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第五范式:演进、机制与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周代数 魏杉汀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7,共11页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的演变,目前正迈入由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AI4S),这是科研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深入探讨了科学研究从第一范式至第四范式的演进历程,... 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的演变,目前正迈入由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第五范式——AI for Science(AI4S),这是科研范式的一次重大革新。本文深入探讨了科学研究从第一范式至第四范式的演进历程,并对第五范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科研领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五范式不是对以往范式的简单否定,而是与其相互补充、促进和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迭代的新科研模式。同时,鉴于第五范式在科研伦理、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新挑战,本文强调了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算法创新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旨在构建适应新时代科研伦理的框架,以确保第五范式科研的高质量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第五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人种志视角下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AI4S)的多维路径分析
2
作者 蒲云强 唐川 +1 位作者 邓航宇 王婉婧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191,F0003,共12页
[研究目的]系统解析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路径与模式,以揭示其在提升科研效率、推动学科创新方面作用方式,为科学研究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融合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新闻动态等多源数据,构建多领域研究信息库... [研究目的]系统解析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路径与模式,以揭示其在提升科研效率、推动学科创新方面作用方式,为科学研究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融合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新闻动态等多源数据,构建多领域研究信息库,并基于技术-领域共现分析框架,梳理并量化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领域间的关联模式。同时,运用元人种志方法提取核心概念与关键要素,分析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赋能场景、方式与路径,进而结合数据融合与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典型案例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科研创新的领域差异与发展规律。[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大语言模型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语义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能力,推动了逻辑推理及复杂数据分析等场景革新,加速了科学研究的智能化进程。这得益于重大研究成果的示范效应、学科特性及政策支持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相关领域的集聚效应,显示出人工智能在跨领域应用中的广阔潜力,为科研模式变革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4S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路径分析 元人种志 多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科学研究范式创新:价值、风险与进路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晓伟 王小雨 +1 位作者 王艺蓉 沈书生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基础研究与重大科技突破的主力军,肩负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更引领着科学研究范式向智能...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是基础研究与重大科技突破的主力军,肩负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不仅重塑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更引领着科学研究范式向智能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从逻辑实证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科学研究范式创新的多重价值,包括增强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采集、加速科学假设的生成与验证、实现实验模拟与自动化,以及激发科学洞察与创意涌现,有助于理解AI赋能科学研究范式的价值和深远影响。基于此,审视当前科研范式转型过程中遭遇的诸多挑战与风险,包括人的边缘化风险(“人在旁路”现象)、数据偏见与误导性主张的双重困境(“数据陷阱”问题)、算法透明度的缺失(“算法黑箱”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等,高校在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中应紧密依托新一轮科技变革,植根中国科学研究实践土壤,立足已有范式寻求创变,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校科学研究道路。具体来讲,应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协同创新、规范数据使用标准、推动可解释性AI的发展,建立健全科研伦理审查机制,为科研范式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范式 智能科学研究范式 人工智能 数据陷阱 信任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为例
4
作者 方晶 陈新 黄帅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2,160,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亟待创新以适配这一变革。本文构建了“技术赋能-组织适配”的理论框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革新资源获取方式、拓展协作半径、重塑成果生产逻辑,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治理升级,实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适配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方式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创新实践表明,资源治理专业化、协作形态柔性化、成果转化流程化,可以促进形成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共生的新型研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组织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逻辑、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徐东波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人工智能具有独特的科研驱动逻辑:通过催化驱动提升科学研究效率,通过协同驱动促进多维融合交互,通过算法驱动打破研究路径依赖。三重驱动逻辑的本质是某种形式化、程序化赋能,科学能否取得实质创新,关键在于科研... 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的人工智能具有独特的科研驱动逻辑:通过催化驱动提升科学研究效率,通过协同驱动促进多维融合交互,通过算法驱动打破研究路径依赖。三重驱动逻辑的本质是某种形式化、程序化赋能,科学能否取得实质创新,关键在于科研人员、人工智能的创新潜质及两者的耦合交互水平。