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文珍 吕文志 陈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精准诊疗、药物研发和医学教育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精准诊疗中,大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病历管理、影像分析和病理诊断,显著提高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减少医生负担...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精准诊疗、药物研发和医学教育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精准诊疗中,大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病历管理、影像分析和病理诊断,显著提高效率与准确性,同时减少医生负担.在药物研发中,大模型通过知识图谱、基因靶点预测、蛋白质结构建模等手段加速药物发现,并优化临床试验流程.在医学教育中,大模型助力试题生成、虚拟案例学习和临床实践模拟,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然而,大模型的医疗应用仍面临评估标准不统一、伦理风险、技术缺陷和国际技术封锁等挑战.未来需加强伦理规范建设、技术优化和国产医学大模型研发,以推动大模型技术更好地服务临床需求和医学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精准诊疗 药物研发 医学教育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相关者认知情感行为转变探析
2
作者 李含伟 李梦圆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基于政府官网、医疗论坛等多平台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情感分析、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应用中相关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演变,着重探究公众对不同医疗领域应用的情感差异。发现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 基于政府官网、医疗论坛等多平台数据,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情感分析、指数平滑法等方法,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应用中相关主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演变,着重探究公众对不同医疗领域应用的情感差异。发现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医疗应用相关者的讨论愈发热烈,认知不断深化、情感趋向积极、信任感逐步增强、行为发展稳定向好。进一步探讨发现,社会公众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三甲医院、传统中医及乡村医疗领域的应用表现出较高期待。据此提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公众积极接受、推动行业创新应用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医疗应用 认知 情感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上海2024年极端高温事件次季节预测
3
作者 梁萍 张志琦 +1 位作者 曹欣沛 黄文娟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近年来高温事件频发、强发,在此背景下提高高温预测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气象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但其对超大城市极端高温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尚不清楚。本文以2024年盛夏上海极端高温事件为例,采用3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Pangu... 近年来高温事件频发、强发,在此背景下提高高温预测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气象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迅速,但其对超大城市极端高温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尚不清楚。本文以2024年盛夏上海极端高温事件为例,采用3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Pangu、FuXi和FourCastNet)的预测数据,利用相关技巧、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气象大模型对该年高温及其环流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上海盛夏高温日数与其上空副热带高压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24年盛夏上海的持续性高温时段与其10~20 d准周期振荡的正位相基本一致,同时受到30~60 d低频振荡的调制。在3个大模型中,Pangu、FuXi在提前15 d内可提供有技巧的高温预测参考,部分大模型(Pangu)对影响高温的副热带高压演变的有效超前预测时效可达16~20 d。不同大模型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差异与其对高温及其关键环流系统的低频演变的预测能力有关。大模型对影响上海的低频环流演变的预测能力越强,对副热带高压及高温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就越好。相较于出梅和台风影响阶段,大模型在该年盛夏的其他时段可提供更大的次季节高温预测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人工智能大模型 次季节预测 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入教育:观念转变、形态重塑与关键举措 被引量:40
4
作者 黄荣怀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30,共8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迭代进化正引发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自我觉醒,教育系统正处于从被动接受外部变化转向主动适应并推动内部变革的关键阶段。在认知层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持续融入正加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众创共享的新知识观、智联建...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迭代进化正引发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自我觉醒,教育系统正处于从被动接受外部变化转向主动适应并推动内部变革的关键阶段。在认知层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持续融入正加速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众创共享的新知识观、智联建构的新学习观、融通开放的新课程观和人机协同的新教学观。在实践层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应用催生人机协同教育新形态,形成多元跨域的人机“协同教学”、双向赋能的人机“协同学习”以及安全可信的人机“协同决策”。应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浪潮,需持续提升智能时代师生的胜任力、优化智能产品的学校准入机制、有序开展人机协同的教育实践、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标准、保障大模型技术安全与伦理规范,以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形态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全媒体传播基础设施升级与应用生态创新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琦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尽管当下全球大模型投建如火如荼,但如何利用大模型赋能媒体融合,路径尚不明晰。从“涌现”和“同质化”入手,深刻理解大模型的技术特性、技术局限与潜在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前置思考。对主流媒体而言,对大模型采取“拿来主义”并不可行,... 尽管当下全球大模型投建如火如荼,但如何利用大模型赋能媒体融合,路径尚不明晰。从“涌现”和“同质化”入手,深刻理解大模型的技术特性、技术局限与潜在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前置思考。