输出电压及COD去除率随阴极曝气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其增长的速率逐渐减小。选择最适阴极曝气量时需要综合考虑输出电压、污水净化效果及经济成本。综合考虑各因素,优选0.075 m^3/h为最佳曝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人工湿地 进水COD 水力停留时间 阴极曝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瑶 赵金辉 +3 位作者 姜成 吴梦柯 谢西 林晨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3,共4页
对CW-MFC耦合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这一新型系统的发展潜力,提出了该系统的优化方向及建议。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耦合系统 污水处理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缓解生物堵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昂 艾鹏 +5 位作者 林莉莉 鲁汭 荣鹏 李志伟 肖恩荣 吴振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利用电极表面富集的电化学活性菌(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EAB)对生物堵塞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进行降解,并通过产电过程中形成的微弱电场来抑制...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利用电极表面富集的电化学活性菌(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EAB)对生物堵塞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进行降解,并通过产电过程中形成的微弱电场来抑制微生物胞外多糖大量分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的生物堵塞。为此,研究将阴极和阳极电极分别嵌入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不同深度位置处,构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耦合系统。通过比较开路和闭路耦合系统的孔隙率、过水速率以及净化效果,评价CW-MFC系统的堵塞延缓能力。结果表明:相较开路系统,闭路系统的过滤速率增幅较大,孔隙率的降幅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堵塞。闭路系统对TN和NH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开路系统。嵌入电极形成的CWMFC系统可原位缓解堵塞,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生物堵塞 孔隙率 过滤速率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婧 秦歌 +3 位作者 余仁栋 孙雪强 冷欣 安树青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1,共7页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在提高传统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同时,还具有绿色产电的优势。在介绍CW-MFC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梳理了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在污水处理和发电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历程。着重论述了系统的构造因子(...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在提高传统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能力的同时,还具有绿色产电的优势。在介绍CW-MFC工作机理的基础上梳理了该技术自诞生以来在污水处理和发电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历程。着重论述了系统的构造因子(电极材料及配置、分隔层、基质、植物、微生物)和运行条件(污水性质、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温度)的选择,指出该系统需要提高其氧化还原梯度,营造适合产电微生物扩繁的环境。在污染物处理方面该系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但其处理机理及后续生态风险防控还需深入研究。在未来应用阶段,可通过电化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同时,利用自产电开发监测水质状况的生物传感器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构造因子 运行条件 污水处理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构造条件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樊志宇 姜松鹤 +1 位作者 朴文华 金明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6,共6页
该文以菖蒲为湿地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并将其应用于农药阿特拉津的降解,且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系统构造条件。结果表明,响应模型可靠,拟合度较好,对阿特拉津去除率影响电极板占比>电极板间距>外... 该文以菖蒲为湿地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并将其应用于农药阿特拉津的降解,且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系统构造条件。结果表明,响应模型可靠,拟合度较好,对阿特拉津去除率影响电极板占比>电极板间距>外接电阻。CW-MFC最优构造条件为电极板占比0.33、电极板间距20.89 cm、外接电阻987.1Ω。最优构造条件下CW-MFC的COD、TN、TP及阿特拉津去除率为93.8%、62.9%、96.3%和94.7%;电压、电流密度、功率密度及库伦效率为248.77 mV、0.08 mA/m^(2)、22.9 mW/m^(2)和0.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 构造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刚 石玉翠 +3 位作者 刘爽 游少鸿 马丽丽 龙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8-525,共8页
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综述了微生物、植物、基质和电极对CW-MFC系统的影响,总结了在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CW-MFC系统的性能,最后指出了CW-MFC系统的优先研究内容与潜在应用领域。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函青 伍永钢 +1 位作者 江文亭 付成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48-5556,共9页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是一种新型生物电化学工艺。在该系统中,人工湿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提供所需的氧化还原梯度和化学能,而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能并通过产电的方式回收能源,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是一种新型生物电化学工艺。在该系统中,人工湿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提供所需的氧化还原梯度和化学能,而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能并通过产电的方式回收能源,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处理方面。本文结合近几年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的发展,从系统构建和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的研究现状,其中影响因素包括系统的组成要素(湿地植物、电极材料、基质材料和微生物)和系统运行参数(有机负荷和废水成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和进水方式)两个方面。最后提出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系统的库仑效率,进一步降低构建成本,提高系统去污及产电的综合性能,使该系统最终实现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人工湿地 电化学 回收 水处理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菁 骆辉 +6 位作者 蔡冰鑫 掌文浩 王惠腾 秦腾 杨明宇 荆肇乾 何宝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57-2164,共8页