人工智能赋予科学研究新前景的同时,亦内隐多重潜在风险,如科研行动“道德失范”、研究过程“机械隐蔽”、形式创新“模糊真伪”、学术责任“无人承担”等。为降低驱动风险与提升驱动韧性,需要规制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引导科研人员开展负责任创新,推进科学家与人工智能深度协同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驱动逻辑 潜在风险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永恒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基础研究、知识创造将更加呈现跨学科交叉的趋势,形成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对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基础研究、知识创造将更加呈现跨学科交叉的趋势,形成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对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和算法全面赋能社会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显著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引发了道德、伦理、隐私、规范等新的社会问题,使人工智能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当前,有必要在阐释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的深层次机理的基础上,剖析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科学的“变”与“不变”,并就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科学研究 赋能机制 人工智能治理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初学者: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被引量:9
7
作者 胡安宁 周森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I0003,共10页
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是近期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从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需求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偏误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是近期社会科学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从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需求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考察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偏误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总结和复现现有资料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其强大算力来预处理海量在线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节省信息搜索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难以对既有理论进行“阅读”后的“理解”,同时亦不擅长进行方法层面的优劣对比和新分析工具的开发。此外,在生成内容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偏见或者误差。背靠人类既有资料积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谓站在巨人肩膀上,但由于其本身缺乏成熟的能动创新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的意义上仍然是一位“初学者”。如何引导和培养这位“初学者”,是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思考和完成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社会科学研究 偏差 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费成 陈帅朴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基于海量数据训练的模型,涵盖了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事实知识,其所展现的机器智能显著提升了各类社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效能。哲学社会科学强调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除了作为前沿技术工具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段,其更为突出的特征是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大扩展了研究视角和观察视域。鉴于二者融合具有释放巨大势能的潜力,首先应当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提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赋能过程中的创新模式与核心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系统提出赋能路径的建设策略,从而厘清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赋能机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与决策理论及其对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研究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董玉成 范莎 +1 位作者 陈霞 寇纲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90,共17页
决策理论是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辈出的一个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对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决策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现有人工智能或数据驱动的决策研究范式往往从全局视角讨论范式的转换和新的研究契机及重大研究问题,提出了很多... 决策理论是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辈出的一个研究领域,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对决策的影响与日俱增,决策研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契机.现有人工智能或数据驱动的决策研究范式往往从全局视角讨论范式的转换和新的研究契机及重大研究问题,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但是,缺乏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决策理论交叉的视角,对决策理论研究领域进行反思和展望.为此,笔者聚焦决策理论研究领域,首先介绍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在决策理论领域的重要贡献,以此为中心梳理和归纳出主要的决策理论(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及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从“效用学习”、“偏好演化”和“智能决策可解释性”的视角,探讨在人工智能与数据的驱动下,决策理论中存在的研究契机和重要问题及研究范式转型,以期为推进新技术情景下的决策理论研究提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理论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监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风险与策略--基于欧盟和美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悦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快速、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在科学研究领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有效监管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成为讨论焦点。