对主流媒体而言,对大模型采取“拿来主义”并不可行,通过价值观对齐、行业知识增强等措施建设安全可控的媒体大模型是媒体融合新的技术落地方向,能够驱动基于智能体的人机协同的“策采编审发评馈管”全流程智能升级,加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新范式的普及化,促进智媒应用生态的持续繁荣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全媒体传播的切实进路应以媒体大模型为新技术底座,以大模型核心能力为支点,以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安全、媒资管理、协同办公等典型行业场景为切入点,以智能媒体应用创新为落脚点,通过模型赋能、场景赋能与生态赋能多层次完善主流媒体布局,从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 智能媒体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辨写作定义和评价要点探析——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回答的Nvivo质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荣维东 于洪盛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密集问世,一种崭新的知识生产方式成为现实。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大模型生成急需的各种知识并解决过去所不能解决的一些科研...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密集问世,一种崭新的知识生产方式成为现实。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大模型生成急需的各种知识并解决过去所不能解决的一些科研和教学问题。本文以“思辨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有关回答进行提炼分析,从中提取并汇总出与思辨写作内涵紧密相关的关键词如“批判性思维”“注重写作过程的逻辑性”“问题导向”,进而从它们的回答中提炼出“论证过程”“思维运用”“语言表达”“读者意识”“外在语境”五个思辨写作评价的关键要素。最后,本文基于此次关于思辨写作的定义和评价要点的实验,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知识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Nvivo12 思辨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理、实践基础与政策路径 被引量:22
7
作者 范德志 于水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让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塑造新模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为新动能、新产业和... 让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与治理,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塑造新模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为新动能、新产业和新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研究以“宏观—中观—微观”为分析框架,从提高生产效率、传统产业转型和变革商业模式等角度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从大模型的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及其政策规划等方面考察了大模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础。最后从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加快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融资市场支撑环境及其发挥数字政府平台优势等方面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 ChatGPT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中文训练数据语料库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凌寒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71,共15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三要素为算法、算力与数据,其中训练数据语料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中文数据语料总量相较英文数据语料严重不足,同时存在数据采集行为违法风险较高、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不足、线下结构化数据... 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的三要素为算法、算力与数据,其中训练数据语料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中文数据语料总量相较英文数据语料严重不足,同时存在数据采集行为违法风险较高、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不足、线下结构化数据版权制度不协调、商业采购与合作数据无法确定数据权属等障碍,其已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瓶颈。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可通过司法判例明确网络数据来源合法性认定条件,协调版权规则确定线下数据使用合理性制度边界,构建开放机制满足公共数据参与语料库建设需求,协同促进跨领域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建立供给激励,多方破除制度障碍以应对产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训练数据 语料库建设 版权制度 公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的新变:趋势、场景及反思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婷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整体呈现智能化和一站式发展、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两大趋势。结合学界已有研究和业界相关实践来看,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学术期刊可面向不同用户群体重构服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学术科研工作人员...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学术期刊出版整体呈现智能化和一站式发展、开放性和个性化服务两大趋势。结合学界已有研究和业界相关实践来看,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学术期刊可面向不同用户群体重构服务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学术科研工作人员的智能服务场景、面向期刊出版把关人员的高效服务场景,以及面向学术期刊读者用户的多元服务场景等。人工智能大模型虽然给学术期刊出版提供了更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挑战,需要每一个学术人和期刊人深刻反思并及时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学术期刊出版 服务场景 技术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嵌入社会治理:赋能场景、风险样态与规制路径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新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11,共15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AI大模型)持续深入地嵌入社会治理体系中,推动了政府组织嬗变与治理模式革新,但也难免衍生出一些问题。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技术—组织互构理论对AI大模型嵌入社会治理的赋能场景、风险样...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AI大模型)持续深入地嵌入社会治理体系中,推动了政府组织嬗变与治理模式革新,但也难免衍生出一些问题。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技术—组织互构理论对AI大模型嵌入社会治理的赋能场景、风险样态、规制路径展开分析。其中,AI大模型嵌入社会治理后使官僚决策从情感决策转向理性决策;部门关系从碎片分割转向协同联动;服务提供从刚性分配转向需求计算;治理模式从人工治理转向智慧治理。但与此同时,AI大模型治理模式也带来了道德/责任判定障碍,威胁公共伦理责任;带来了科学技术异化风险,威胁人类主体地位;带来了社会刻板偏见风险,威胁公平正义理念;带来了公民权利受损风险,威胁民主自由价值。由此,未来AI大模型治理体系应融入科技向善导向、人本主义理念、公共价值目标、协同治理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 社会治理 互构理论 风险样态 AI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古籍整理出版审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忠田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5,共5页