介绍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脱氮原理、净化多类废水(含铬废水、含酚废水、高盐度废水、抗生素废水及含氮废水等)的效能,总结利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处理这几种废水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 介绍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脱氮原理、净化多类废水(含铬废水、含酚废水、高盐度废水、抗生素废水及含氮废水等)的效能,总结利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法处理这几种废水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电极和温度等),最后分析其产电特征以期为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在处理废水的应用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高盐废水 影响因素 产电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丹 肖恩荣 +1 位作者 徐栋 吴振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70-2376,共7页
将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与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相结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产能及废水净化工艺。在综述CW-MFC耦合系统产电机理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影响系统性能的组成要素... 将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与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相结合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产能及废水净化工艺。在综述CW-MFC耦合系统产电机理及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影响系统性能的组成要素(植物、微生物、电极及分隔材料)和运行参数(碳源、氧化还原电位及水力停留时间)两个方面,最后总结了当前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今后耦合系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燃料电池 人工湿地 废水 产电 生物能源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去污及产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洋洋 赵金辉 +3 位作者 顾佳华 蒋浩然 王臻 赵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68,共4页
介绍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的分类,湿地植物对去除污染物和产电性能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CW-MFC植物的选择,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湿地植物 去除污染物性能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阳极设置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及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朝明 许丹 +2 位作者 黄铭意 唐顺静 韩胡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CW-MFC)耦合系统是人工湿地和生物电化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阳极是限制耦合系统输出功率和污染物净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未加入颗粒活性炭(CW-MFC1)和加入颗粒...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CW-MFC)耦合系统是人工湿地和生物电化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其中阳极是限制耦合系统输出功率和污染物净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未加入颗粒活性炭(CW-MFC1)和加入颗粒活性炭(CW-MFC2)2套耦合系统以探讨阳极加入颗粒活性炭对耦合系统产电和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2套系统阳极和阴极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CW-MFC2耦合系统的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430 mV,8.39 mW/m^(2))高于CW-MFC1(379 mV,7.77 mW/m^(2))。试验运行前期(0~29 d),CW-MFC2耦合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为65.72%±3.06%,显著高于CW-MFC1(56.06%±3.71%),而二者的总氮去除率相差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30~105 d),CW-MFC1耦合系统的氨氮和总氮去除率逐渐高于CW-MFC2,尤其是总氮去除更为显著(CW-MFC1为42.69%±4.19%,CW-MFC2为32.50%±11.5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W-MFC1阳极富集的不动杆菌属以及阴极大量的反硝化菌(巨大芽殖杆菌属、地杆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脱氯单胞菌属等)的富集可能是其脱氮性能优于CW-MFC2的主要原因。综上,阳极加入颗粒活性炭可提升CWMFC耦合系统的产电性能,但不利于生物脱氮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颗粒活性炭 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微生物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欧 夏唯宜 +2 位作者 王慧欣 李佳音 薛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13-2323,共11页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是日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已经成为环境中常见的代表性有机污染物。本研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目标LAS,通过小试试验探究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是日化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已经成为环境中常见的代表性有机污染物。本研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目标LAS,通过小试试验探究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W-MFC)对SDBS的处理效果及系统对SDBS的微生物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进水SDBS浓度为25 mg·L^(-1)时,CWMFC对SDBS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44.3%和6.74 g·m^(-3)·d^(-1);SDBS的加入对CW-MFC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活性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并发展SDBS降解能力,而电化学活性菌(EAB)对SDBS的抗性比其他微生物物种更强;SDBS促进了火山岩填料和阳极表面(厌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而对植物根系和阴极表面(好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抑制;CW-MFC中火山岩填料表面、阴极表面和阳极表面的优势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和Desulfobacteroidota;SDBS将CW-MFC中阳极区EAB(Proteobacteria、Bacteroidota、Firmicutes、Acidobacteriota等)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56.7%,从而提高了CW-MF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并显著降低了系统内阻;CW-MFC中有7个SDBS降解相关菌属,Geobacter可参与β/ω氧化过程,Aeromonas、Acinetobacter和Desulfovibrio可参与脱磺酸过程,Hydrogenophaga、Zoogloea和Dechloromonas可参与苯环裂解过程,其中,Geobacter和Desulfovibrio为厌氧菌属,其余为好氧菌属,此外,火山岩填料表面SDBS降解相关菌属相对丰度最高,占比为61.61%。研究表明,SDBS改变了CW-MFC内部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促进了EAB和SDBS降解相关菌属的富集生长,并改善了CW-MFC的电化学性能。总之,利用CW-MFC系统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微生物 电化学活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去除抗生素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骅 杨小丽 +4 位作者 宋海亮 张帅 陈桐清 张昱悦 杨可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0-415,共6页