在此方面,欧盟和美国率先采取行动,制定了系列人工智能政策,以全面规范人工智能的研发、部署与使用。基于政... 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其快速、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在科学研究领域引发广泛关注。如何有效监管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成为讨论焦点。在此方面,欧盟和美国率先采取行动,制定了系列人工智能政策,以全面规范人工智能的研发、部署与使用。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内容的二维分析框架对近年来欧盟和美国的人工智能风险管理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科学研究可能涉及隐私安全、歧视传播、诚信挑战、监管滞后等风险。欧盟和美国在坚持构建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目标定位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了风险界定与风险应对的具体流程和方法,并通过促进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明确了各自的权责。同时,为确保监管的顺利实施,欧盟和美国还通过建立数据保护条例、版权保护法律和道德伦理框架等,完善了人工智能科研应用的监管机制。未来,我国应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构建细致且适应性强的人工智能应用风险监管框架和相应的政策法律,以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使用合乎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 风险管理框架 监管策略 学术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科学(AI4S)引发的范式变革——大语言模型视角下教育研究的问题、方法与过程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泽民 陈向东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4,共12页
人工智能科学(AI for science,AI4S)为代表的新范式正在重塑科学研究。作为AI4S的关键技术,大语言模型在教育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教育过程挖掘、教育数据增广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立足科学哲学领域的“问题-方法-过程”框架,剖... 人工智能科学(AI for science,AI4S)为代表的新范式正在重塑科学研究。作为AI4S的关键技术,大语言模型在教育智能体建模与仿真、教育过程挖掘、教育数据增广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研究立足科学哲学领域的“问题-方法-过程”框架,剖析了大语言模型引发的教育研究范式变革图景:在问题维度,大语言模型基于海量数据形成的“世界知识”拓宽了教育研究的问题视野;在方法维度,大语言模型依托其“泛思维链”能力,为情境建模、模拟仿真、因果推断等方法创新提供新的可能;在过程维度;大语言模型为“端到端”和“人在回路”理念在教育研究中的融合提供了理想的技术载体,开启了人机协同的新范式;结合教育研究范式演进的历史维度,当前AI4S引领的变革是社会需求牵引和技术进步双重驱动的必然,既延续了数字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逻辑,还在智能维度、生成式范式、跨界整合等方面实现了独特突破。需要指出的是,这场范式变革虽然前景广阔,但其复杂性也不容忽视。研究对教育知识生产“单一文化”、理解错觉加剧、模型黑箱效应等潜在风险作了深度探讨,提出了重塑教育研究的反思性、审慎评估大语言模型适用边界的策略实施,为应对AI4S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科学 大语言模型 教育研究范式 世界知识 思维链 人在回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12
作者 储节旺 杜秀秀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 梳理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借助VOSviewer软件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影响与变革、治理路径等四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现状。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未来还需要深入探索并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科研知识生产的影响因素、赋能科研知识生产全流程、科研知识生产的治理路径,以及拓展与丰富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科研知识生产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AIGC 科学研究 科研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解析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5
13
作者 项晓岚 张圣宇 吴飞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83,共3页
对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4)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新、质与力的道与术》中专家发言观点进行思考,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中“新”“质”和“力”的内涵,讨论了人工智能这一通用目的技术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重塑社会经... 对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4)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新、质与力的道与术》中专家发言观点进行思考,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中“新”“质”和“力”的内涵,讨论了人工智能这一通用目的技术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重塑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人工智能+”时代.最后,结合中国“2030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人工智能与新质发展力的融合发展提出若干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科技强国 人工智能 科学研究范式 赋能 未来展望 教育强国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专题前言
14
作者 李晓峰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共2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学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本专题发表的9篇论文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数据重建到现象预测,从物理模型耦合到生态保护的多个方向,既拓展了传统研究...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学研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本专题发表的9篇论文全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海洋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这些研究涵盖了从数据重建到现象预测,从物理模型耦合到生态保护的多个方向,既拓展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也为解决复杂海洋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海洋学研究 海洋动力学 海洋科学 数据重建 生态保护 传统研究方法 模型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使用的启事
15