以“荀子”“AI太炎”等为代表的古籍整理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布和应用,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朝着专业垂直细分领域发展,同时也为贯通古籍整理出版上、中、下游各环节,加速古籍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研究发现,人工... 以“荀子”“AI太炎”等为代表的古籍整理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布和应用,不仅意味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朝着专业垂直细分领域发展,同时也为贯通古籍整理出版上、中、下游各环节,加速古籍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古籍整理出版领域主要有专业领域服务场景、学术知识服务场景、大众开放服务场景三大应用场景,以及资源层面、技术层面两大现实难题。基于此提出解决策略,即加快推进多方跨界协作,合力解决资源难题;全面强化行业规范发展,有效解决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技术创新 古籍整理出版 古籍智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的预测评估
12
作者 曹欣沛 梁萍 +2 位作者 黄文娟 张志琦 巩远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5-1062,共18页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尚不清楚。采用三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Pangu-weather、Fuxi和FourCastNet)与欧洲中心次季节-季节模式(EC-S2S)预测资料,以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为例,在诊断其降水及其环流演变的...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次季节预测效果尚不清楚。采用三个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Pangu-weather、Fuxi和FourCastNet)与欧洲中心次季节-季节模式(EC-S2S)预测资料,以2024年长江中下游梅雨为例,在诊断其降水及其环流演变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技巧、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比评估了气象大模型与欧洲中心S2S模式(EC-S2S)对该年梅雨降水、背景场变量及其低频振荡分量的预测效果,并与传统的EC-S2S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2024年6月第4候,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和北侧西风槽发展南伸影响,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期。此后,梅雨及其相关联的夏季风、冷空气影响和湿度变化均呈现显著的准双周振荡。(2)三个大模型与EC-S2S模式都能提前10 d较好地预测梅雨相联系的副高和西风槽的演变活动。当预测时效超前11 d时,三个大模型与EC-S2S模式预测对梅雨环流形势的预测不确定性增加,其中仅Pangu模型和ECS2S模式超前16—20 d的预测能反映出长江中下游南北两侧的冷暖空气活动。(3)FourCastNet、Fuxi两个模型和EC-S2S模式能提前11—15 d给出有显著相关技巧的梅雨降水预测,也能提前11—15 d反映梅雨区降水及其相关联环流的准双周振荡特征。EC-S2S模式对降水量的预测优于大模型,但其准双周振荡功率谱值弱于大模型。Pangu、FourCastNet和EC-S2S模式能提前16—20 d预报长江中下游南侧的夏季风和北侧西风槽活动的准双周振荡影响。尽管大模型在超前半月以上的梅雨环流预测上存在挑战,但对其低频分量的有效超前预测时效更长,部分要素(如经向风和比湿)预测优于EC-S2S模式,表明从低频振荡这一途径出发开展大模型的次季节预测,可为后续应用和改进大模型的次季节预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梅雨 次季节预测 准双周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登科 《河北农机》 2024年第9期28-30,共3页
智慧农业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农产品质量的现代农业模式。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将该模型用于农业领域... 智慧农业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改善农产品质量的现代农业模式。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诞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将该模型用于农业领域可加快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的速度,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本文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落脚点,介绍了模型的特点、应用领域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围绕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讨论,内容包括模型核心功能、在麦田种植和桑蚕养殖场景中的应用、大规模应用的潜在风险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为日后该模型的推广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麦田种植 桑蚕养殖 人工智能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法律风险与制度应对
14
作者 解永照 《齐鲁学刊》 2025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人工智能大模型凭借强大算力、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展现出优秀的内容生成能力,但是当算法或数据等出现问题时,可能引发数据、算法、生成内容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潜在法律风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人工智能大模型凭借强大算力、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展现出优秀的内容生成能力,但是当算法或数据等出现问题时,可能引发数据、算法、生成内容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潜在法律风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为有效应对上述风险,需要完善数据安全治理模式,确保数据收集、使用安全、合法;构建全生命周期算法监管框架,消除算法歧视与黑箱;建立生成内容审核机制,保证生成内容符合法律与道德标准;创新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确保损害赔偿的公正、及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数据 算法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15
作者 赵晶 张瑾宜 《中国大学教学》 2025年第9期37-43,79,共8页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居环境作为实践导向强、跨学科融合程度高的专业领域,面临教学资源重构与学习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通过探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智能教学资源库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路径,验证人...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居环境作为实践导向强、跨学科融合程度高的专业领域,面临教学资源重构与学习模式转型的双重挑战。通过探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智能教学资源库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路径,验证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人居环境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支持与重构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为复合型专业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教学资源库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区域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预报技巧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恩达 王亚强 +1 位作者 赵妍 李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53,共13页