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MFC-CW)系统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产电特性,以及不同共基质浓度对去除抗生素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磺胺甲恶唑(SMX)和四环素(TC)的去除分别以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为主.四环素具有较强的极性... 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型人工湿地(MFC-CW)系统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和产电特性,以及不同共基质浓度对去除抗生素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磺胺甲恶唑(SMX)和四环素(TC)的去除分别以微生物降解和吸附为主.四环素具有较强的极性,进入系统后能够立即被填料稳定吸附.磺胺甲恶唑易随水流动,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进水抗生素浓度越高,出水浓度越高,系统开路电压越低.同时,进水共基质浓度也影响MFC-CW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和产电能力.随着系统共基质浓度的增加,系统开路电压和系统内阻逐渐增大,而系统库伦效率逐渐下降.由此表明进水抗生素浓度和共基质浓度都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系统在产电、抗生素降解方面达到优化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MFC-CW) 抗生素 共基质 降解 产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义安 王超 +2 位作者 林华 张学洪 Kong CHHUON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关于进水流动模式、水力停留时间HRT、电极材料、电极位置、湿地植物及微生物等条件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治理污水能力和产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的研... 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关于进水流动模式、水力停留时间HRT、电极材料、电极位置、湿地植物及微生物等条件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治理污水能力和产电性能的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cw-mfc 水处理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对典型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嵇斌 赵亚乾 +3 位作者 杨扬 邰义萍 黎绮文 卫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9-1436,共8页
针对污水中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共存特征,以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为目标新污染物,探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技术(CW-MFC)处理含PFASs污水的效果,构建了不同电路运行模式下的CW-MFC体系,研究了CW-MFC对PFASs的去除效果,并探讨PFASs添... 针对污水中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共存特征,以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为目标新污染物,探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技术(CW-MFC)处理含PFASs污水的效果,构建了不同电路运行模式下的CW-MFC体系,研究了CW-MFC对PFASs的去除效果,并探讨PFASs添加后对传统污染物去除和生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W-MFC系统在开路和闭路运行下均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96%以上的PFASs。在PFASs介入后,对CWMFC系统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无显著影响,然而系统的脱氮效率和生物电转化性能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闭路运行工况下,CW-MFC系统的氨氮去除率和输出电压分别下降了7.22%和7.32%;CW-MFC开路运行时总氮去除率降低了13.98%。研究为水环境中PFASs污染的治理技术提供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全氟化合物 污水处理 生物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脱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博 张卓文 +5 位作者 赵梓吟 翁文壮 李佳明 祝磊 赵益华 秦松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1-1757,共7页
综述了氮素的去除机理和转移规律,从反应器构型和流态上总结了各种配置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介绍了微生物、植物、基质和电极等要素对系统脱氮的影响,归纳了温度、季节、水力停留时间、pH、碳氮比、溶解氧等运行参数变化对系统的作用。... 综述了氮素的去除机理和转移规律,从反应器构型和流态上总结了各种配置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介绍了微生物、植物、基质和电极等要素对系统脱氮的影响,归纳了温度、季节、水力停留时间、pH、碳氮比、溶解氧等运行参数变化对系统的作用。为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 脱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水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楠迪 柳丽芬 +1 位作者 张亚雷 韩建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37-1141,共5页
构建以狐尾草、狐尾草+香蒲、狐尾草+香蒲+芦苇为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CW)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MFC-CW)系统,对比分析CW和MFC-CW系统对受污染水体中COD、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MFC-CW系统对底部出水中污染物处理效果均优于CW;... 构建以狐尾草、狐尾草+香蒲、狐尾草+香蒲+芦苇为湿地植物的人工湿地(CW)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MFC-CW)系统,对比分析CW和MFC-CW系统对受污染水体中COD、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MFC-CW系统对底部出水中污染物处理效果均优于CW;(2)高水位MFC-CW系统产生95~210 mV电压,低水位最大功率密度557.2 mW/m 2,能有效回收污水中资源,进而产生清洁的能源——电能;(3)微生物产电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有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微生物燃料电池 受污染水体 植物组合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