作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来,以DeepSeek、ChatGPT等软件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赋能各行各业,深刻影响着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范式。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应对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风险,构建人机协同时代的科研新秩序,本刊对生成... 近年来,以DeepSeek、ChatGPT等软件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赋能各行各业,深刻影响着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范式。为促进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应对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风险,构建人机协同时代的科研新秩序,本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规范公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伦理风险 应对技术 生成式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CHAT 写作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智能系统学报》2024年度优秀编委、优秀助理编委评选结果公布
16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智能系统学报》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院士担任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以及张军院士、陈杰院士、徐宗本院士、郭毅可院士、焦李成院... 《智能系统学报》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院士担任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以及张军院士、陈杰院士、徐宗本院士、郭毅可院士、焦李成院士、唐杰教授担任副主编。期刊旨在创办中国智能科学领域高影响力的中文学术期刊,权威报道国内外智能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学术期刊 智能系统 智能科学 高影响力 人工智能学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会会刊 重要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切V型峡谷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波动模拟
17
作者 栾绍凯 陈苏 +3 位作者 丁毅 金立国 王巨科 李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6-1253,共8页
高山峡谷区场地地震效应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热点。V形峡谷引起的圆柱形SH波散射和衍射波函数的级数解已较为成熟,并为众多河谷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地震动输入。采用物理驱动深度学习方法结合与解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近一步明确了... 高山峡谷区场地地震效应是地震工程领域研究热点。V形峡谷引起的圆柱形SH波散射和衍射波函数的级数解已较为成熟,并为众多河谷区重大工程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地震动输入。采用物理驱动深度学习方法结合与解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近一步明确了V型河谷地形地震反应特性及复杂波场空间分布。此方法主要关注稀疏样本及可诠释性人工智能,结合强形式自动微分和软约束边界条件嵌入,建立深度神经网络实现半无限域地震传播模型。采用时间域分解策略,实现不同给定波场工况下V型河谷高精度预测。通过与解析解对比,评估了所提出的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方法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物理驱动人工智能方法可应用于地形效应分析,柱面SH波在V型峡谷底端发生显著衰减与振荡,边缘区呈现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驱动深度学习 河谷地震 波动模拟 科学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驱动下的生物医学研究模式变革
18
作者 李建会 杨宁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共6页
当前正处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处理多源生物数据的新算法和发现、理解生理病理知识的新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生物医学向着网络化、个性化和预防化的趋势发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现已成为加快生物医学研究进程的... 当前正处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处理多源生物数据的新算法和发现、理解生理病理知识的新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生物医学向着网络化、个性化和预防化的趋势发展。“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现已成为加快生物医学研究进程的关键策略,并且正在重塑该领域的认识方式和知识生产结构,通过新研究模式的跨学科属性和平台化组织方式,推进全球范围的开放合作和科研人员自身的技能革新。然而,数据既扩展了认知边界,又制造了新的认知屏障。生物医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审慎对待关涉医药安全和人机价值对齐的技术与伦理挑战,规避不良的医疗后果和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生物医学 研究模式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新药研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正羽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83,共3页
新药研发一直是前沿科学和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已经从前沿的概念成为了赋能各行各业的重要技术。同样的,AI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正在引领着一场新的研究模式的变革。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贯穿了新药... 新药研发一直是前沿科学和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AI)飞速发展,已经从前沿的概念成为了赋能各行各业的重要技术。同样的,AI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正在引领着一场新的研究模式的变革。AI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贯穿了新药研究的全流程。在靶标层面,AI技术为新靶标的发现提供了全新途径。运用AI技术,可以更好地从海量数据中挖掘疾病-靶标-药物的关联,构建知识库,从而建立数据驱动的靶标发现和确证的新模式,为新药研究立项提供效率更高的决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技术 新药研发 新药研究 数据驱动 海量数据 前沿科学 决策方式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驱动人文社会科学范式升维:从工具依赖到知识共生
20
作者 祝忠明 寇蕾蕾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5,共13页
随着数据密集型“第四范式”科学发现与AI驱动“第五范式”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以数据与智能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数智科学范式正逐步成为当代科研范式演进的重要趋势与关键特征。AI已不再仅仅是提升科研效率的辅助手段,而是日益转变为知识... 随着数据密集型“第四范式”科学发现与AI驱动“第五范式”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以数据与智能深度协同为核心的数智科学范式正逐步成为当代科研范式演进的重要趋势与关键特征。AI已不再仅仅是提升科研效率的辅助手段,而是日益转变为知识生产中深度参与者和协作者。文章首先剖析了当前AI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工具性应用的阶段性特征、典型场景及其固有的局限性。继而重点阐释了AI知识共生的理念及其构成要素,强调人机协同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克服工具依赖瓶颈、激发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活力的关键。最后进一步论述了构建AI知识共生体系的三大支柱性路径:以语义重构为核心的数据筑基、以开放演化为特征的算法强擎以及以智能体协同为机制的人机共创。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I知识共生如何赋能具有本土主体性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特别是在打破外部话语垄断、提升国际学术叙事能力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人工智能 研究范式 知识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