针对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的500 hPa位势高度、2 m气温、10 m风速、降水以及热带气旋路径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定性角度出发,FuXi、Pangu和GraphCast 3个大模型均会响应热带异常加热,其中Pangu与GraphCast响应强... 针对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的500 hPa位势高度、2 m气温、10 m风速、降水以及热带气旋路径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定性角度出发,FuXi、Pangu和GraphCast 3个大模型均会响应热带异常加热,其中Pangu与GraphCast响应强度接近,FuXi响应较弱。从定量角度出发,FuXi整体展现出更高的预报能力,其最大可用预报日数超过9.75 d,Pangu和GraphCast分别为8.75 d和8.5 d。在2 m气温预报中,FuXi的时间异常相关系数为0.48~0.91,Pangu和GraphCast分别为0.43~0.91和0.38~0.83。此外,采用TS(threat score)评分对FuXi和GraphCast降水预报进行评估,FuXi在晴雨、小雨和中雨预报中更具优势,其预报技巧分别为0.22~0.41、0.15~0.24和0.06~0.22,GraphCast在大雨预报中展现更强能力。针对2019年7月29日华北暴雨和2020年8月16—17日乐山暴雨两次极端降水个例进行分析,FuXi和GraphCast均可提前8 d预报降水的空间分布,但在降水量级预报中存在偏差,随着预报时效减小,偏差也逐渐减小。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Pangu展现更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天气预报 预报技巧 降水预报 东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策略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邦奇 喻彦琨 +2 位作者 王涛 袁婷婷 韩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6,共11页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教学难题、革新教学样态带来了机遇。虽然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泛化性能和跨领域的适应性,能够在多类场景中展现出强大能力,但若仅依靠海量数据训练带来的优势,往往很难满足教育场景下更高的知识...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教学难题、革新教学样态带来了机遇。虽然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泛化性能和跨领域的适应性,能够在多类场景中展现出强大能力,但若仅依靠海量数据训练带来的优势,往往很难满足教育场景下更高的知识准确度、价值观与安全性要求。为此,能够满足教育特定场景任务需要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应运而生,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本文综合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发展现状、概念内涵、技术特征和体系框架,旨在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当前,教育大模型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和算力、教育数据和理解、教育场景和应用等,本文进而提出建设与应用框架及关键技术策略,以期推动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在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数据 体系框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对齐:复杂范式下AI大模型发展的价值逻辑 被引量:1
18
作者 喻国明 金丽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有效加速与超级对齐作为大模型发展与治理的一体两面,并非线性对立而是动态博弈、相辅相成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价值对齐现状与困境,提出应以复杂范式重新审视对齐理念,用韧性对齐的宽频、范围、动态控制取代单一标准的静态对齐。对... 有效加速与超级对齐作为大模型发展与治理的一体两面,并非线性对立而是动态博弈、相辅相成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价值对齐现状与困境,提出应以复杂范式重新审视对齐理念,用韧性对齐的宽频、范围、动态控制取代单一标准的静态对齐。对齐在实践中作为复杂性系统工程,存在底线与高线之分。其中,基础性价值对齐关乎底层准则,所有具体规则都不能违背;结构性价值对齐关乎具体规则,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可因地制宜进行构建与调整;功能性价值对齐则强调根据服务对象、具体场景进行灵活调整,抓大放小、有的放矢地适应多样化场景。对齐目标随时间、空间的复杂流动而变化,存在目标控制、过程控制、细节控制等不同层级。复杂范式下的价值对齐,核心在于厘清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边界,在人类—技术—社会动态博弈中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达到可对话、可调整、可控制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价值对齐 超级对齐 有效加速主义 韧性对齐 生成式AI治理 复杂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数据训练中的著作权合理使用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吉豫 汪赛飞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3,共14页
创建于文学艺术领域的著作权法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积极回应技术的发展需求,建构与社会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合理使用规则。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过程中对作品的使用是一种技术过程中的附随性复制,具有极强的转换性目的。训练出的人工智能大模... 创建于文学艺术领域的著作权法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积极回应技术的发展需求,建构与社会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合理使用规则。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过程中对作品的使用是一种技术过程中的附随性复制,具有极强的转换性目的。训练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正常用途并非生成侵权内容,而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大模型训练需要海量的高质量作品,并且作品需要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由于交易成本高、许可费堆积、许可意愿的有限性和选择性及公共利益考量等因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建立机器学习合理使用条款,来明确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中对作品使用的合法性,同时对人工智能输出端进行合理规范,以便更好地平衡著作权人、社会公众、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方等多重利益,促进个人创新、企业创新、社会创新,并鼓励著作权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者建立创新性的合作机制,在智能向善的原则下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更美好生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 合理使用 附随性复制 转换性使用 市场失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科学:大模型时代AI4S的前沿技术与框架体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飞跃 缪青海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4-79,共16页
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智能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掀起人类社会变革的新浪潮,并加速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以“三个世界、三种技术、三类科学家、三... 智能大模型技术作为智能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掀起人类社会变革的新浪潮,并加速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以“三个世界、三种技术、三类科学家、三种模式”为特点的平行科学新范式的形成。从虚实互动之平行智能的角度看,大模型技术在数学、生物学、健康与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天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未来应基于平行科学的“三个世界”,利用“三类知识”,整合“三类科学家”,构建服务于AI4S研究的智能生态系统,特别是联邦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大模型 AI4S 平行智能 平行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